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对她的提醒,李世民哈哈一笑,自豪地道:“你看这么多年,我哪里说漏过。我只跟阿娘和你说,阿耶都不知道呢。”
  这一刻,长孙琰很想看一看史书。
  她很清楚,夫君是先看了史书,爱上了书中那个长孙皇后。她不会无聊到嫉妒她自己,但她也真的很想看一看,在另一个历史的故事里,他们怎么怎样相知相守,共度一生的。
  但她还不晓得,李世民别的都给她,就是史书不给她看。
  他怕她看到自己没处理好太子的事,让两个儿子反目成仇,早早过世。
  长孙琰要看到这些,大概要到很久之后了,到李世民更成熟一些,到夫妻俩真正熟悉现实中的对方,才会真正没有任何的秘密。
  婚后回门,别无他话,李渊做了右骁卫将军,仍派往山西河东一带为抚慰大使,既是要去镇压当地的义军,也要与新的马邑太守一起防范突厥。
  始毕可汗已经斩首,义成公主在隋朝的支持下另立可汗。但就算是她,也不能完全控制突厥因为可汗被杀而来的怒火,现在突厥部落常常侵犯边境以为报复,规模不大但很频繁。
  办完李世民的婚事李渊就要离开了。李世民也即将携妻子同去清河郡。他挺想带母亲一起去上任,但窦夫人得去与李渊会合。
  她安慰儿子:“总比你大哥带着家眷都留在河东好,我去你阿耶身边,带着你的电台,等你起事,我也好同你阿耶说。”
  也只能如此了,没有妻子不跟着丈夫上任,却陪着儿子上任的道理。李世民倒不是害怕别的,他就是怕母亲路上奔波染病。既如此,便请孙思邈与他们同道,照顾母亲与仍然身体柔弱但还活着的李玄霸。
  李世民在马邑训练出来的军队并不能全部带走,但突厥刚吃了大亏还需要防范,杨广令王仁恭为马邑太守,又让他推荐一个将领驻扎在马邑。李世民瞧着不久前刚调动的马邑郡丞李靖,心想哪还需要别人啊,你让李靖在那还需要别人吗?
  但刚练出来的骑兵他也舍不得丢,再加上他知道原本历史中刘武周杀太守勾结突厥从马邑起兵,如果能控制马邑,至少能免除这一处的兵戈战乱。所以他推荐了方永。临行前,他嘱咐方永:“马邑郡丞李靖是大才,你平时多向他请教。突厥犯境时,你若把握不定,就只管听他的,不要犹豫。”
  尉迟融用兵比方永强,但尉迟融性骄,不像方永性子比较老实,肯听话。李世民怕把尉迟融留下,他有事不肯听李靖的乱来,甚至和李靖发生冲突。
  但李靖在大乱初起时仍然心向杨氏,甚至弃官潜行想去举报,所以已经向部下摊明自己志向的李世民又叮嘱方永:“将来举大事,李靖起初恐怕不会相从,你派人看住他,免得他发现端倪弃官而逃。这个人我是想用的,别放跑了,也别伤了他。”
  方永一一记下。
  虽说马邑军不能带走,但李世民自己挣钱养的私兵和兵甲战马,却已经被他令人分散带到了清河郡,这可是他辛辛苦苦攒的家底,哪能就丢下了。
  离开之前,正好以交待马邑防务为由,李世民邀李靖见了一面。也没有刻意攀交情,李靖这时候估计没法拉拢,李世民只是与他认真交流了一番,双方都对彼此的水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李靖甚至觉得满朝公卿,唯此子堪为知己,只是自己年纪老大未立功业,对方却小小年纪有了霍骠骑再世的美誉,未免有些自惭,暗自懊恼自个儿被调到马邑晚了,不然这功劳也必少不了他的。
  李世民看出来一点端倪,盛赞他军略无双,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李靖心中感激,事后却有些微妙。
  这个少年将军,口气怎么跟当年杨素似的?
  杨素什么年纪,他什么年纪;杨素什么资历,他什么资历?
  他跟自己又差了多少年纪,好好一少年郎,怎么说话老气横秋的。
  李世民就不知道李靖是怎么想的了,他带着家眷上任,将兵马整顿出个模样后,正逢着三月里张金称攻破平恩、武安诸县后,又来进犯清河。
  李世民率军出征,一举破敌,阵斩了这个如同很多农民军起义一样,因受迫而起,却在这个过程中又挥刀向更弱者,屠杀抢掠无数的起义领袖。
  这也算是给杨广一个交待,因为窦建德那边他是先不打算动的。
  与张金称一比较,李世民对后世教材上一些总结性的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历代农民起义,真正成事的不多,窦建德虽然最后败给大唐——具体来说就是军事上败给了他啦,但宽泛地讲,也可以说是成事了,到底是成了一方势力。
  而张金称等人就不行,从起到灭一直是流寇匪徒。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人起义之后根本没有长远的纲领,占一地便追求起了个人享受,得一城便以屠杀抢掠来犒劳手下,这样只能像黄巾起义一样卷起大量流民,却不能收服人心。
  窦建德一开始也未必有远略,但他性格中的宽仁使他在隋末大乱后得到了官吏的投效,建立起了像样的政权,不再是张金称这种乱哄哄的义军。要不是军事上败给他,天下到底姓什么真不好说。
  李世民暂时没有让刘黑闼去高鸡泊。现在大乱未起,不好说服,等他将要起事时再说吧。
  现在当务之极,是立高炉打造兵甲,建纺织厂以吸引河北世家。
  前者,他所在的清河郡不是特别合适,虽然也盛产石炭,但铁矿不足。尤其东边和南边都盛产铁矿,这边的铁矿就没有大规模开采。李世民在产煤的荏平立了铁厂,因为忧虑矿石与石炭供应不上,没有采用秦国已经成功的平炉炼钢法,还用旧法炼钢。
  <a 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古穿今 <a href="https:///zuozhe/omx.html" title="南林烟" target="_blank">南林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