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剑出衡山> 剑出衡山 第60节

剑出衡山 第60节

  声音还未消,莫大已抽身提气而立,如松如柏,细剑顺势往后一抹,竟又藏一招,并稳住身形,从奇攻变为固守。
  下一秒右手剑指外旋,从上屈肘向左下绕行,手心朝上,给人一种要打穴的错觉,然其左手剑以反方向绕行,脚尖一扣,跟着在剑指点出之前又刺向身前。
  莫大先生深谙衡山剑招精髓,奇诡多变,这一招蛰龙伏穴藏剑甚妙,对手一个不查被刺中大穴,哪会有好下场?
  “好!”
  众弟子见莫大须臾间将剑招使完,心中钦佩连连叫好,又觉羞愧难当。
  同样招式在他们手里,可不就甚淖而滒?
  正回味师父的剑招呢,众弟子突见奇怪现象。
  莫大先生暗道一声:“又来了!”
  依照常理,这时候天赋差的弟子拿起剑会晕晕乎乎,不知怎么出剑,又不知怎样手脚联动。
  天赋一般的弟子能照猫画虎,学个三四分样子出来。
  天赋出众的学剑弟子大抵能将师父展示的剑招演练个六七分,由师父指出其中错漏破绽,再用时间堆砌,慢慢圆润。
  可.
  大家瞧见真传师兄看完一遍后,竟席地而坐将长剑搭于腿上。
  而后出神入定,双眸紧闭。
  这是做什么?
  外门弟子扎堆处,安致恩摸着下巴道:“师父曾言,练剑者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
  一旁人狐疑:“难道是悟剑?”
  练剑者感触外物,精神有所反应,心智开始活动,叙以冥想,便是悟剑。
  悟通精髓,练剑速度便远超常人。
  反之,也就没多大作用。
  众弟子练剑数十载,偶尔也有感悟,对赵荣这种看一遍就开悟的练剑方式难以苟同。
  甚至会恶意揣测:“他是否在故意卖弄”?
  听风台上起初是安静的,但过了大半柱香时间,议论声渐起。
  有人皱着眉头。
  有人摇头。
  还有人与相熟的同门窃窃私语。
  程明义没什么表情,与冯巧云静静旁观。
  席木枢与吕松峰两位内门师兄则是眼藏狡黠,在一边看好戏。
  忽然
  听风台上的赵荣睁开双眸。
  在莫大先生期待的眼神中,少年人气质陡然一变!
  他拔剑出鞘,竟与莫大一般迎风起手,虚按藏剑。
  但他的剑势稍有不同,松柏迎风那招藏剑刺出后,剑鸣铿锵艮脆,隐带一丝浩然之气。
  莫大一眼瞧出。
  赵荣内劲刚猛,刚刚没将运劲法门传至“甚纤而微”的层次,这时出剑运劲,必然带着自己的一丝理解。
  他在抽身而立时,巧合了那浩然之气,顿让身姿如松如柏,直叫一些外门弟子暗暗叫好!
  下一招蛰龙伏穴,赵荣使用得更顺。
  因为手上剑指点穴法他早有练过,此时用来驾轻就熟。
  只是下一个藏剑奇招从他手中发出时,少了一分飘忽奇诡,却多了一分凶悍凌厉,二者叠加,有种说不出的意味。
  “好!”外门弟子们各个练剑,此时忍不住发声叫好。
  这就和看到莫大耍剑时叫好一样,情不自禁。
  莫大先生的眼光何其毒辣,他看剑招入木三分。
  似是清风徐来,吹向了赵荣施展的七十二峰叠翠!
  以致云开雾散,露出其中藏匿的五座最高神峰!
  “这是.巍峨天柱,云气倏往。”
  “是了,天柱云气。”
  “此乃衡山五神剑意境!”
  五神剑乃衡山绝强剑招,可惜残缺不全。
  但须知.
  七十二峰中就有五神峰所在,殊途同归,源流合一。
  莫大先生脑海翻波,一手执剑,一手抚须。
  这位衡山第一高手,竟微怔在那里。
  第58章 心心向荣
  莫大先生确定,赵荣此前绝没学过“七十二峰叠翠”。
  更遑论连他都知悉不全的衡山五神剑呢?
  虽只得一丝意境,但对莫大这位衡山掌门来说,触动何其之大!
  昔年衡山前辈悟道七十二峰,踏足天柱紫盖、登临芙蓉石廪,入境神峰祝融,创出绝妙的五神剑。
  可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莫大遗憾啊,已隔了好多世代,先辈足迹无法追随。
  而此时.
  他盯着眼前那俊逸飞扬的少年,心中冥冥有感。
  所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万物衍化到一定程度就会离去,离去就会远去,远去后又返回本原。
  衡山先辈那虚无缥缈的身影,在莫大心中,似乎与这小小少年相合。
  他剑招中的点点神峰意境,让老人家莫名感动,差点就要拿出胡琴。
  而掌门一脉的弟子,在初初叫好声后,则是一个个舌桥不下,露出吃惊之色。
  他们看不出天柱剑意,但站在他们的角度上.
  一遍!
  只一遍就摸透了这两招剑法的绝大多数精髓。
  那真的是在悟剑。
  虽然七十二峰叠翠剑招路数算不上高明,外门弟子皆可修习,但众人将个人习剑经历与赵荣一对比,顿时醒悟为何自己不是亲传了。
  “冯师姐,这两招剑法你用多长时日方才谙熟。”安致恩轻声询问。
  冯巧云的目光没从赵荣身上移开,“记不清了,但练到赵师兄方才演练的地步,少说一月。”
  “而且师父未曾与赵师兄讲述行气运剑劲力法门。”
  前一句惊艳,后一句有些骇人。
  难怪总觉得他发劲节奏有点古怪,与师父演练的小异大同。
  但这说明什么?
  赵师兄短短时间竟自我领悟出一套运劲步调,哪怕路数简单,也是寻常人遥不可及的。
  用衡山派很艺术的风格解释,这便是“八音迭奏”境界。
  相当于什么呢?
  视于冥冥,听于无声。
  在黑暗中看,在无声中听。
  在场众弟子哪个没把“七十二峰叠翠”练个十年往上。
  众人分明瞧见,赵荣运劲颇有章法,打得煞有其事,不是胡改乱改,足以引发一些在场门人认真思索。
  这种境界,无一不彰显其宗师级的天赋。
  也就是说,
  于练剑一道,这少年未来有很大概率成为宗师级高手。
  放眼武林,有这等天赋哪个不是一派掌门?
  亲眼目睹,永远比道听途说得更可信。
  也更震撼。
  一些原本内心忿忿不平的外门弟子,此时心情大抵平复下来,看向赵荣的目光突然变得认可与亲切。
  是啊。
  师父十几年未曾收徒,他老人家跳过外门内门直收亲传,怎可能平白无故?
  一些弟子默默认定。
  这位年纪最小却辈分最大的亲传师兄,的确有做下一代掌门的资格。
  心中萌生这般念头的弟子,基本服气、接纳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