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她看得明白,一众妃嫔最将天子放在心上的,正是董贵人,可董贵人,却为何看不出天子,天子的心却……
“呀!”
千里外,众人望着今日灯谜魁首,不由惊叹。
灯火辉映下,单膝跪地的青年,唇红齿白,形容昳丽,实在当得花容月貌,“小子孔桂,见过太尉。”
“这孔君,长得…有两分似叔祖。”荀仹小声对荀缉道。
荀缉一掩手,让他不要再说。
要说相似,站在一处就不甚相似了,但单看时,便觉得五官莫名有些仿佛。
“孔君,好久不见。”荀柔见他扶起,送上魁首奖励的玉具短剑。
“太尉策试之日,小子没赶得急,不知可否凭此,让小子在帐下谋个小吏。”孔桂起身,直接道。
荀柔想了想,便答应了。
今日灯会,一共准备了三百余灯谜,孔桂一人便答了四十,算得上机智。
如此,在众生欢呼,皆大欢喜的气氛中,灯会圆满结束。
百姓各自散去,官吏收拾残局。
待到归帐,却过子时。
是时,万籁俱寂,月色温柔。
荀柔自取了一坛酒,独自遥祭。
第220章 物极必反
郡国地理志上,有两个高平。
一个在雒阳东,兖州山阳郡。
高平名门郗氏,在东晋时连续两代嫁给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留下一个成语“东床快婿”。
而位于凉州安定的高平,更了不得,史书写:【高平】有第一城。
第一城就是第一城,没有前缀,没有后接。
穿过绵长的,无人的,崎岖险拔的六盘山脉,无人驻守的萧关破败荒颓。
荀柔一面惋惜,一面庆幸,萧关之建,虽为防御匈奴,沿途收拢了些依城墙而居,采野果而食的散落百姓。
而过了萧关,在缓缓向前向上跋涉,便到了高平。
兵临城下,荀柔挥挥手,让人将路上埋伏袭击他们的氐王首领提上来。
被当良贾五花大绑提上来的氐王首领,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千万”。
“千万”只是汉语直译,在本民族话里,意思大约和“王权富贵”、“荣耀王者”差不多。
这位千万首领选择埋伏之地,未选择萧关,却在萧关后的瓦亭峡口,两面山峰虽不陡峭,却颇生长些野桃花树,正是花色绚烂,落英缤纷时节,乱花迷人眼,遮挡了耳目。
是时,大军正穿峡而过,一群披发左衽拿着武器的蛮人,突然从树林里冲出来,荀柔还以为是附近山上生活的野人下来打劫。
当时,的确给无甚准备的汉军造成了一点慌乱。
不过,慌乱并没有多久。
虽然精锐悍勇的汉军英姿,有小半世纪没在对异族的战场上出现了,但是,看看他手下这几个大将,想想这群兵力的来源和一年多的精心训练培养,以及,实际上,中原地区在这个时间点,军事、科技发展都远远甩下周边的少数民族。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士卒并没有在第一轮冲杀中损失,于是很快在将校指挥下稳住了阵脚。
然后野战中轻易反手将对方修理一顿,也就并没有什么奇怪了。
荀柔当时也只是感叹这个野人群落,比之前遇见的人多,武器也好,直到听出他们说的是氐族语言,披着灰蓬蓬羊皮,戴着大金耳环、大金腰带,挂空挡的年轻氐族首领,大声叫嚷,然后被当良贾认出他随父经商,如何不认得这位高平第一大部落的首领。
这位首领的装束,让荀柔第一时间想的是,今岁三月的天气,的确已经热起来了。
早晚温差,确实有点大。
穿着后现代的首领千万,带领同来的族人,很麻利的降了。
在分得食物后,更主动表示愿为先锋攻打第一城。
荀柔没应也没拒绝,只将这个心思活络的氐族首领与其部众分开,随身携带。
于是,他很快知晓第一城中的情况。
城中不止一个氐、羌部落,大多都将城池当做冬日避难所,春回后有一些出去牧羊,就离开了,剩下一些,却是想在此处落地生根的。
千万所统部落原来是最大的,但其父老氐王去年去世,千万接手父亲的势力,其他几家就有些不服。
千万既是年轻气盛,也是急于证明自己,才会被其他部落首领一挤兑,就带着忠心的族人亲自出来设伏。
然后,就被擒住了。
“只要给俺烧当小王一样的兵器,太尉让俺向东,俺就不向西。”后现代青年似乎相当看得开。
两日过后,大军行至第一城下。
高平的第一城。
地如其名,位高且平坦,如同盘古巨斧,一把将天柱削去后遗留下平滑的柱基。
此时,和未来的黄土荒原完全不同。
站在地缘之边,周围沟壑起伏覆盖着厚厚的苍翠草甸,面前是一片广袤牧草平原,头顶是湛蓝无际的天空,和盘旋的鹰隼。
从青藏高原雪山上浩荡而来的风,沿路几乎没有阻挡,不似东北风势的尖锐凌厉,气势磅礴、厚重却从容,拂过丰美的牧草,摇曳鲜艳的花枝。
野旷天苍,风吹草低。
这样天赐的宝藏,果然惹得人都觊觎一眼。
按照惯例,吕布拍马当先,手持兵器,先对着墙头叫嚣一番,步骤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