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可于大夫始终眉头紧锁。
一则此症多发于孩童,发病前无征兆,病患手帕、衣服、被褥等都应彻底洗净晾晒, 碰到了皆可能染病, 一旦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二则麻疹乃不治之症,他只在医书上了解过, 一时间竟不知从何下手。
见大夫突然不说话, 长叹了口气后走向窗边, 男人顿时心跳如擂:“大、大夫, 我儿如何了?能、能治好对吧?”
“能否熬过这一劫, 还要看这孩子的造化。你父子二人先在此歇着, 待其他几位大夫来瞧过, 我等再一同商讨法子。”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 他是真没底。“这病不好治, 我也是头回遇上。”
话音刚落, 男人就咚咚磕了几个响头。“您是神医,定要保我儿安然无恙啊, 就算做牛做马我也会报答您们的。”
“使不得,使不得,神医谈不上,但我等一定竭尽所能,快些起来说话,别吓着孩子。”
两人拉扯间,孩子咳得更加厉害了,险些背过气去。
紧接着,其余几位大夫也进来查看,对上一躺一跪的父子俩,实在说不出束手无策的丧气话,加之治病救人本就是他们身体力行的,只要有一线希望,都做不到视而不见。
翻手札的翻手札、找医书的找医书……还没等他们这边想到有把握的办法,县衙就下令封禁了百家医馆,不许任何人出入。
“怎么回事?我娘还等着我抓药回去呢,这百家医馆开得好好的,怎么就不让靠近了?”
“兴许是动静闹太大了,被有心人捅到衙门去了,不让百家医馆办下去了吧。”
“肯定是阙兴堂,还有那什么至仁医馆仗势欺人,就许他们开门宰客赚得盆满钵满,不给别人留条活路,太过分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百家医馆再能耐,有镖局撑腰,也抵不住有心之人算计,行商坐贾悬壶济世,难上加难啊!”
……
听到众人议论纷纷,都在为百家医馆抱不平,阙兴堂的掌柜气得不轻,对着伙计耳语了几句。
半日不到,百家医馆出现疫病的事就传得沸沸扬扬,经由至仁医馆证实,大伙更是避百家医馆如蛇蝎,连带着原先从那拿的药,都被扔得远远的,生怕全家老小都染上。
概因十年前那次死伤无数的疫病,让大家谈疫色变。
一开始想要隐瞒,不引起恐慌的官府,只能站出来说明缘由。
可一提及此症多发于孩童,越是让大家害怕。毕竟谁家没有孩子?孩子就是命根子,比自己没命了还恐怖。
况且,孩童之外的人也不是没有可能染上,谁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最好的结果就是,研制出方子对症下药,或者说把不干净的地方一把火烧灭,一如曾经的至仁医馆……
民众的念头,亦是县官考虑的方向。
可百家医馆先前义诊的仁善之举,实实在在惠及不少百姓,要是如此简单粗暴,看似太平了,实则埋下更大祸患。
因为,那父子俩从何而来,此症因何而起,如何根治……皆未可知,若将有本事的大夫们处理干净了,一旦再有类似情况,那就真正是自断生路了。
可若是不这么做,城中已有富户乡绅连夜离开了,不少民众也拖家带口往外去,要是有的选,谁都不敢留下来冒险。
……
外头乱成一锅粥,馆内同样闹哄哄。
当天同那爷俩一块求诊的病患,大部分在仔仔细细清洗一番后,拿上自己的药归家去了,但还是有几位与爷俩近距离接触过,为求稳妥多待了会,最后只能和刚进了医馆就出不去的那些,成为被强留下来的倒霉蛋。
除了他们,那就是掌柜祁阳、大夫、学徒、伙计。
虽说吃喝不愁,但被勒令不让进出,还得知馆里有疫病,是个人都慌。
尤其是对上那父子俩,没几人有好脸色。连带着对百家医馆收下这种病人,也是怨念不止。
但,大夫们根本没心思去考虑众人的心情,只能埋头想治病之法,这不仅关乎孩子的安危,更关乎他们自己的性命。
越是焦急,越是无措,眼瞅着孩童出疹完毕,热度并未渐渐减去,各种症状仍旧存在,这就意味着,他很大可能熬不过去了。
男人像是早有预料,但还是不甘心。虽没再苦苦哀求于大夫他们救命,但总是坐在床榻边,一遍又一遍用药液给孩子揩擦皮肤,只有夜深人静时,才会躲在暗处低声啜泣。
里头具体情况,外界知之甚少。县官想知道,又怕知道。便是守门的衙役,在必要的送食之外,都不愿靠近百家医馆,更别说与他们交谈。
从系统口中得知麻疹那一日,戚渺便带着张翠芝出城了。
目的地便是那个山中村。
若真如系统所言,此处村庄中人,必有人有抗体,也就是得过麻疹熬过来的存在。
那ta,大概率就是此次危机的转机。
事实证明,每年总有一两个孩子因为麻疹丧命,还能够一直存续的村子,确实有幸存者,并且,患病痊愈后,再没得过此病。
不过,只有一位,还是个女子。
她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五岁出痧,现年十二,七年间村里又有不少孩子得病没了,唯一健康活下来的她,本该是救星,却被当成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