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一会儿,铁甲赤裳的兵卒就压来一群男女,拖到市口的华表下。
  雪白的丝绸单衣,纵使拖拽在泥中,也仍然闪烁着柔亮的光芒;蓬头垢面,冻得面色青白,却依然难掩他们不同于百姓,过分细白光润的肌肤。
  最前面的是一个腰围雄伟的中年男子,蓬乱的胡须飘在圆滚滚的白肚皮上,他被两边兵卒挟着,拖到最前面,撇头回避着围观群众的指点。
  超过五尺的男子,都被带到空地中央,一排排跪倒,惊恐发抖,涕泗横流,高声喊冤……
  围观的百姓,对着一群斯文扫地的贵人,又兴奋又紧张的议论纷纷。
  监刑官见一切准备就绪,上前一步,高喊了一声肃静,展开帛书,一条一条历数罪状
  阿附宦官,卖官鬻爵;侵占民田,欺男霸女;
  为官昏聩,陷害贤良;偷逃税赋,压榨百姓;
  不守礼制,衣食僭越……
  听到竟有这么多罪状,围观百姓顿时义愤填膺,方才喊冤之人渐渐熄了声音。
  不一会儿,罪状诵完,一时刀斧齐下,人头滚滚,飞溅的血让前排的围观者惊呼着连连后退。
  张家五尺以上男子全判斩首,剩余童子及女子则判城旦舂。
  被绑着带到一边的女子,哭泣着要扑向自己的丈夫儿子,却被士卒拖拽着后退,锦绣的裙裾,向来只在一尘不染的地板上翩然逶迤,此时却拽在泥里。
  周围的百姓正欢欣鼓舞,连声颂圣,许久才渐渐散去。
  楼阁之上,荀缉小心的望向沉默的父亲,不知再为谁辩解,“大人,张氏也算是罪有应得。”
  一家又一家,这雒阳城中抄家灭门之事,已越来越频繁,官品也越来越大,如今曾任三公的张温,竟然也人头滚落市口,这真是……
  他感到自己的心跳砰砰,难以抑制。
  那……可是三公啊。
  荀攸双手抄在袖子里,没有说话。
  若说卖官鬻爵,家族中占取民田,偷逃税赋都要判全族斩刑,那满朝之中,简直活不出几个,如今在朝的二千石上,能有几个没给灵帝送过金银,家中没有在饥荒年间压价购买民田?又或者其族所居之县,有多少强项令,敢登门去收税赋?
  天空阴晦,重云欲雪。
  “回吧。”他一甩袖,转身走下酒楼。
  “唯。”荀缉连忙应诺,跟上去。
  张氏被灭门,只是因为太有钱而已,但就算如此抄家灭门,这雒阳城,又还能再支撑几时?
  他难道不知?
  ……
  屋内点起火盆,空气就有些干,荀柔轻咳着裹紧狐氅,端起盏抿了一口,继续看手中董卓送来的上书。
  这是一份为党人平反的上书。
  党锢自桓灵二代起,至今也有三四十年,他的父亲、族叔父、族中亲友许多牵涉其中,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时,灵帝曾下令赦免党人,但既是赦免,那便确是有罪的。
  平反的意味则不同。
  若当初党人并没有错,那么,错的又是谁?
  荀柔无声一笑。
  上书措辞朴实,无华丽辞藻,全以真情动人,上书署名斄乡侯董卓之后,空白一段,后面又有中书令黄琬等几个名字。
  空的这一段,是特意留给他的。
  不管各自阵营如何,外戚与宦官俱灭,剩下的士人必然对这次平反热烈欢迎,无人反对,说不得他就署名一笔,就留名青史了。
  不过,这到底是安抚,还是求和?
  先前张辽、张杨两支募兵将要归京,丁原与袁绍等人勾勾搭搭不太安稳,董卓得了消息,立即来请他合作。
  他心里明白,表面看丁建阳手下有一两万兵马,加上袁氏、曹氏手中西园兵,像是有一战之力的样子,但实际上,丁原、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单独拿出来不是董卓的对手,合在一起……就更不是董卓的对手了。
  与其让董卓打一场,发现对面是枯枝败草,信心大增,还不如让他心中担着点忌惮。
  他答应了合作,转头让吕布暗中放水,让丁原并未元气大伤,正好河东郡白波军势盛,他再下令让丁原北上剿匪,准备等张辽、张杨两部回来,也都给支过去。
  他想的很好,这样丁原和张辽等部在黄河北,就算不过来,也能形成威慑之势,城中吕布的几千精兵,董卓被钳制,却不会真打起来,他要怕袁绍等背后趁虚而入,几方僵持着,雒阳才能安稳。
  但他没想到董卓毕竟是枭雄,竟能赶在张辽等人募兵回来之前,令手下率骑兵三千悄悄出城,如雷霆闪电一般,在丁原北上途中偷袭,不仅灭了丁原二万兵马,竟直接杀死丁原,等荀柔发现雒阳的西凉兵马少了的时候,为时已晚!
  幸好高顺、吕布暂时未生异心,他们与张辽、张杨毕竟曾经同僚,更加亲近,对两人回归路径更清楚,如此他才提前拦截住两人,令其不回雒阳直接北上。
  河东正乱,但也是机会,青壮无依只能投军,他们可以继续在河东一带招募兵士,虽不如丁原的身份威慑,但只要他们在河东占着,董卓就要忌惮。
  两人这一场过招,他是小败,但董卓也没有全胜。
  不鱼死网破,合作就要继续。
  荀柔提笔在上书上署名,忍不住叹了口气。
  若是公达在此,也许,他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