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除了他,张祯也不知道这时期还有哪些基建狂魔。
  李严十分意外,任他怎么想,也没想到这么重要的差事能落到自己头上。
  他跟张神悦可没有交情,只有公务来往。
  原以为她会委派朝中重臣,或者是她那些墨家同门,谁知竟然是他!
  又感动,又不解,忍不住问道,“王上,为何是我?”
  张祯:“因为你合适。”
  李严:“秦书也很合适!”
  张祯笑道,“术业有专攻,秦师兄是顶级大匠,更适合任职白玉京将作总监。”
  简单来说,李严是项目总经理,秦书是项目总工程师。
  一个管专业,一个管专业之外的所有事情,例如调度、运输、后勤、协调等等。
  李严沉默数息,郑重施礼道,“严必竭尽全力,不负王上所望!”
  张神悦说得没错,顶级大匠,确实更适合负责具体的建造事宜,而在此之上,还应有人总体统筹。
  如此,方能各安其事。
  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有几个掌权者能做到?
  不都是重用自己的亲眷故交?哪管相不相宜。
  倘若他是张神悦,大概也会让自己的同门为将作令,掌此事最大的权。
  可张神悦没这么做,她坦荡如砥,只有公心没有私心。
  这样的人,值得他追随,也值得朝中众臣追随。
  张祯也郑重道,“我信你!”
  别的事情,李严可能做不好,玩政治不行,督办粮草也不行,但搞工程是他的强项。
  李严又表了一番忠心,方才退下。
  除了李严和秦书,张祯还任命了一位白玉京将作总度支,管账目进出,细项支取。
  谁呢?毛玠。
  此人以清廉正直闻名,年初经曹操举荐入朝。
  由他管账目,料想不会养出一堆金耗子。
  真养出来也不怕,她有刀。
  还有诸葛亮,张祯给他挂了个“白玉京督造特使”的职,许他过问相关的所有事情,行督促、审查、协助之责。
  因而诸葛亮日常很忙。
  又要去太学听课,又要管盐政,又要督造白玉京。
  恨不能一人分成三人用,张祯想见他,都得专门派人去找。
  兴许是因为同住大将军府,年龄又比其他人相近,曹丕、曹彰非常喜欢他,把他当成大哥哥来敬爱。
  只要诸葛亮回来,就小尾巴一样跟在他身后。
  张祯撞见几次,面上含笑,心里却想又是一个神奇的走向。
  历史上,诸葛亮和曹丕没有过直接的交集,但刘备临终前跟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国,如果阿斗不行,君可自取。
  不管刘备出于真心还是假意,他都曾将诸葛亮与已经称帝的曹丕相提并论。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忙于蜀汉内务,又平定南中叛乱。
  等他腾出手来,曹丕也死了,两人始终没有正面对上。
  与诸葛亮对上的是李严,两人前后脚去世,也算某种程度的相爱相杀。
  值得感慨的是,李严陷害、得罪诸葛亮数次,竟然还相信诸葛亮大公无私,有一日会重新启用自己,由此可见诸葛亮人品之贵重。
  让自己人佩服算什么,让政敌也佩服才算本事。
  这一回两人没有矛盾,应该会通力合作。
  李严若又因什么事想甩锅给诸葛亮,她也不会答应。
  不过,白玉京项目的主管人员虽已配齐,也不可能立刻动工,像出征一样,需要做庞大的准备工作。
  如何征民夫、如何备粮食、木料石料等等,都是大问题,也由此产生了诸多空缺。
  幸好如今有太学,从中调了一百多人去填充。
  张祯与小皇帝和诸公商议后,拟定明年春开工。
  白玉京项目的所有相关人员便像领了军令,铆足马力开动起来。
  这天,张祯正在看项目准备的进度,王允忽上门。
  闲话几句,徐徐道,“神悦,眼下朝廷虽有钱,但要想建造白玉京,显然还是不够。”
  张祯听他话中有话,问道,“王叔有何高见?”
  王允面色凝重,“我有一计,或可补充不足。”
  张祯很好奇,“计将安出?”
  难道老王叔也生财有道?不像啊。
  王允张了张口,似乎不太好说,但又下定了决心,像怕谁听见似的,压低声音道,“赤眉贼、董卓,都曾盗过皇陵,没盗完,还有。”
  张祯:......
  老王叔你慈眉善目的,没想到思维还挺大。
  怎么是你呢?
  如果是文和叔,我就不会这么吃惊了。
  王允继续道,“此计有损阴德。你若觉得可行,明日我便进言陛下,你驳回,我再次进言,你再驳回,如此三番五次,世人便知是我一意孤行,你只是被迫采纳。等过上几年,国库有余,再多多的还回皇陵。”
  换了以前,打死他也想不出这种阴损的馊主意。
  可自从那天见了白玉京小样式,醒着也想,睡着也梦,整日不得安生。
  此生若不能得见真正的白玉京,只怕死不瞑目。
  大行皇帝们,对不住了,王某死后请罪。
  何况这也是为了汉室!
  张祯:“......王叔,不至于。”
  有你这样的司徒,真是老刘家的福气,呵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