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江无眠给不了科举,但能给另一个机会——胥吏,同样是部分人的追求。
  “人才引进?”不还是挖人!
  张榕一瞬间明了,他们大人还惦记着别人家的人才。
  第030章 糖霜
  江无眠将人才引进计划删减一番,交给张榕,他摊开规划图,在百越河附近选定水泥作坊地址。
  距离几个矿不能远,附近还要有河水,他在靠近百越河下游附近的地方圈定作坊地址。
  召集工程队先把窑炉搭起来,选定有经验的老师傅,部分是有经验的老师傅,部分是工程队出来的师傅,还是老一套的激励措施。
  把金不换试出的火候告知他们,至此,水泥作坊终于准备上了!
  事情逐步走上正轨,江无眠终于从公务中脱身,又惦记上了糖。
  韶远县是有甘蔗的,前几天熬煮的红糖姜水的糖就是蔗糖,放在后世看,眼下的蔗糖或者说红糖应该叫石蜜。
  大周一共有三种糖,一是麦芽里出来的饴,也就是饴糖、麦芽糖;二是天然蜂蜜,三就是南方来的有名蔗糖,这会叫石蜜。
  饴糖是麦芽出来的,小麦是北地主要的粮食作物,粮食产量本来就低,供人吃喝都不够,更别提用来大规模做糖,起码普通人家是吃不起的。
  蜂蜜更难得,这年头没有人工大规模饲养的蜜蜂,半是靠着野外蜜蜂,半是大户人家养的只能供部分人吃上点的蜂蜜,价格更高昂。
  至于石蜜,主要靠南陆的部分地方产出,但它缺点也很明显,耗火不说全靠人工榨汁,得出的产量很少,利用率低。
  最便宜的是带一点甜味的渣滓,贵的是最终熬出的那点白糖,大周称之“月上霜”,产量少价格高昂。
  正适合韶远县打出自己的商业特色,也方便江无眠下一步计划。
  水田犁不算商业特色,这属于农业用具,水泥现下应属于战略物资,因为它能应用在城墙上、河堤上、修路上,何况这还没名声呢,不算特色啊。
  按谢师兄前些天来信,商队已到淮南道,即将下江南,不耽误时间的话,大约能有两月抵达岭南。
  能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说动商队东家,就看“白糖”表现如何!
  江无眠在县衙转了一圈,没发现能用来做糖的东西,想了想先让蒋秋采买了部分东西运到金不换的别院去。
  蒋秋听完:“……”
  金不换别院的花销能抵上县衙所有人一年的俸禄,还加!
  江无眠不知蒋秋想的什么,他吩咐下去,就去回忆白糖冰糖的制作工艺,次日一早骑马奔向别院。
  别院中的两人看着县衙的衙役安置好东西,又赶着两头牛进门,最后两人推着一车草料一车甘蔗进门。
  金不换还挑了根甘蔗掂量。
  “真甜杆,不是假的。”金不换扒开新鲜叶子,闻到甘蔗的甜味。
  江南道习惯称之为甜杆,北地的叫甜柘,都是甘蔗的名。
  不过,管什么名不名的,送别院来干嘛,他们两谁都下不去嘴啊!
  林师爷与金道长面面相觑,“县衙安排,蒋师爷听大人吩咐,应是大人的主意?”
  金不换动作收敛,立刻恭敬地放回去,林师爷无奈摇头,两人正纳闷着,江无眠牵马进来,“东西齐了。”
  “见过大人。”齐刷刷抬手行礼,两人问道:“大人,这些东西是?”
  江无眠顺手在后院马棚拴好马,顺口解释,“做石蜜。”
  石蜜?
  两人一头雾水,看着这些东西和两头牛,不知江无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江无眠先看了下工具合不合格,甘蔗榨汁其实有好几种方式,韶远县用石轳,他便让蒋秋去石匠那儿问了问有没有这东西。
  石轳属于大件,不是专业制糖的地方很少家中定制,但他有套旧的,加紧时间修完,由衙役送来别院。
  石轳和石磨一样,都是石磙。区别是石轳圆柱上还凿了四方孔洞,有一半的孔洞镶嵌了硬木,猛然一看,如同牙齿突出在外,突出的这部分与凹陷的能合在一起。
  中间有部分空隙,留给甘蔗进出,牛牵引动起来时,正好榨汁。
  林师爷与金不换被江无眠指挥起来,一人在这儿往里面填甘蔗,一人赶紧烧上水制造石蜜。
  金不换烧上火,“大人,您是准备熬成什么程度?”
  火候这玩意是他的拿手好戏,正好江无眠在,得趁机露一手说明自己的重要性。
  江无眠想了想道:“下阳春面时卧荷包蛋的火候。”
  金不换:“……”
  大人,草民炼丹,烧菜手艺一窍不通!
  江无眠决定自行看着,什么时候火大什么时候火小,全靠声控——他出声,金不换控制。
  甘蔗汁沸腾,又过两道几道工序,凝成糖浆。
  金不换瞅了一眼,“您这跟烧水泥的程度一样,一个能用一个能吃。”
  江无眠看了下糖浆程度,还真差不多。
  不过到这种地步就能打砂,方便定型时表面光滑,不会有坑坑洼洼的颗粒感。
  定型后脱色,这一道工艺江无眠决定自己去做,林师爷和金不换守在门外,以防万一。
  江无眠拿了草木灰、黄泥等材料,又从金道长的设备中挑出漏斗、没用过的米缸,凑合着用。
  黄泥水浇透,再用草木灰等材料吸附,一点一点的,黑红色的蔗糖逐渐变成白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