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从在新扈开办医馆, 到进行义诊, 之后解决疫病……百家医馆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显然撑得起折腾“医保”这一出。但, 这远远不够。
三日后, 城郊村落。
“奶!”刚要提着饭篮回家的小姑娘, 余光扫了眼吃完抹嘴就要继续下地干活的长辈,就看到自家奶奶直挺挺往后倒去。
因她突如其来的呼喊而扭头的陈老汉, 也被老伴这一幕吓着了, 连忙伸手去扶。“老婆子?老婆子你怎么了?”
虽说是当爷的年纪, 但作为家里的劳力,老爷子劲也不小。但没想到, 面对老伴一个劲往下坠的情况都有些力不从心了,努力托住她的身子不让人摔倒,孙女反应过来后也在一旁帮忙。
两个人一道出力,才没让陈婆子脑袋磕到地上。
“老婆子?老婆子醒醒。”
“奶?奶你听得见我说话吗?奶!”
怎么叫都叫不醒,爷孙俩不由慌乱起来,说话都带着颤音。
“爷,奶怎么了?”
陈老汉哪里知道,但还是强自镇定安慰孙女。
过了会,双唇乌紫的陈婆子悠悠转醒,还未睁开眼睛,就听耳畔传来两道激动的声音。
“奶醒了!”
“老婆子,现在感觉怎么样?”
尚不清楚发生什么了的她,只觉浑身无力,就连摇头回应都有些吃劲,嘴巴一张一合,没有发出声音,又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奶!”“老婆子!”
“爷,奶又晕过去了,去医馆瞧......”想到家里没什么积蓄,陈春儿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陈老汉静默一瞬,开口道:“去,得去。”说完,咬牙将人背起,弓着身往县城方向。
见状,陈春儿迅速收拾好农具,并提起饭篮子回家,同弟弟妹妹交代了两句,便撒丫子跑去借牛车。
一刻钟后,几人出现在百家医馆。
陈婆子已经彻底清醒,半道要求折返无果,此刻面容憔悴,眼中还流露出懊恼之色。
想到自己身子骨不争气,为数不多的积蓄要花出去老些,心就怦怦跳,仿佛下一秒就会蹦出来,头晕乏力不说,更觉众人聒噪极了。
“脉律不齐,心气不足,不宜劳累。老夫给你开个安神补心的方子,每日一剂水煎服用。”大夫一通望闻问切后给出诊断。
听到不宜劳累,夫妇俩苦笑连连,他们都是劳碌命,哪里享得了清闲?
再说这药方子,安神补心,每天一剂,怕是把家底掏空都治不好吧?
陈老汉和陈婆子对视一眼,默契地明白了对方的念头。
若是长子还在,他们也用不着这般抠搜,命只有一条,银子还能再攒。
可,长子长媳都不在了,留下的三个孩子,最大才十岁,二子、次子成家后分出去单过了,也都有了孩子。
二老本想趁着还能劳作,多存点银钱,怎么还成了奢望?
他们思绪发散,十岁大的陈春儿,注意力全在诊断内容上。“大夫,我奶到底怎么了?”听得云里雾里,她忍不住刨根问底。
老大夫写方子的手一顿,随即解释起来。
陈老汉和陈婆子不再想东想西,凑近认真听着。
“......若非施救及时,怕是凶多吉少......此症恐会复发,药方子收好,以后少不了用上......”
连一副药都不想买的陈婆子,听到以后要成药罐子,整个人都不好了。
陈老汉暗暗叫苦,医馆果然不能来,来了就要被掏空家底。
接过药方子的陈春儿,顿觉手中捏着的不是轻飘飘的一张纸,而是沉甸甸的担子。
扭头看向大门口,仍旧没见二叔、三叔身影。
明明自己去借牛车时,已经看到弟弟妹妹去他们家了。即便走路进城,这会也该赶到了。
陈老汉拍了拍呆愣着大孙女。“春儿,回去了。”
“奶的药还没抓。”小姑娘瞬间回神,举起药方子提醒。
“不用抓,我没事。”陈婆子故作轻松道。
陈老汉伸手接过药方,将其小心叠好揣进怀中,对上孙女不解的眸子,扯了扯嘴角。“来时太匆忙,没带银钱,药回头再来抓。”
抓药是不可能抓的,一副药少说几个铜板,要是吃上十天半月,半贯钱就这样没了,想想都肉疼。
没带银钱是事实,也是借口。
“二叔三叔马上就来了,爷,要不再等等?”方才老大夫说了,病情耽误不得,药得喝。哪怕年纪小,她也明白轻重缓急。
二老视线齐刷刷望向来处,下一刻又若无其事挪开。
他们很清楚,会来早坐上牛车跟来了。
罢了。
“下回吧。”陈婆子说。
“嗯,回吧。”陈老汉道。
“好。”陈春儿已然明白了什么,垂头应声。
正当他们要抬脚离开时,就闻药柜方向传来欢呼声。
来看病抓药的人,几乎都耷拉着脸,哪里还笑得出来?
好奇心使然,爷孙三人抬眼望去,只见好几个人提着药咧嘴乐。
待其走近,隐约听到了‘减十文’‘省了一半’‘赚了’......
钱舍不得花,但有便宜不占,总觉得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