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悬镜司,武勇毅见到他一点不意外。
  “就知道你该来了。”
  “北周人走了,让京城的弟兄们放松一下,但往边关这一路的,要警醒些,别让贺兰峻或是雅美真死在大雍。”
  “属下明白,早已发出了消息。”
  墨云策点头,问起芮锦博,“我二舅兄干得怎样?”
  “太棒了!他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脑子好使的狠,就是功夫差点,我想送他去暗部训练。”
  “等我问过锦希。”
  武勇毅笑了,“你知道我昨个儿提起此事,那小子说什么了?”
  “他要和妹妹说一声。”
  武勇毅大乐,“说对了!你知道你岳家的家训吗?”
  墨云策摇头,武勇毅给他绘声绘色的学起来。
  “妹妹出门要跟从,妹妹命令要服从,妹妹讲错要盲从;妹妹化妆要等得,妹妹花钱要舍得,妹妹生气要忍得,妹妹生日要记得。”
  武勇毅说完,笑的眼泪都出来了,“芮相府真是奇葩。”
  墨云策听得认真,他把几句话全记在心里。暗道:自己也照做,锦希就会离不开自己了。
  “勇毅,给边关送信,将贺兰峻和贺兰雅美的事露出去。”
  “好嘞,我把他们的丑事,全传过去。”
  “要快!抢在他们回去前,希望北周因为丢脸,会安分一些日子。”
  “怎么?我以为你和世子妃如此嚣张,是有底气的。”
  “当然有!但也不希望真打起来。”
  这倒是,战争残酷。
  皇宫,养心殿接待了一神秘人。
  “陛下!臣已在北周边境重新布防,南边已秘密征兵二十万。”
  “好!朕会再下征兵令,这二十万士兵,你带走。”
  “是!”
  盛轩帝又道:“朕已将牌子送出,界时,你们只听命与他。”
  “陛下,此人?”
  盛轩帝抬手阻止他问下去,“到时,你们自会知晓,效忠他便是。”
  “臣,遵旨。”
  东宫,太子搂着韩允洛一觉到天亮,拿着奏本上朝,要好好参墨云策一本。
  他兴冲冲的走向金銮殿。
  第181章 自古有训
  金銮殿前,文武百官早已站好队,有序的进入大殿。看到太子,纷纷停下行礼,请他先进大殿。
  太子走到龙椅左下方站定,转身看了看前排的宣王和芮相,虚虚的笑了一下。
  芮相笑眯眯的关心道:“太子殿下,身子还未好吗?笑容很虚。”
  太子脸色一僵,侧过了身子。又看到对面的墨云策。
  “云策来上朝了?”
  “殿下,臣每逢大朝会都会来的。”
  太子这才想起,今日是大朝会,怪不得今日听朝的人多。
  殿外还有人没进来。
  太子看到有人给他打眼色,可离得有距离,现在已不方便走动。
  他正莫名时,眼角瞅见太师也在急着和自己说话。
  正好内侍走到太师面前询问,有无奏本。
  太子走过去,“孤有。”
  他把自己写的奏门放进托盘。内侍离开。
  太师急忙低声道:“殿下可有听说,北周人走了。”
  “啊?何时?”
  太子大惊,正要细问,内侍唱喝,“皇上驾到!”
  太子赶忙站回位置。
  众臣跪拜行礼,高呼万岁。
  盛轩帝斜一眼太子,淡淡说道:“众聊平身!”
  众人起身,都看向龙椅上的盛轩帝,“诸位爱卿,可有要奏?”
  内侍呈上托盘,里面有三本奏折,盛轩帝拿起。
  太子突然惊慌,想抢回自己的折子。
  “平州出现了旱情,诸位可有解决之法?”
  有工部大臣献策,“陛下,可深挖井,开渠引流。”
  “可开官仓放粮。”
  “户部可出银往各地购粮,再平价卖给灾民。”
  ……
  众官积极的献计献策,盛轩帝满意的点头,这第一桩事,顺利解决。
  太子满头大汗,紧张的看着皇帝又拿起一本折子。
  “河阴县令控诉知府王洪滥用职权……”
  盛轩帝将此案交给了御史台和吏部协查,拿起了最后一本奏折。
  “今日大朝会,就三本折子?”
  “陛下,臣有本奏。”
  盛轩帝放下手中的折子,“呈上来!”
  太子悬着的心高高挂着,那位官员奏了什么,他一个字没听进去。
  满脑子想着,怎么阻止父皇看自己的奏本,希望老天保佑,再多些人上奏,让父皇忽略了那本折子。
  可惜老天没有听到他的祈祷。
  再看了几个奏本,解决了所有问题后,盛轩帝又去拿托盘了的折子。
  太子觉得这一刻好漫长,他的心跳和呼吸都要停止了。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太子以为他要窒息而亡,二次投胎时,“啪!”
  盛轩帝很大声的合起折子,冷笑两声,压下火气。
  “太师!朕给你三天时间,教会太子写折子。还有,东宫属官要在教不会太子,辩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全部抄家灭族。”
  东宫属官们,跪下一片,从太师、太傅到太子少保。
  “臣等遵旨。”
  这些人中,有几人面带焦虑,太子二十有四,很多认识,早已根深蒂固,想要转变,岂是易事,他们的小命堪忧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