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谁敢直呼她的名讳呢!更不要说她这个一向被明珠郡主不喜的姐姐了。
“糊涂.....糊涂,你糊涂.....”
慕熹好像疯了一样砸着门,一下又一下。
*
火光腾起前,锦衣卫刚得了陛下旨意,正走在往正德门拿人的路上。
正德门前,夜幕降临,一行人依然跪着。他们都很明白,能对抗陛下圣意的只有牺牲和血,需要很多很多人的血。
只怕只有最有分量人的血与牺牲才能结束这场残酷的大礼之争。
他们看向跪在最前方的首辅大人,依然脊背挺直,跪得端正而恭谨,一动不动,安静得让人疑心他好似冻在了一方天地间。
夜幕中,那始终挺直的背影,透着说不出的萧瑟和孤冷。
又一位上了年纪的臣子禁不住歪倒在一边。他被扶着正要爬将起来,就看到冲天的大火从他们面前这座无可撼动的巍峨宫城东南方向腾起,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晦暗的天幕。
“那、那是、是——坤宁宫方向?”有人不确定地喊出。
就见前方好似冻住了的首辅大人豁然抬头,他似乎想起身探明方位,却一下子没有站起来,亲随忙爬向前去扶。
宋晋才站起来,就听身后有人哭喊着奔向宫城。
“是娘娘,是我们娘娘!”
冲天火光中,宋晋转身,认出了这个从不离皇后身边一步的贴身大宫女。
喊声撕心裂肺,是翠珏。
翠珏这才明白娘娘为何突然派她往宫外送信,看着坤宁宫上空冲天火光,她绝望哭喊。
夜幕被火光映得通红,好似整个天都在燃烧。
首辅大人异常苍白、俊美逼人的脸被火光照亮,他缓缓回头,看着冲天的火光:
噗——
一口鲜血喷出。
大周这位永远从容儒雅的首辅,一句话没来得及说。
呕血扑地,不能起。
*
坤宁宫的大火烧了许久。
除了皇后娘娘只一人死亡。整个坤宁宫的人都被皇后以各种理由派出,偌大坤宁宫在火起时空空荡荡,唯有皇后一人。
那位从宫门返回的蓝袍太监,冲进了冲天火海中,成了唯一死亡的宫人。
据说娘娘火中高呼:
“乱嗣统者,皇天不佑!”
民间传说,娘娘呼唤先祖:
“保我大周肱骨之臣,佑我子民岁岁康平!”
据说陛下终于挣脱宫人,找了许久,都找不到皇后娘娘遗骸。
尸骨无存。
别说对于尊贵的皇后娘娘,就是对于普通人,也是最令人痛心的结局。
这一夜久旱的大周朝降了第一场雪,解了干旱,大周半片土地处处有人涕泣跪谢苍天终于肯降大雪。
大雪很快覆盖了半个大周,京师巍峨的宫城一夜间雪白一片。
巍巍皇城,好似一夜挂孝。
后来说书人把这场雪与皇后娘娘的死联系在了一起。
“且说那日坤宁宫大火......咱们皇后娘娘秉绝世姿容,乃九天神女托生.....为何娘娘尸骨,遍寻不得?正因娘娘本就非这凡间骨,来此一场,不过为度一场情劫。最后娘娘却不忍见嗣统不正,生灵涂炭.....身陨魂消,渡我大周一场风波安稳而过.....”
“据说早在娘娘出生之时,就有白鹤从九天而来,绕宫不息.....有大德预言,此姝人间留不住,终须九重天上寻.....”
据说.....
关于这位蹈火而亡的皇后,传说很多。
史载:定元四年冬,坤宁宫大火,大礼之争以定远帝一支彻底失败告终。
定远帝四年,冬月二十,孝贞懿皇后,薨。享年二十二岁。
第4章
正昌七年,夏。
巍峨的宫城,矗立在夜幕中。
此时夜已经深了,不见星子。不时有狂风吹过,吹得宫城廊下依然亮着的灯笼乱晃。
这样的天气,值夜的小太监也不敢打瞌睡,悄声说着话,醒着神。
太后娘娘所在的仁寿宫,大半宫殿都已陷入黑暗中。只东南角的院子还有些光亮,仁寿宫的值夜太监到处查过,但凡有不规矩的宫人必然冷脸呵斥,唯独到了这处院子,却满脸堆笑,隔着半开的门关切地叮嘱:
“夜深了,小主子可睡好了?”.....“好好好!这都三更天了,小公公们也早些歇,别累着,可不能耽误明儿伺候主子!”
“李公公放心,咱们都小心伺候着呢!夜深风大,李公公辛苦。”.....“公公慢走,咱们就不送了!”
院门口回话的年轻太监十五六的年岁,唇红齿白,白皙脸庞俊得女孩子一样。连深宫藏蓝色太监袍服都压不住他眉目之间的艳丽和跳脱,此时目送李公公一行人打着灯笼远去,他一个转身,重又把院门关上。
秀挺的鼻子动了动,嗅着潮湿的空气,往廊下灯光处去了。
廊下地面上摆着一个琉璃灯,一个清秀的丫头正打开灯罩剔灯烛。另一位俏丽的丫头蹲在旁边,用手护着,免得风过吹灭了灯。
旁边还有一个青衣太监靠着廊柱,瞧着比走过来的小太监高半头,瘦长身形,这会儿正低头拿砂纸打磨着什么。
门口回话的年轻太监一过来就道:“是李公公,肯定是放心不下来看看。”
这时清秀大丫头剔好了灯,俏丽丫头忙把琉璃灯罩重新罩了回去,这才起身往栏杆前一坐,苦着脸道:“说了这么大半天,到底怎么办,你们倒是拿个主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