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向美兰笑了一下,只要爸妈住在这里开心,睡多少天地铺她都无所谓。
  冬日的寒冷也挡不住街上人流如斯,商场里的节日气氛更是高涨。
  中庭聚满了各式摊位,从写春联,到打包礼物,各式服务一应俱全,条条队伍排成长龙。此时还未到中午,但除夕夜的味道已充盈全场。
  在妈妈的指挥下,三个人直奔地下一层的超市。
  爸爸一个人离开去买酒,向美兰陪着妈妈采办年货,橘饼、蜜枣、花生瓜子、猪肉铺,都是她喜欢吃的。
  耳畔全是民乐奏响的喜庆乐曲,古筝清雅,二胡悠扬,伴随着欢腾的唢呐声。
  妈妈一手推着购物车,一手攥着女儿的手,生怕人挤人的走散了,“你姐姐有说几点回来吗?我们都走了,她有钥匙吗?”
  “出差呢,一点消息都没有,天知道晚上赶不赶得回来。”
  “什么工作,大过年的也不让人消停。”妈妈有些不乐意,“她那个老板,是不是姓萧?”
  向美兰诧异:“你怎么知道的?”
  “你姐发过一个朋友圈,就是这个萧老板在一次什么论坛上演讲的照片。”妈妈真是很八卦的放大了照片,才看到萧晨背后屏幕上的名字,“老板这么年轻,公司靠谱吗?”
  向美兰斟酌了几秒,“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高科技公司,今日辉煌,明日倒闭的事情多了去了。
  她看妈妈脸色微变,不想让妈妈太担心,就扯开话题,把妈妈拉到一个柜台前:“妈,你看,这是不是小时候外婆做的米豆腐?”
  妈妈拿到手里细细一看,脸上笑容绽放:“是,就是这种。”
  向美兰儿时的回忆里,春节就是各家各户门前的红灯笼,手里的糖葫芦,外婆剪得窗花,红彤彤的贴满了窗户。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七舅家的烟花,姑奶奶家的红糖糍粑,还有陪着孩子们漫山遍野的那条大黄狗。
  十里八乡的邻居,家门口贴的都是爸爸写的对联。
  记忆里,爸爸会好多对子,有一副“风前始觉苍松劲,雪后方知翠柏贞”,向美兰小时候特别喜欢。爸爸就说:“那这幅对子就再也不送人了,等到我们美兰有喜事的时候,我再写。”
  向美兰还怀念着红糖糍粑的味道,那股甜腻在口中慢慢化开,又久久留香,身旁妈妈,冷不丁的一句话,倒是把向美兰吓了一跳:
  “你男朋友,会来我们家拜年吧?”
  第四十七章 因为你,我爱这闪闪发光的一切,以及生活!
  妈妈突如其来的问她,何松石是否会来拜年,让向美兰又想起了刚才与何松石分别时,他那分明是有所期待的眼神。或许,自己向他发出邀请,他会来的吧。
  “哦……”向美兰还没想好怎么回答,脑筋飞快地转了一下,“刚才就是不小心遇上了,我其实还没打算带来见爸爸,没准备好。”
  “这要准备什么?”妈妈催她,“而且今天见都见了。”
  向美兰脸都红了,在前面拉着妈妈的购物车,一头钻进了人群里。
  “那他有请你去他们家吗?”
  “他们家?”向美兰楞了一下,知道妈妈指的是年夜饭大家族聚会那种,“没有。”
  前面人群里,爸爸朝她们走过来,爸爸走近,向美兰一眼就看到了他手里除了两瓶白酒,还拿着两串糖葫芦,于是她伸手就要去拿一串。
  爸爸的手缩了一下:“等你姐回来一起吃。”
  向美兰笑了起来,想起小时候她可没少和向奕因为抢吃的而吵架。
  回到家,爸爸在客厅铺开了墨砚红纸,大笔挥洒写着春联,电视里放着各式各样迎新春的晚会节目,喧嚣热闹。
  向美兰从厨房端着茶盘果碟走出来,路过爸爸身旁时瞥了一眼,他写的正是“风前始觉苍松劲,雪后方知翠柏贞”。
  她立在了那里。
  爸爸停笔看着她,随后说:“美兰,如果是你选定了的男人,带来让爸爸见一见。你是我的女儿,趁着我还行,总是要替你把把关。”
  向美兰忽的眼眶一热,看着爸爸,白发皱纹,小时候经常倚靠的背,也不再笔挺。
  “爸,我会带他来见你的。”她说,“你替我把关,我才能放心。”
  “去吧,去帮你妈的忙吧。”在爸爸眼里,她依然是那个备受宠爱的小女儿。
  向美兰回到厨房,妈妈正忙而不乱的准备着年夜饭,她乖乖坐在桌旁,按着妈妈的吩咐,拌着汤圆的馅料,一边闻着炉子上飘出了鱼头汤的香味,一边陪妈妈说着母女间的悄悄话。
  时间悄然流逝,阳光渐收,天色愈浓。
  爸爸敲开厨房的门,手里拿着一只白天买回来的大红灯笼:“你有梯子吗?我想把这个挂在阳台的晾衣钩上,太高了。”
  “我没有梯子。”向美兰甩干了手上的水,站起来迎上去,“我去拿把椅子,我来挂,爸你扶着我就行。”
  “别弄了。”妈妈以前在家里爬高的时候,曾经从椅子上摔下来过,“挂不上就别挂了,这里不比在老家,这么高的楼,反正外面也看不见。”
  爸爸有些不高兴:“怎么看不见呢!”
  就在他们俩掰扯的功夫,家里门铃响了,向奕回来了。
  打开门,向奕就看见房间里已经焕然一新,柔黄色的灯光明亮温和。餐桌上的三层食盒,铺开来装满了各色零食,再配上鲜花和茶酒,一张桌子放得满满的,恐怕再也挪不出一点空地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