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这局面,不是戚渺想看到的。
所以,她吩咐张翠芝负责采买钱家囤粮,再安排张桑良随船将粮运至回水涧。
想要从根源上改变这个地方很简单,将回水涧埠头盘活便可。
而这,与对付钱家,并不冲突。
至于水产,整个地谷县,不缺鱼虾泥藕,物以稀为贵,多了自然不值钱。加之粮食金贵,但凡有可能产粮之地,都不会用作它用,是以,难成规模。
......
“什么?你们要承包我们这里所有的土地?”年近六旬的老爷子,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承包这个词虽然陌生,但张桑良表明来意后却显得格外贴切,只是,回水涧之所以叫回水涧,不止是因为埠头,还因为河水倒灌入田地,几乎没有几亩能栽种粮食至顺利收割。
田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哪怕明知道很大概率颗粒无收,大部分还是会抱着侥幸心理耕地劳作,有时候运气好确实有收成,但谁都清楚,这是没有保障的。
眼下,有人竟然看上了他们名下的土地,比照最高产出给粮食承包,并且,如果他们愿意按照要求做工,还发粮食抵工钱。
相较真金白银,他们确实更想要果腹的口粮。可,人在家中坐,真会有这种好事发生?
张桑良不明白戚渺为何会看上随时可能被淹没的地,但他知道必须照办。“粮食都在这里了,还会骗你们不成?白纸黑字,签字画押,童叟无欺。”话音刚落,就有人嚷嚷着自家有十几亩上好良田。
早就将情况摸清的张桑良翻了个白眼,什么上好良田,淤田还差不多。
想到这,他暗自叹息,赔本的买卖,东家咋想的?
面上却未表露分毫,正色强调,被承包的土地,无论之后要作何用,他们都不能干涉,直到三年承包期满。
三年?
那得废多少银子啊?
张桑良只觉肉疼。
与之相对的,是回水涧老弱病残们欢呼雀跃的声音,土地只是承包出去三年,终究还是属于自己,按照约定给到手的粮食是以往的最高产量,相当于不用劳作就有了收获。
不仅如此,考虑到所得的粮食无法满足一家老小嚼用,还会优先招募他们打理,只需要遵照吩咐,每月都会发放一定的粮食。
旱涝保收,无需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多余的粮食还能拿出去换钱......
十天后,张桑良带着厚厚一沓契约回城复命,不仅是回水涧,周遭好几个村落都上赶着参与。
与此同时,钱家粮铺已经第三次补货了,连续进账上千两,申、严两家掌柜都忍不住眼红。
生意嘛,哪有什么先来后到,做的都是一样营生,怎的不能瞧瞧他们这里了?
不为和钱家撕破脸,只是想分一杯羹,各种粮食报价都一样,负责接洽的管事没敢摆什么架子,态度好得出奇。
张翠芝等也没故作姿态,只是明里暗里表示已经和钱家达成合作,同样的报价下,完全没必要再折腾。
不过,双方都是听从吩咐办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所以,多多少少买点。
若是直接被拒,或许还不会意难平,可架不住对方来这一手啊,严两家掌柜更是心痒难耐。
对比钱家粮铺又被买空,自家只卖出去的那小部分实在微不足道,谁会甘心呢?
本就不算多么牢固的利益联结,属实难做到有福同享。
在和钱家打商量,捎带兜售自家的存货与请示东家适当降价二者间,申家选择了后者。
稳妥起见,以掌柜名义私自降价与寻平商帮达成合作。如此,哪怕事发,也不至于就此撕破脸。
很快,又是一轮采购期,钱家粮铺上上下下都摩拳擦掌等着了,没想到张翠芝等竟然去了申氏米行,浩浩荡荡的运粮队吸引了全城人注意。
没等钱家粮铺掌柜将消息递到钱锟耳中,他自个先一步看见申氏掌柜笑容满面送买主离开。
“申氏,又坏了规矩。”钱锟冷哼。
跟在他身后的随从喉头动了动,偷瞄了他一眼后附和道:“不长眼的东西!”
“去打听打听,这申氏到底许了什么好处。”
“好处?”随从疑惑。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钱锟敛眸。
明摆着的事,他又不是傻子,猜也猜得出来,钱家生意红火,另外两家指定眼红,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还这般明目张胆。
眼皮子这样浅,若非有所倚仗,他早就把申氏踩在脚底了。
各地掌柜汇报过,寻平商帮暗示了,这一次要陈粮,有多少要多少。
粮食不像酒,囤得越久,砸在手里的可能性越高,越早折成银子越好。
老爷子知晓这阵子粮铺生意红火,也很开怀,眼瞅着要将他少东家的位置坐实,突然出了岔子,钱锟火大。
明知是寻平商帮等人故意为之、意欲借机生事,左右是为了少花银子多得粮食
,他除了顺其所愿,还真没有别的路可走。
因为,没有哪个商人会跟‘财神爷’对着干,赤裸裸的阳谋,不外如是。
可这不代表钱锟能咽下这口气。
暂且不对买主动手,矛头自然指向对家,前有收拾李掌柜杀鸡儆猴那一出,再次杠上申氏,力求稳准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