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过几日,江无眠挑挑拣拣,总算是定下了海带养殖区。
  此地是县城东南临海的一个小渔村,稻田不多,半数人以捕鱼为生,一进村能看到家家户户晒着的渔网与各类渔获,鱼腥味较大。
  林师爷没能去监工,赵成也没能继续在船坞上研究,两人一块被江无眠喊上,来了小渔村看海滩情况。
  赵成还记得土质情况,“滩涂比较多,多数人能赶海,不能为生,多个海带能吃,鱼虾蟹类虽有,但能入口的不多。”
  海鲜需多用香料压制腥味,一两香料一两金,谁吃得起?
  多数人只是凑合一顿饭,随便抹一点盐就能开吃。
  江无眠几人到了滩涂处,的确如赵成所言,这儿的滩涂面积较大,早起有老人小孩赶海,更多的青壮年在地里干活或是一早下海捕鱼,还不到回来的时候。
  站在海边眺望,水下情况看不分明,能见度的确较低,也可能是看得不远,全在近海处,水中泥沙较多。
  养殖海带有一点要求,需透明度较高、较为稳定的海域,有利于海带生长。
  站在海边看不了,江无眠看了一眼不成模样的衣袍与靴子,豪迈地借水一搓,洗去大部分淤泥上去。
  “走,先找船出海。”
  今日天气极为清朗,虽有些许波浪,不见大风,适宜出海。
  又有江无眠砸钱包下两艘小船,两个艄公直接带上斗笠蓑衣载人至海边绕一圈。
  不出远海,绕着小渔村附近跑,远远就能看见陆地,来往方便。
  江无眠坐在船头,手中拿一麻绳,见距离差不多,喊停船只,绑上石头扔至海中测试距离。
  冬日大潮时,水深五米以上的海域都适合养殖海带,现今不是大潮时,水浅一些也无妨。
  每行出一段距离,江无眠就喊停测试水深,回程时赵成已记下近海区适合的点位,江无眠又问艄公附近海底是泥沙还是礁石。
  尽管以他试出来的情况看,石头沉底时没碰上其他阻碍,非常丝滑地入水沉底了,中间没有暗流或礁石。
  两个艄公也是摇头,“这片海没有,礁石区在更北,那边暗流多,晴天时能看到石头,采珠人都不敢在那下水!”
  采珠人一向水性好,不好的都死在深海里,能让他们避之不及的地方,普通水手过去,根本没活路可言。
  观察过海边情况,江无眠又准备拿出试验田那一套,开出一片海田来,从育海带苗开始试验。
  陆上种地还有前人经验供以参考,海上种田……全程要江无眠自己上。
  就此县衙再度召开会议,听到江无眠的计划,最为擅长种田的陈平难得宕机,海里没土怎么种田?
  “大人,海田要怎么用水田犁耕?”不对,海底耕田有用吗?水一冲不就没了,那还用什么水田犁?
  它叫水田犁,不代表能开海里的地。
  “海里鱼多,被鱼吃了损失怎么算?”
  不只是鱼,其他吃素的打架的怎么驱赶,人总不能住在海里天天看着,那不现实。
  即便是能种田,如何保证产量?施肥怎么办?和地上用的一样吗?生虫了要多少人下水揪虫子?
  “韶远风大,海中鱼虾皆能卷入海浪,海带质轻,又攀附绳索上,全依仗绳索浮标定位,风一卷全带走,损失莫大。”
  这事儿不是一例,江无眠来了韶远县见到空中飞鱼飞草飞建筑的情形都不少,等到雨一下,谁知道里面还跟着什么东西一块落地上。
  运气不好的,直接将稻草屋顶砸出洞里。尽管今年换做砖石木混合结构的房,如此惨剧已是大大减少,仍然要警惕暴风雨天出门。
  林师爷正奋笔疾书,闻言笔一放,高声道:“安静!关于开海田种植海带、养殖生蚝一事,逐一来说,前人说过的别重复,有任何问题全提一遍。另外,水田有什么想法,一并道来,今日以种田问题为主,不拘泥于那里的土地。”
  以种田为主,那必然是户房先开口。
  众人眼睛投向现今户房户书赵主簿与主负责种田施肥一事的陈平身上,江无眠也向赵主簿示意。
  赵主簿哪次参与江无眠主持的会议,心中情绪不一,久而久之,也习惯了这里不是江无眠的一言堂,谁都能说话。
  此刻,他清了清嗓子,先就海田一事向江无眠发问,“大人,自古以来,陆上垦荒,以此种植粮食,足以饱腹。然未听闻有海田一说,可见此事非是必要为之,即为非必要之事,又何必如此?”
  江无眠目露赞赏,问得好,问得正切题。
  陆上田间种植小麦稻谷黄豆,是因为作为人都要吃喝,粮食必不可少,可是海田有何用处?
  以往人不种植海带也能活下去,为何非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第066章 海船
  自古以来,海带并不罕见但总归是野生货物,产量并不稳定。
  因其是难得能晒干后运往各地的海货,价格一向居高不下。
  在大周,海带的定位不仅是吃食,它更是一种药材——治疗大脖子病。
  海边百姓从小知晓的方子,大脖子病病的解法很简单,多吃海带。
  随着海带运往内地,很快这一方式流传出去,然它终归是野生药材。即使大周海岸线再长,对于内地人来说仍是名贵药材——这意味着价格高昂。
  海边不算多值钱的货物,通过商队运往内地身价暴涨,无疑又是盈利的好方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