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247节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247节

  倒不是怕他起异心,而是李成梁这个人,说好听点是有些激进,说直白一点就是贪攻。
  不停地挑起战争来刷军功,把斩首多少人,当做战绩的一部分,甚至屠城,残杀普通百姓充人数。
  一味的屠杀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朱翊钧和张居正都不想打仗,在他们心里,经济发展才是第一位。
  谭纶作为蓟辽总督,是李成梁和戚继光的直接上司,朱翊钧特别叮嘱他,加强边防,对蒙古和女真各部的滋扰和进犯零容忍之外,一定要对辽东李成梁有所约束,别让他主动挑事。
  而后,朱翊钧又听戚继光汇报了这次练兵的部署。十六万大军已悉数集结汤泉,在城外驻扎。
  朱翊钧对他这个“对垒之练”还有一点疑问,正好让他当面解惑:“为何把地点悬在汤泉?”
  戚继光答道:“回陛下,臣等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此地距离京师不算远,陛下不必舟车劳顿。”
  “第二,此地就在总兵府外,方便调遣军士。”
  “第三,汤泉城外这一代地势开阔,能让十六万大军实施布阵,车、骑、步兵士协同作战。”
  朱翊钧听出来了,戚将军务实,第三才是重点。
  他又问道:“具体流程是什么?”
  戚继光不答,只抱拳道:“陛下不如留待演练开始,亲自校阅,或可有惊喜。”
  朱翊钧点点头:“如此也好。”
  “何时开始。”
  戚继光答道:“明日一早。”
  “好!”
  朱翊钧正要起身,戚继光却又躬身抱拳:“陛下,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
  “臣恳请陛下在接下来的蓟镇演练中,免去众将士一切参谒礼节。”
  朱翊钧当即就答应了:“没问题,我此次前来,只为众将士鼓舞士气,一切虚礼就都免了吧。”
  “谢陛下!”
  这对朱翊钧来说,根本就不算是。他之所以只让谭纶和戚继光来迎驾,也正是因为不想让太多人见到他。
  他只想让大家知道,皇上非常重视这次练兵,并圣驾亲临,大家务必拿出看家本领,真刀真枪的演习。
  至于皇上长什么样,大家就不必知道了。
  聊完了正事,朱翊钧突然想起,他之前还扔个了戚继光一个难题:“对了,李诚铭参加此次练兵吗?”
  戚继光道:“他与其余新兵在别处操练。”
  朱翊钧听明白了,李诚铭还不够资格参加这次练兵。
  朱翊钧却提了个有些奇怪的要求:“之后,尽量把他调去别处,不要留在你身边。”
  戚继光不解:“这是为何?”
  朱翊钧道:“我担心他……不服从管教,给你添麻烦。”
  虽然戚继光有些不解,但他是皇上,他说了算。
  翌日,天不亮朱翊钧就起来了,穿戴齐备,在一众官员的扈从下,登上城楼。
  城外是一大片平坦开阔地带,旌旗猎猎,鼓角争鸣。十六万大军,连营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头,蔚为壮观。
  远处,是巍峨连绵的长城,长城的另一边,便是关外。
  这是朱翊钧第一次离开京城这么远,他知道京城距离边镇很近,但没想到这么近,快马加鞭也不过五六个时辰。
  当年,成祖迁都北京,正是为了镇守边关,抵御蒙古人。
  想不到,天子守了一百多年的国门,却在嘉靖年间,让蒙古人兵临城下,实在是奇耻大辱。
  朱翊钧半眯着眼,迎风望向西边,长城绵延至天际,望不到尽头。
  成祖十四年间五次亲征漠北,五战五捷,保大明北疆百年安宁,遗憾的是,没能彻底歼灭蒙古势力。
  朱翊钧忽然想,如果有一日,成祖未能完成的梦想,由他来完成,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辕门开启,戚继光一身戎装,骑在一匹枣红色战马,带领他的副将出城。
  在练兵开始之前,他还有一段发言,虽然无法让十六万军士都能听到,但至少要让各军长官听清楚。
  “今日,十六万大军聚集于汤泉,进行‘对垒之练’,此乃千古仅有之盛事。”
  “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你们每一个人谨记:从这一刻起,这里便是战场,你们将经历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务必将每一件事落到实处。”
  “……”
  朱翊钧好奇,这究竟要怎么真刀真枪的实战。下面戚继光的发言结束,长官回到各自队伍。戚继光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
  突然,远处长城上的烽火台燃起烽烟——有敌军逼近。
  朱翊钧收回视线,望向城门外,戚继光已不见了踪影。
  第203章 看到有敌情,朱翊……
  看到有敌情,朱翊钧身边几位少年一时间如临大敌。虽然俺答称臣,蒙古再未大规模进犯,但其他部落时不时骚扰边境还是有的,不会又来了吧。
  朱翊钧却转身回到御座上,慢条斯理的坐下来,端起一旁的茶盏,喝了一口。
  陈胤征紧张道:“莫非又是小王子?”
