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罐头作坊主要处理两种水果,一个是苹果,一个是猕猴桃,也是这十几年间慢慢成林的,跟茶叶一样,开始都是官府的山林种,后来才扩展到民间,大户开始成片的种茶叶,种果树,以致如今从山脚往上一大片都看不到杂树了。
郭阿方在罐头作坊干的是简单活,切水果。这个工作要干一天,比摘花时间长,工钱高一点。当然跟那些大厂都没法比,女工多的纺织厂,最少的也一个月三百钱不止;铁官就更多了,有点技术的能拿到超过七八百钱。
她现在做的这些活,干一个月下来就四十多钱,许狸能多一点,有限。
但大部分人都很满足了。毕竟这会儿钱的购买力也强,李世民借鉴秦汉时的制度时,最低工资就没敢照秦汉时的定,时代不一样了。
郭阿方早上起来,小姑已经上工去了,她把朝食做好了放在锅里温着,菜地也去了一趟,这才用头巾把头发都裹在里面,不急不慢的去附近的罐头作坊。
进门先被领去洗手,管事的盯着她们一个个检查,用肥皂把手仔仔细细搓干净了。指甲要提前剪掉,郭阿方怕自己记不住,每到这个季节,家里每个人都被她叮嘱过,要提醒她剪指甲。
管事的看到谁指甲长了不剪,也不废话,当天就叫人回家不要来了,以后也不会再用。
郭阿方的指甲都剪到肉里去了,绝对藏不下什么污垢。她跟其他人一起,蹲在水渠边,挽起袖子,把包括手肘那段在内的部分全搓了,让管事的检查过后,又拿出工坊发的细纱布做的口罩戴在脸上,罩衣系在身上,再给管事的检查过这罩衣口罩也是洗干净的,这才开始工作。
她并不知道,她们的陛下所去的后世,很多小工厂都没这么严格,雇的当地人在苍蝇乱飞的环境下就开工了。但她们不一样。
水果的保存和运输是个问题,罐头制作的时令性和工人来源也是个问题。水果不能运得太远,罐头制作的这两月过去,作坊就要暂时关门,不能长期雇工,只能到季节了再临时找人。
所以一时办不了大厂,只能多设作坊,把附近的农妇叫过来干活。这些已经嫁人的农妇几乎不可能抛开家庭去远方,但家门口的作坊她们打破头的抢着来。
大量这样的小作坊,做出来的罐头可是紧俏货,冬天摆出来多少卖掉多少,富贵之家从冬天吃到初春,那得吃多少果子?
这些罐头不知道哪一罐就要进贵人的口,万一吃出个毛病来,作坊主的脑袋真不够砍的。
说白了,没几个黔首百姓买罐头的,除了部分中产之家开荤,全是贵人在吃,哪个敢怠慢。
所以口罩都要用上,免得这些妇人的唾沫玷污了食物。
因为能赚钱,她们也严格遵守作坊在她们看来严苛的规矩。
谁让农户的家庭不容易攒下钱呢,交税和自己吃的粮食要留出来,能把剩下的粮食卖出钱的人家都是中产之家了,不是许陆郭阿方这种能比的。
作坊月结,做下来就是实实在在的铜钱在手上,原本存好多天鸡蛋,喂一年猪才能换到的钱,现在去作坊就有了,她们当然愿意来。
不管如何,也算是符合了卫生要求吧。可别说,郭阿方她们干活的时候,确实喜欢聊天,不戴口罩那就是唾沫横飞的场景了。
她切的是苹果,干熟了闭眼做,一天下来不说话聊天也不可能,管事的人也不至于连话都不让她们说。
这会儿检查过了,负责洗果子的人抬着筐去洗,再搬过来分给大伙,郭阿方就坐下来,跟熟悉的人凑成一堆,一边手上快速地切果子,扔果核,一边说些闲话。
跟她坐一处的是两个要好的同里妇人,还有嫁到邻里的阿姊。几个人闲磨牙,说着说着就说到郭阿方的小姑许狸身上 了。
“过了年都要十七了,怎么还没定下亲事?”
“哪里我们不给她定,寻了几个她都不愿意。”
郭阿方一般不在外人面前说小姑不好,许陆跟这个妹妹年纪差得多,他们中间夭折过两个没计入排行的,还有两个弟弟打仗死在外头,就剩一头一尾两兄妹。许狸跟她长子也就差两岁,嫁过来的时候还小,婆母那时还活着,但身体很差,许狸几乎是她带大的,她心里都当半个女儿看了。
所以婚事上面,夫妻俩都不愿意勉强她,要她愿意了才行。只是许狸自打出来干活,心气就高了,她寻摸的几个都没敢找媒人,先问许狸,都不乐意。
可她家就这么个家境,陇南建的工厂少,最招人待见的小伙子就是那种家里有地,自己会修机器,在那些用机器的厂里负责修理的人。
次一等,要么在玻璃窑干活,要么在油橄榄丰收季的时候,榨油厂固定招他们去干活,但家里也得有地。
但这样的年青人眼光同样也高,许狸又不是生得特别好看的那种女孩,这事就有点难了。
平常她不跟人说,怕传出去说许狸眼光高,更难找人家。今天跟亲阿姊与两个要好的妇人吐露,是郭阿方真的有点急了。今年定不下来,过了年就十七,再一年都十八了,她也想托她们帮着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她邻居妇人同样刷刷的切着水果没停手,不妨碍说话:“你也放宽心,不是你一家这样。阿狸手巧,香水作坊每年都找她,从五月做到九月,把心都做大了。再给她好好说明白,她迟早能想通。”
<a 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古穿今 <a href="https:///zuozhe/omx.html" title="南林烟" target="_blank">南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