第477章

  诸葛亮:“向谁征盐税?”
  说完相视一笑,都知道对方发现了关窍。
  王允:“......你二人何意?”
  贾文和太离谱,神悦都还想征四成,听他那意思是一成也不要了。
  孔明也是,怎会问出这种傻问题?征盐税,当然是向盐商,总不能是向百姓罢?
  其他人也面露疑惑。
  诸葛亮微微伏身,做个手势,请贾诩先说。
  贾诩也微笑致意,领了他尊老之情,慢条斯理地道,“能多出盐的秘法,是神悦的。若是别人,必然用于兴盛家族,但神悦国事为重,定会献予朝廷。如此,秘法便是朝廷的,那自然该由朝廷专营,所得盈利皆归国库,还征什么税?”
  诸葛亮补充,“其一,盐铁专营,古已有之,如今收回,乃是循例而为。其二,纵不收回,也会被朝廷所定食盐新价冲击,难以经营。”
  盐商都没了,还向谁收盐税。
  王允:......好有道理!老夫咋没想到?
  其余诸公也是面目呆滞,感觉自己忽然变蠢了。
  不,不是自己变蠢,是孔明脑子太灵活。
  大约是年轻的缘故罢。
  ......但贾诩可不年轻了,跟他们一样老。
  哼,人老成精,老狐狸!
  张祯很欣慰,这才是干实事的人呢,别人还在想着理论上的可行性,他们已经想到实际执行中的矛盾之处。
  而这正是她要说的第二件事情。
  “铁,必须由朝廷专营,但盐不用。”
  “我欲招十大盐商,授以制盐之法,以平价出售,由朝廷监管!这十家之外,民间不得自行制盐!”
  “盐税,便收如今的五成!”
  “这十大盐商,可称为皇商,发下盐牌,以为经营售卖的凭证,每年都要经过朝廷的考核,若连续三年评为差等,收回盐牌,取消其资格!”
  “正常情况下,盐牌十年一换,由民间公开竞争,原先的持有者,具有优先权!”
  “其售卖的区域,也由朝廷划分明白,彼此之间不得过界,也不得偷奸耍滑,不去人少偏僻之地!”
  “皇商运盐所经之处,免关税!”
  张祯神态从容,侃侃而谈,吕布看得目眩神迷。
  当上宸王的神悦,好似更加耀眼夺目了。
  天姿国色,王者风范!
  第388章 凑不齐,还可以去借呀
  王允、蔡邕、士孙瑞等人,对行商都不了解。
  盐牌、公开竞争等词语,也是首次听到,因此没能立时融会贯通。
  想问都不知从何问起,只能先在脑海里默默消化张祯关于十大盐商的设想。
  贾诩和诸葛亮却迅速理解了她的意思,并相继提出疑问。
  “神悦,为何要这么麻烦,由朝廷直接专营,不是更省事?少了盐商在中间,国库收益也会更高!”
  贾诩问道。
  张祯:“若由朝廷专营,负责的官员发的是俸禄?”
  贾诩:“自然是俸禄!”
  难道还想分润售盐所得?
  张祯叹道,“文和叔,财帛动人心!这些官员经手大量财货,自己所得却少,容易滋生贪腐。”
  贾诩:“严法治之!”
  砍上几批脑袋,大面上就能止住。
  至于小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抓大放小也就是了。
  张祯:“那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出工不出力,反把好事办成坏事。何况......”
  贾诩:“何况什么?”
  张祯组织了一下语言,道,“今有一池水,古板无波,生机黯淡。我若想让这池水灵动起来,最简便快捷的办法,是丢几条大鱼进去。让大鱼搅动水波,水底的小鱼小虾,也能成长得更好。”
  这事儿,她其实也说不太清楚。
  毕竟不是经济学家。
  可她知道应该这么做,人也好,朝廷也好,要想富,就不能一潭死水,得让水活动起来。
  由朝廷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经过验证最为正确的路。
  虽然她说得云里雾里,但贾诩竟然能够意会,“大鱼入水,不会吃了小鱼小虾么?鱼虾再小,那也是主人家的。”
  张祯:“无妨,大鱼身上系着渔夫的线。若是失了分寸,拽上岸烤了便是。”
  贾诩捋着胡须,垂眸沉思。
  民间大鱼多得很,或许,都该给他们系上渔线?
  等到长肥就拽上来吃肉,再等下一批长大......
  诸葛亮:“阿姐,十大皇商如何挑选?”
  张祯微笑道,“标准有三。其一,品行上佳;其二,才干出众;其三,盐牌竞价。”
  诸葛亮:“......何为盐牌竞价?”
  不会是他想的那样罢?
  阿姐这么会生财?
  张祯解释得很清晰,“首先,诏告各地盐商朝廷此议,若有意竞争,众盐商报名。第一轮,朝廷考核其品行,刷下一部分;第二轮,朝廷考核其才干,再刷下一部分;第三轮,朝廷设定盐牌的价格,由众盐商加价竞买,价高者得。”
  诸葛亮:“......阿姐若是行商,会比陶朱公更厉害。”
  张祯:“是么?哈哈,过奖,过奖!”
  这可是来自诸葛亮的赞扬。
  诸葛亮又问,“盐牌定价几何?”
  张祯伸出一根指头。
  诸葛亮:“......一百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