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他若不知道,就是个呆头将军,让岭南道诸府如何做?知府又如何办?
  钱师爷捋着山羊须,同样愁眉不展,斟酌良久道:“大人,岭南与京中相隔甚远,若是有事,我等力有不逮。可选定钦差大人的公文已到,身为知府,您必然前去拜会一二,接风洗尘。”
  李知府又何尝不知,自家师爷说得对,甭管上头变故多少,风吹到岭南时早就时局已定,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先做眼前事。
  所以,李知府道:“赈灾钦差在南康府,钱粮尚在路上。是先请钦差来府上接风洗尘还是先去见一见钦差?”
  以往是人与车马齐全,一来直奔州府上。
  接风洗尘时,先带钦差一行人吃好喝好打点好,大家交杯换盏,默不作声达成共识。
  次日一早,带来的粮食银钱分给各县,具体多少不得而知,总归是有。
  现下嘛,谁知武将是何作风,不得去探一探?
  钱师爷脸上忽而显出两分喜色,凑近了低声道:“大人,前些日子,白督抚拔营北上,走时不光带有乱党,韶远县主簿与典史亦在其中。”
  韶远县本就不富裕的人手更是雪上加霜,只剩下知县与带来的师爷。
  职位不能空着,南康府要下拨人手。
  “大人不如趁机给钦差送上拜帖,即使钦差大人不见客,也能借口下寻韶远县,打探一二。”
  李知府眼前迷雾消散,喜道:“钱师爷,所言是极!”
  于是,等韶远县要人公文一到,李知府与钱师爷备好的拜帖随回复的公文一起,发往了韶远县。
  然而此刻,江知县刚发完公文,尚且不知未来如何。
  等南康府回复的时间里,他再度去了开垦的荒地里。
  前段时间荒草丛生的土地上,深灰色草木灰与翻出的黄色土壤混合蔓延,又被土壤覆盖。田地里,挑选出的石子码成一道道田埂。
  以深灰色草木灰画线为界,一人负责一块土地。
  做工的工程队习惯了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熟练地清理从土壤中翻出来的石头,堆到一旁。
  进度快的,在用草木灰定点,为开挖沟渠做准备。
  为保证紫云英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江无眠对沟渠的要求比较高,田间要有横沟、纵沟以及围沟,沟沟相连。
  如此一来,能在雨季防洪,旱季及时灌水。
  在石子比较多的一侧,有一片空地,全副武装的林师爷指挥衙役制肥。
  从表情不难看出,肥料味道感人,衙役一连抗拒,林师爷不动声色,还能出声提醒肥料放错位置。
  地里干活的工程队与荒地附近干活的农户对江知县的出现见怪不怪。
  初来几天,还会有人紧张,随着林师爷指挥人做肥料,是个人都在努力干活,争取干完下晌走人,少经受各类排泄物在高温下发酵散发出来的古怪味道折磨。
  江无眠没做防护,面不改色向开垦出的荒地走去,来到地头监工附近。
  监工没注意到知县的到来,扯袖子擦了一把汗,黑红脸上多两道草木灰色,低头继续忙碌。
  “犁是不能动了?”江无眠站他身后看了许久,突然出声,吓人一跳。
  监工手猛得一抖,犁失去支撑,倒在地上,他却顾不得扶,慌张转身向江无眠行礼,“知县大人……”
  “免了。”江无眠摆手拒绝,蹲下去观察出现问题的犁。
  目前农田里多用曲辕犁,正是从江南传出的新式犁。
  比之直辕犁,它的犁架更小更轻,掉头转弯很是方便,最为重要的是,节省人力畜力,方便开更多荒地。
  曲辕犁还增加了犁评和犁箭,土地要深耕时,直接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些。
  此外,曲辕犁的犁壁是曲面,不仅能更好地碎土,还可起垄做垄,方便条播。
  江无眠不是第一次看,但却是第一次上手。监工满头大汗,生怕上手的知县大人磕碰到,哪里出现差错,他拉上全家老小的命都不够赔的。
  稍等片刻,只听知县大人说道:“铁头锈蚀,榫卯结构松动,有磨刀石吗?用那个磨,找根木条楔进去。”
  监工连连“哎”了几声,他其实没太记下,只是见江知县离开了犁,心中松一口气,下意识点头应答而已。
  过会回过味来,猛然出声,“陈平和大人说的一样!”
  “陈平?”江无眠有些意外,他还懂怎么修犁?
  林师爷的花名册上写着,陈平是农户,不是木匠不懂技术,只知道如何伺候庄稼。
  四下眺望,没瞧见那个沉默寡言埋头干活的人,“他说了什么,怎么不见他?”
  监工忙解释道:“陈平和您说的一样,找根小木条楔进去能动。他人正挑石头……哎,人来了。”
  陈平攥着木条与石头,走到近前,看了一眼好似松口气的监工与面无表情的江无眠,紧张解释,“知县、知县大人,犁、犁没坏,修、修修能用。”
  知县大人明鉴,真不是他粗心错漏弄坏的!
  犁是张榕师爷带来的,特意给他们翻地。因为要的紧,有些犁上了年头,各处有小毛病,凑合能翻地。
  就算弄坏了,赔钱也还好。干了这么多天,身上总是有存钱的,东拼西凑一点,能换上的。
  就怕知县大人觉得他们干活不利手,总是出错,一怒之下剥夺他们在韶远县干活的资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