  朱翊钧嗤笑一声:“小王子又不是傻子。”
  景泰五年,哈喇慎部领主孛来等年幼的马可古儿吉思为可汗,“小王子”便是大明朝廷对这位年幼可汗的称呼。此后达延汗、卜赤汗、打来孙汗亦被称为“小王子”,达延汗的直系左翼察哈尔部被称为“小王子部”。
  不过,嘉靖时期,吉囊、俺答的势力崛起,小王子部东迁于辽,大明改称其为土蛮部,时常也以“小王子”代指现任可汗孛儿只斤·图们。
  “嗯?”张简修眨眨眼,一脸天真:“不是吗?”
  “……”
  这话朱翊钧都不知道怎么会他,喃喃道:“我没见过,或许真是个傻子也未可知。”
  听到这话,围在他身边的几个少年都笑了起来,紧张氛围荡然无存。
  几个少年中,李承恩最年长也最稳重,听到朱翊钧说,小王子不是傻子,他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这里集结了十六万人,长城沿线各处将领均汇聚于此,况且还有戚将军本人坐镇。小王子麾下那点人,挑这个时候来犯,就是送死。”
  朱应桢接口道:“所以,敌人不可是小王子。”
  前方出现敌情,绵延数十里的营帐前却升起炊烟,开始做早饭。
  士兵们并不慌乱,井然有序的各自忙碌,甚至当着皇上的面吃了顿早饭,这才各自带上战车战马,迅速在空地上集结。
  等三军列阵,朱翊钧大致看了一下,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
  “大伴!”有什么事,他习惯先找冯保。
  冯保来到他的身边:“陛下,怎么了?”
  朱翊钧指着远处士兵的方阵:“你看,这一片我大致算了一下,每一个阵列在四千至六千人。”
  “那边是骑兵和战车,人数远远少于徒兵,这怎么算也没有十六万人。”
  冯保按他说的,大致估算了一下:“这里所有士兵加起来,大约在十二万人左右,还有四万人到哪里去了?”
  朱翊钧笑道:“我猜,那四万人应该在长城外。”
  列阵完毕之后,所有士兵按照部署,分别驻守在长城各处。
  很快,烽烟再次升起,这一次,敌军已兵临城下,开始对其中一处长城发起进攻。
  一时间,战鼓争鸣,喊杀声震天,敌我双方战况激烈。
  敌军反应迅速执行力强,看起来比我军战斗素养高出一大截。
  这边激战正酣,数里之外,烽烟再起,又有敌军发起进攻。
  别说朱翊钧身旁几位少年看得紧张不已,就算是周围的汪道昆、赵梦祐、朱时泰、陈王谟等人也都神色肃穆,紧盯着战场,不敢挪开视线。
  若不是事先知道这是一场演习,都以为真有敌军攻进来了。
  朱翊钧注意到车营用的战车很特别,由推四名士兵推一辆战车,战车的车厢内放置着各种兵器。
  距离太远,旁边几人都看不清里面具体装了什么,但朱翊钧视力好,居高临下,就算在数里之外,他也能看得清楚。
  两名士兵拿出来的是一个木柱交叉固定架子,架子上镶嵌着刃、刺。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那是拒马器。”
  戚继光在蓟镇防区连续建造七座车营,目的就是为了克制蒙古骑兵。
  其实,朱翊钧还注意到,战车上不仅有拒马器,还有火器,只是这毕竟只是演习,火器威力太大,恐怕伤人,便没有拿出来。
  演习要持续二十天,一天比一天精彩。这边战事刚刚告一段落,那边就有敌军偷家,甚至好几个地方同时开战,让城墙上,朱翊钧领导的观战团应接不暇。
  大家也看出来了,敌军虽然只有四万人,但个个都是精锐,他们才是戚家军的主力。
  这十多天来,戚继光本人也一直不曾露面,皇上都被他晾在一旁,那必定是有梗重要的任务。
  演习看到这时,不用说也知道,他的任务就是担任敌军主帅,指导四万人进攻十二万人。
  三倍人数差距,进攻方依靠更强的机动性,执行力、主帅指挥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将防守方牢牢地限制在长城沿线,被动防御。
  朱翊钧也发现,大部分守军没想过追出去,偶尔有将领乘胜追击,也担心敌方设伏而不敢压得太深就撤回来了
  不过,戚继光对于士兵的分工非常明确,南边招募来的士兵为先锋,入卫兵主要负责策应,而本镇兵专职戍守。
  留下的这十二万军士,在长城多出被偷袭的情况下,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做好统筹安排,应对得当。十多天来,每一场交战都能成功将敌人赶出长城之外,也算很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二十天的实战演习之后,戚继光终于现身了,他又拿出一天时间,向朱翊钧展示了他研制的虎蹲炮。比鸟铳威力更大,比佛朗机更轻,便于携带,已经大量制造配备。
  除此之外,还有无敌神飞炮、六合铳、三飞等火器,尺寸型号非常多,有的装备在战车上,有的则是直接装备在长城或是城墙上。
  朱翊钧注意到戚家军配备的军刀,和京营中军士配备的军刀大不一样。
  “你们的刀挺特别的,取来给朕瞧瞧。”
  戚继光便抽出随身佩刀,双手奉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