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这两年徐子君他们跟着顾家的船队来来回回下南洋,也收拢了不少有经验的水手和船员。两年间他们遇上海盗许多次,也是邢肃风招揽来的那帮弟兄身手矫健得力,前前后后四五次出海,他们船队的人一员都未折损,可以说是所有船队中最幸运的一支了。
可搭顾家的船,货仓他们自家运货就要占去大半,李妍年要专心走海贸,终归还是有些受制于人,加上两年的磨练时间,对于徐子君他们来说也是时候出来试试水,组建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船队了。
李妍年见自己这个决定简单告知了一下顾明远,他在去年如愿迎娶了赵芳,上个月李妍年还听顾家来传话的小厮随意说起,说是三少奶奶有喜。李妍年本来在和顾明远的来往上十分小心,如非必要,基本都不见面说事。如今赵芳有了身孕,她更不愿意胡乱给人添堵,所以买船这样的大事,也只是让作坊里的伙计上门传个话而已。
原本她还以为顾家或许会提防她做大抢他们的生意,没想到顾明远没过几天,便让人将几家船厂的船只造价详单给送了来。他这样大方做派,李妍年便也放心了,让顾家的小厮带话回去,重申了一下自己商队主营的货物绝对不会和顾家有重叠。
彼时顾明远正陪着赵芳在院子里赏鱼,听见小厮的回话,心里还未尝着些苦,嘴角先涩了起来。
赵芳身子未转过来,耳朵却是动了动,眉间轻皱,回过头来却是娇声笑语:“远哥哥,我手里没鱼食了呢。”
顾明远目光先落在她的孕肚上,很快回过神来,扯出个恰到好处的温柔笑脸,正如世间所有温柔关怀的丈夫一样,上前相伴,偏头轻声嘱咐丫鬟:“再去取些鱼食来。”
丫鬟矮身应了,眨眨迷茫的眼,总感觉刚刚三少爷好像有些不开心呢。可再抬头偷觑,三少爷和少奶奶正相视而笑,哪里像是阴郁的样子,应是自己看错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系统上买不到既是木结构,又能经得起远洋航行的商船,李妍年没有推却顾明远的好意,只花了不到五百两白银,就买到了两艘不错的货船。
和平商队第一次下南洋远洋,自然还是跟着顾家的商队一起。这回徐子君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货船,终于能够放开手脚大肆买卖,来去都是整艘船塞满货物,没留半点空位。
到九月底徐子君一行人满载着低价收购进的香樟木原木,以及南洋特产的廉价麻布平安归来时,老周主持下的烧瓷作坊烧出了第十八对上品青天瓷对瓶,毫不意外地让李妍年又收进一笔高达六位数的巨额货款,真是应了那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更何况烧瓷作坊这两年来除了刚开始摸索那段时间所出上品不多,这一年来由于工匠都愿意沉心钻研,又有暂时不能参加乡试的赵旭和毛豆两人专心研读李妍年从系统上买来的瓷器古籍,并学以致用,指导作坊里的工匠们几次改进烧瓷的火窑。理论与经验这么一有机结合,也难怪老周他们能接连烧出上品宋瓷来。
作坊和船队的匠人伙计们用心干活,李妍年自然亏待不了他们。每月都按时发放丰厚月钱就算是最基本的劳工福利了,加上每逢年节,人手一份的应季瓜果鲜蔬,或是布匹棉花,或是牛羊猪肉,总能让清水镇上尚不能果腹勉强持家的人们羡慕到眼珠子都成了红色儿的。
可李家的烧瓷作坊和船队并不轻易招人,大伙儿羡慕归羡慕,也只有看着眼馋的份儿。
这两年李家村和张家村的村民跟着李妍年种地挖野菜,日子倒是过得比别处要滋润许多。张幺妹和猎户李家从李妍年这边得来的土豆番薯旱稻等种子,再不必他们多费口舌宣传,一到家就能被闻讯赶来的村民买空。其中不少还不是李家村和张家村本村人要的,竟还有附近甚至相隔百里的村庄镇子听说了这些东西的高产好伺候,特地托熟人亲戚婉转从两家购买的。
猎户李家和张家两年多的经营之下,也都和李妍年一样盖起了青砖大房。张家四个儿子除了张大宝还跟着黑豆在饭铺上做掌柜,另外三个都在李妍年的引导下改了行当。
二舅舅张二宝本来就是屠户,现在一家人专心养猪,按着李妍年的要求有机喂养,到出栏重量时再统一赶到麻子沟山脚下一处新建的仓库里。李妍年现在卖家等级上去了,系统开放了活物买卖的功能,不必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多头生猪都得集中宰杀干净了才能放系统上去卖。
三舅舅张三宝虽然还是做木匠活,却不再接乡里邻居的单,只按照李妍年的要求带着师兄弟们用南洋运回的红木,香樟木打制拨步床等起卧家具。精工细作,一年甚至都做不出几单,但李妍年这边开给他们的工钱,养家糊口之外还绰绰有余,远比之前的收益要高处许多来。
至于小舅舅张四宝,泥水匠的活还在断断续续地做,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种地上。李妍年之前卖家等级不够,系统没有开放大宗买卖享受快递协议价和物流快递的功能,所以买卖村里人种出来的纯绿色生态农产品就很吃亏,快递费都能占了大半去。
但现在不一样了。
原先一吨番薯,即使系统给出了一公斤十九块的高价,但刨去快递费,能落到李妍年手里的也只有不到一半的钱。自从有了大宗商品的物流服务之后,一吨番薯她也只需要付出一两百块钱物流费,使得李妍年顿时对开发附近几个村落的绿色农业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