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贺晏笑着摆手。
  “小贺,正好你在,不用我过去找你了。”
  一道声音从身后响起,贺晏扭头一看,见是陈平陈班头,他挥手笑道,“陈班头,这么巧,你来这边是有公务?”
  “对,”陈平走前几步,说,“之前从拐子窝点那还有好一些暂时无人认领的小孩送了过来这边,县衙那边贴了告示,今日又有亲属从邻县找过来,我过来领人过去。”
  陈平朝手下示意,让他去领小孩。
  “哦对了,那王家小妾被毁了容貌,卖到了牙行去,后又被卢家买了回去,卢家三人前两日已经一同离开了阳东县。今后不用担心他们再做些什么。”
  “多谢陈班头,”贺晏看着特意来告诉他们这消息的陈平,感谢道。
  陈平摆摆手,“不必,不过是顺手的事情。”卢家要离开,家里的田地房产自然要处理,还有路引,这些都需要到县衙办理。
  陈平看到了,自然是说一声的。
  再者,他接完孩子,本就要去找他一趟。
  慈幼院的小孩穿着单薄,都是穿着两三件单衣,冻得嘴唇都青紫了,依然躲在门后偷偷看着他们。
  贺晏扭头一看,就见陈平神情有些复杂地看着那几个小孩,他问,“怎么了?是这几个孩子的家人找来了?”
  陈平摇摇头,“其中一个是刘翠的那儿子。”之前他在衙门见到这小汉子的时候,他还长得胖乎乎的,性子还颇为蛮横,眼下却瘦得皮包骨,眼睛都凸出来了。
  转而又想到被拐走的小孩,又觉得饿都是事小了,再说了有县衙看着,慈幼院总归比外面安全些。
  贺晏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谁是刘翠,倒也没良心泛滥觉得自己做错了。毕竟杀人了就是杀人了,这孩子要冤也只能冤他那亲娘。
  陈平也知道,说起正事来,“我们县衙从中捣毁了很多拐子的窝点,大多都是这五年的账目,大多数人都已经找不到去向了。”
  贺晏愣住,眨眨眼睛,“嗯……是和我们小冬有关系吗?”
  这事不是结束了吗?
  陈平却摇摇头,“不是。”
  “是和你夫郎的身世有关系。”
  贺晏抓着陈平,“真的假的?”
  “陈班头,你仔细说一说,莫不是找到我夫郎的亲生父母了?”
  第117章
  春雷响,万物生。
  惊蛰的雨水缥缈而下,路上皆是撑着油纸伞或者带着斗笠的行人,贺晏越过细雨回到家中。
  “贺大哥,你怎么淋着雨回来了?”余满撑着腿站起来。
  贺晏快步走了过去,伸出手想要扶着夫郎,看到手上的水滴又收了回来,他说,“我见雨小又没带伞就直接回来了。”
  余满抬眼看了一眼,知道他的性子也没问他怎么不买一把油纸伞,想也知道肯定是不舍得花这个银子。
  他忙不迭和余庆礼说,“礼哥,灶房还有热水吗?有的话提两桶进屋内,贺大哥淋雨了。”
  余庆礼揭开锅看了一眼,“有,我现在就去。”
  余满转身进屋收拾了一身衣裳,肚子大了后,走起路来不自觉有些外八,步频却不低,贺晏心焦道,“慢些慢些。”
  “贺大哥快去洗澡!”余满推着贺晏进去洗漱,“我先去煮姜茶了!”
  “慢些!”贺晏边揭开衣带边喊。
  “知道了——”
  余满应下后慢了几步,走着走着又不自觉快起来。
  洗澡水哗哗响,水珠顺着肌肉的纹理滚落到石板上,而后顺着渠道流走。
  一个人的时候,贺晏有些愣神,陈平的话语仿佛还在耳畔响起——
  “……张贴了告示后,有不少人来到县衙大多都是要找孩子,唯有一妇人特别奇怪,说是想找家里丢失了十来年的哥儿,可说话却颠三倒四的,偏偏记录的失踪案还真有他们,我们就仔细翻阅了一遍从嘉康五年到嘉康十二年,这八年期间的账本,还真发现了那哥儿的情况。”
  “那哥儿姓沈,于灯会与娘亲出门就被拐子拐走了,被拐时年近六岁,上面还记载沈小哥儿因受惊过度发起高热,拐子在阳临县找了几处买家都卖不出去,后在折返的路上将其丢弃……我隐约记得你夫郎的户籍册子上……”
  当时余冬被拐,贺晏是带着户籍册子前来报案的,上面的户主便是余满,因着余满是养子,上面记录得很清楚何年何月遇到并且收养。
  陈平当时还很惊奇,一个养子,还是哥儿,这余姓族人倒是个宽厚的。
  因此他一看账本上的沈小哥儿,就不自觉联想到了同样在两县之间被捡到的余满,既然觉得个中缘由颇为奇怪,少不得就得亲自去查一查。
  陈平让那妇人回去后,很快带着人跟在身后,走访了沈家附近的邻居和店铺的客人,从中了解到了沈家的不少事情。
  沈家祖上大抵是出过御厨的,从宫中离开后回乡,也就是在淮州府开了沈记酒楼,最厉害的时候酒楼都开了几件,食肆更是不少,这阳东县的沈记食肆就是其中之一。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到了沈文荣他爹这辈,声名远赫的沈楼已经只剩下一个酒楼、三四个食肆了,而沈文荣作为三个儿子之一,成婚后自然是分得了阳东县的一个食肆,至于淮州府的酒楼则一直在他爹手里。
  沈老爷子发过话,十年内那个儿子能将手里的食肆经营得有声有色,他手里的酒楼就由谁继承,因为这文荣自接手食肆后就绞尽脑汁,废寝忘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