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江无眠放下数据记录,又翻开铁匠成绩,回道:“各府多少订单?”
  “南康府下九个县,共一百五十三张,府城额外五十张。青州府定二百张,部分用铁矿支付。潮州府定一百五十张……”蒋秋说完,又补充一条信息,“平清县定了十张,私底下转托其他知县定的。”
  “明面上没有任何一张。”江无眠看向北方视线仿佛能穿透茫茫山林看到平清县的模样,“先让人把县里的水田犁铺子开了,专卖水田犁,别扰了其他百姓生意,再让人喊工程队来。陆郁那队刚落户建房,手里没什么银子,让他带人去铺子里买一批水田犁,用车拉到平清县卖货。”
  蒋秋眼珠一转,“按大周规定,县衙抽两成税,第一单折价,只抽一成。让人拉到平清县,也不用进城去,只在城外叫卖。除此之外,咱们县里不还有那么多落户的,多找几个人向外卖犁头。”
  江无眠收了记录,摇头,“以旧换新,家里铁具有破损的咱们县里回收,铁犁头磨损、生锈也回收,能抵扣部分水田犁价格。另外,薛将军那边出点人押镖、押送货物,关键时刻镇场子。”
  “统计好矿石产出,水田犁留上一部分。木炭的事还得等等,商队马上就能来,到时全换煤炭。”
  蒋秋只是想想就知江无眠要做什么,他郑重点头,绝对不让水田犁一事出岔子。
  回到县衙,江无眠让人请陆郁过来一趟。
  李叶给江无眠上了凉茶,县衙里的凉茶方子又换了。
  里头加了本地产的茶叶,清明前有茶树抽芽,山里老农揪了茶叶粗略一炒,江无眠上次尝了尝,觉得能加到凉茶里提神,于是这玩意就成了韶远县县衙常备。
  “大人,陆队长过来了。”
  陆郁被人喊去衙门时,心里直激动。
  他至今见过两面新知县大人,第一次见他有了活路,第二次见是那位大人在为其他县的百姓争取活路。
  县衙倒是第二次来,上次是为了落户,这回听说是知县大人喊他,且只有他一人,不知大人是要交代他什么事儿。
  但只要是江大人交代的,他拼命也要完成。这条命都是大人救的,做点事天经地义!
  但谁知大人找他竟然是为了去平清县卖水田犁?
  “不必担心,一路有薛将军的人护送你们,你也不必担忧变成商户不能科举。
  此行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告知平清县的百姓,这里的水田犁很便宜,家里没钱的人过来干活,攒上几个月的钱就能拥有一架水田犁!”
  江无眠是要正大光明地去平清县挖人!
  第025章 卖货
  商户问题还在其次,大周科举限制不多,三代之内经商者本人不得科举,其余子弟可考明经科。
  明经科多是商户子,正儿八经进士科出来的学子多是看不上的。
  陆郁离这很远,他本人年纪大科举无望,即便是做了商人也无妨,起码能活下去,还能给子孙赚来科举费用。
  他不明白的是,“去平清县?大人,咱们县里?”
  江无眠听到他说“咱们县里”,看他一眼,语气略温和了些,“县中已有安排。平清县没定水田犁,不知平清县知县到底何意。可作为邻居,本县不忍大周百姓操劳,辛苦陆队长走上一趟。”
  “若是有人问起,讲清门外贴上的告示。韶远县欢迎一切来做工的百姓,有家传技术的百姓优先。”
  韶远县的工业重镇在逐步落实,拥有铁矿让他们走在其他人前面,可剩下的工作急需各行各业的人才支持。
  出去卖水田犁是实话也是借口,根本目的还是挖人,从周围各个县城里先挖人。
  韶远县的名声传出去,不怕没人过来。
  江无眠把签订水田犁的契书拿来,“你可识字算数?”
  陆郁父亲是木匠,他同样做过木工活,一般来说不识字也是会算数的,按件计数算钱,万一有人赖账给钱少了,能及时反应过来。
  果然,陆郁点点头,脸上露出一点喜色,会问他这个问题,说明大人是真要把事情交给他。
  “带上契书,去找蒋师爷吧,听他讲明白再去。”
  ·
  陆郁去的很快,带上工程队一队人,还有军中一队十人跟着。水田犁是大件东西,一人一辆板车推着走,一共十辆车。
  岭南多雨,出了县很少修路,一路坑坑洼洼的,行走艰难,众人连推带拉的从泥浆中趟过去,好在一行人全是干活的汉子,用上力气辛苦一段路也没什么,不至于陷在泥中出不来。
  一路跋涉,二十多人终是到了平清县。
  按江无眠吩咐,来卖货的人没进城,只在城外人来人往的路边上支起棚子来。
  板车里卸下八根支柱,组合在一起。盖在车上的桐油布套上去,四角展开,镶在地里,成了简单的遮阳遮雨棚,条凳和八仙桌同样是现组合的。
  陆郁招呼人搬下两张犁组合,这些东西体积太大,不易携带,来时拆分再组装上。
  桌上灌了几竹筒凉茶,把写有“水田犁”三个大字的木板立在一角,又将韶远县贴的告示拿出来,大声招呼着。
  借前阵圣旨的东风,平清县中的人还记得被陛下嘉奖的人是韶远县知县,知道他弄出来的水田犁比曲辕犁更快,犁得更深。
  而且平清县和韶远县挨得近,它就在平江县的东北边、韶远县北边,有的村翻个山就能看到韶远县新建的工业重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