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平衡装置?”
  “大人,卑职完全按图纸做过一模型,受力不行,容易开裂散架,不实用。多加一道机架,后方用力,前面牵引,减少耗损。”赵成眼睛底下挂着两个大黑眼圈,像被人打了两拳。
  江无眠沉默片刻,问跟在身后的蒋秋,“你们歇息了几日?”
  蒋秋脸上同样挂着硕大的黑眼圈,闻言露出幽幽笑容,语气中丝毫没有对自己加班加点完成任务的幽怨,更没有对甩手知县江无眠的怨念。
  他道:“每日两到三个时辰。”
  江无眠:“……”
  江无眠语重心长道:“任务做不完的,身体要紧。不重要的交给新人处理,新人初来乍到,需要锻炼机会。”
  尽管,所谓的新人中有两个四十多岁的官场老油条。
  赵成掩嘴打个哈欠,欲言又止。
  蒋秋平静地说:“周县丞忙着调解商贩矛盾,神采奕奕。杨主簿在誊抄户籍,天不亮即上工。王典史重整地牢,每日勤勤恳恳,不做怠工。卑职等人又怎能给大人丢了面子?”
  嗯,蒋秋是个卷王,自己本职工作做得飞起,每日催促县衙内外的人上工,众人不太敢开罪。
  因为……县衙内外皆知,主簿不管钱,蒋师爷才是钱袋子!
  得罪谁,不要得罪发钱的人。
  尤其这个人,是你的上官。
  江无眠非常认可县衙上下的工作态度,但是现在还没奢侈到把人当耗材用的地步,所以他道:“从今日起,午时再加一道菜,吃饱才有力气干活。”
  多休沐一日的事,只字不提。
  赵成:“……”
  蒋秋:“……”
  江无眠看向木质水田犁,道:“先来试犁。”
  多增加一道机架,无形之中增加成本,但若是能延长寿命,也能投入使用。
  几双眼睛盯着水田犁开垦的土地,江无眠看了一眼犁沟,“木质犁体太钝,破不开土壤,换成铁犁。”
  水田比阻一向很重,正常旱地都破不开,遑论水田。
  打造铁犁迫在眉睫。
  然矿脉开采需要时间,等能推行时,铁矿应能供应上。
  做记录的赵成频频点头,“卑职估算,换成铁犁,能去掉木质机架,不耽误耕地。”
  江无眠沉吟片刻,上手一推,亲自走了一趟,道:“若能换成铁犁头,底部再增加几个犁体,同时耕种,牵引力是否足够?”
  “同时耕种?”
  赵成一愣,不管是两牛一人的耦犁,亦或者是直辕犁、曲辕犁,它们全是单犁体,只能同时作用一行,无法实现多行作业。
  铧式犁的优点在于此处。
  尽管它需要牵引力,牵引不足还要人力推动,对比曲辕犁更加麻烦,但它是工业社会的智慧成果——从单行作业发展成多行作业,节省劳力和重复工作时间。
  节省出的时间可以做副业增加家庭财富,或者再去开荒耕田,扩大耕地面积。
  当土地增多,粮食总量会增加。有富足的粮食,百姓的存活率提高,加之如今算是太平年间,人口出生率会提高。
  这样一来,会有足够多的劳动力干活。
  江无眠在一定程度上夸大铧式犁的作用,但只要后续治理能跟上,增产丰收不是问题。
  赵成蹲在水田犁旁边,看了一眼原始图纸,又在机架附近沉思许久,“活动机括,能做。”
  不过五日,崭新出炉的木质水田犁又出现在众人面前。
  因为县衙后院摆弄不开,于是叫上人一块抬去试验田。紫云英要翻压,刚好用来试犁。
  衙门口撞上了周、杨二人,不好明目张胆排挤,遂喊上两人一块去了田间。
  周全比上次见面更沧桑,杨林是颓废,各有各的惨处,相同的是不变的黑眼圈。
  不过数日,杨林心中恨极,他曾打算借口不上工,但一想周全说的话,咬牙坚持下来。
  每日做整理文书、誊抄户籍的重复工作,找不到任何小吏来替。
  这个县衙上值的衙役连毛笔都不会握!
  短短几日,手腕肿痛,手指颤抖到提不动笔,还被蒋秋用看“废物”的眼神鄙视一番!
  杨林每日是怒火攻心,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翌日一早,又要疲惫上工,整个人暴躁无比。
  周全倒是好些,他没精神问题,只是身体劳累。
  自端午起,竟是一刻没停歇过,先被拉去调解商贩矛盾,后来带上衙役去检查韶远县里漏水易塌陷的危房。
  一连三天,想歇一日时,叫李叶的衙役又上门来请周全带衙役上街,竟是一天未曾逃过。
  周全想找知县询问一二,哪知江无眠早出门去找开矿了。听闻江无眠回来县衙,又急忙去找人,次次扑空。
  直到今日方撞见,这是自端午以后,周全首次见到江知县。
  随后便被拉到地里,一群人绕着古怪东西转圈。
  路上,据江知县说,这叫“犁”。
  周、杨二人明显不信,在他二人看来,这东西委实古怪。
  前头一木架挂在耕牛身上,主体还是一个木架,底下挂着东西,看形状好似犁,后面还有人推着一个木架。
  这能是犁?
  其实,江知县也在想,这是什么犁?
  单个犁能看出几分水田犁的意思,多个犁时,整个结构为之一变,悬挂架调整过,机体更改了连接轴承,后方机架取消,整个大变模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