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只是这称呼,怎么听怎么不对味。
  好在当事人不在意,还礼貌道谢,说完端起装着水的那碗,小小抿了一口。“有点甜。”
  “怕你喝不惯,我放了点糖。”
  “多谢。”
  “不、不用客气。石头他还好吗?我听虎子说他被接去了郡城,是他的......”
  陶里正出声打断。“好了,戚小姐今日来指定是有正事,你就在一旁听着便是。”一直问问问,像什么样子?
  戚渺神色不变,数息后表明来意。“敢问陶里正,村里可有逃荒来的人家?”
  此言一出,王大姑又按捺不住了,瞥见公爹的眼神,她缩了缩脖子。
  “有。”
  “可否代为引荐?实不相瞒,我此行一是为百家米行招募人手,二是想收购村中余粮。”
  “是要招伙计吧?那得年轻些。”当初逃荒来的那一拨,年岁都不小了,指定是不合适了。而他们的后代,哪里比得上他们陶氏族人?“村里有不少适龄后生,戚小姐要不一并瞧瞧?”
  “那就有劳里正了。”
  “不麻烦。”随即,一家老小都出去寻人了。
  戚渺顺势回了马车中等待,没过多久,陆陆续续有人往这处赶。
  “东家,来了不少人,您要出来瞧瞧吗?”
  “要。”
  【打头的是陶里正的族叔,别看他走起路来步步生风,其实年过六十了,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但也只知道埋头种地,到现在还是主劳力,一大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把长辈熬走就成了村里最受敬重的人之一了,陶里正都得敬他三分。】
  【他来是想推举自己的亲孙子,也就是左后方眼神乱飞的那位,爱耍小聪明,性子跟王大差不多。哦,说到王家人,王老汉也带着两儿子来凑热闹了,在后面,被人挡住了。】
  ......
  有了系统旁白,戚渺对由远及近的一群人有了粗略的了解。
  米行要的人很简单,种过地、心思正、年纪大点阅历多些更好。
  比如逃过荒,因为他们挨过饿,比任何人都清楚粮食就是命。
  第33章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
  “叔, 前面马车旁站着的那位,就是我同你提到的戚小姐,城中百家米行的东家。”陶里正介绍道。
  老爷子嗯了一声, 余光扫向身后的孙子,示意他机灵着点。
  “爷你放心, 我肯定好好表现。”年轻男人嬉皮笑脸回。
  看到他这副样子,陶老汉没底了, 自己的孙儿有几斤几两, 他再清楚不过。
  但,能在县城当个伙计,也比一辈子地里刨食好。
  至于旁的, 不奢求。
  “爹、老二, 我怎么瞧着米行那东家,就是石头他姐呢?”王三探头一瞧,认出了戚渺。
  “还真是。”王二腿脚不利索, 但眼神好使。
  王老汉就不太行了, 走近才对上号。
  “老二你可得给我说两句好话, 咱们兄弟俩在一处干活, 互相帮衬指定不会差了。”
  “嗯。”王二重重点头。
  ……
  他们这边聊着, 戚渺听着系统讲解, 心里已然敲定人选。
  待陶里正互相介绍完, 戚渺略过他口中的青壮年,直接朝陶老汉、王老汉递上橄榄枝。
  “我?”两人对视一眼, 满是震惊。
  “我爷都六十大几了, 是说笑的吧?”以为有里正保荐, 自己定能被选中的年轻男人,尬笑道。
  “对啊, 我爹也快六十了,都是该享福的年纪,哪里能去米行当伙计?”王二踮着脚,朗声吆喝了一声。
  “没错,说什么也是我们更合适啊!”
  插话的人不断,原本还燃起一丝斗志的老者,又恢复到最初神色。
  陶里正示意众人安静下来,随即看向戚渺求证。
  “我是认真的。两位老伯种了一辈子地,想必在场比他们更清楚亩产高低、粮食好坏的人寥寥无几,自得是管事之位才相配。”
  在自己扎根的领域得到认可,还被当众予以重任,陶老汉和王老汉胀红着脸,激动地手脚都不听使唤了。
  “管、管事?爷你听到了吗?东家说请你去米行当管事。”年轻男人摇晃着陶老汉的胳膊说。
  后者忙不迭点头,看向戚渺的眼神都多了几分热切,努了努嘴想说什么又哆嗦着憋了回去,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心思。
  王老汉暗自掐了自己一把,他从没敢想,自己这把年纪了,还能有什么际遇。
  要真能当上百家米行的管事,手头还会缺银子使吗?还可能饿肚子吗?
  “爹、爹!东家问你话呢,怎么都不吭声啊?”
  思绪被儿子打断,王老汉回过神应下了这份差事。
  左右大孙子王虎也不可能考出什么名堂,他这个阿爷还是得为一大家子的生计考虑。
  是的,其实王老汉很清楚王虎水平如何。
  之前是没有办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就盼着老天开眼、祖宗保佑。
  可当有了一条崭新的活路,为什么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商人三代以内不得入仕,自己这把老骨头顶上,重孙辈就没甚影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