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江无眠心知肚明,此刻的疯狂不过是初时货少加之宣传到位的功劳而已,后续变常态后,价格回落,但也不会回到正常价位上。
  毕竟海带养殖投入成本略高,还是冬季限时生长,夏季限定出售,这便形成饥饿营销状况,价格低不到哪儿去。
  未来蚝油销售将会类似,做季节限定产品,方才体现出物品本身的稀少与珍贵,价格才能上去。
  说到价格,江无眠不得不问一件事,“京中是否有水纹纸出售?价钱几何?”
  之前南康府纸张价格有异况,江无眠念及恩师是知府,便没有过多插手,如今也没问过情况,正好商队去过京中,问问其他地区是否有异。
  若是京中价格波动太高,不排除背后有人操纵价格的可能。
  周探风在京中停留时日不断,收集了不少物价整理成售价表,还对每家铺子做过进价表预测,当即回忆相关价目。
  “东西市里卖价不一,品质有所区别,类似县中书籍用水纹纸,一刀二两上下,波动不超一钱银子。”
  京中价格还算正常。
  普遍情况下,定价中应包含一成成本、三成运费、六成利润,也即进货价二钱、运费六钱、赚得一两二钱银子。
  京中与岭南距离颇远,运费略高,算下来是正常价格。
  那便是南康府与韶远县有问题?
  第079章 擢升
  初步了解情况,江无眠放人归整商队,留一日歇息,整理情报。
  次日一早,醉流霞摆开宴席,整理好商队情形的周探风前去赴宴。
  江无眠携林师爷与蒋秋二人自后门入内,直抵小院之中。
  周探风小心翼翼拿出钱袋,“钱与账目俱在。”
  账目完全没动,他船队上的账房还是蒋师爷带出来的,任何假账手段一清二楚,敢动账目那一定是蠢死的。
  蒋秋接过钱袋与账目,粗略翻过一眼,乍看之下,干干净净。
  点了点钱数,算出该给出的工钱,先将周探风那份领队的给了,又将船员的算完,最后剩下的是毛利润,刨除成本,一趟下来着实赚钱。
  蒋秋心生感慨,恨不能将韶远县海岸线附近的水域全养上海带,运往大周各地。
  周探风心下一定,这笔生意证明了商队实力,不必担心江知县半路换人,事后过河拆桥。
  是个良好开始。
  江无眠示意林师爷开始记录,他则是挑选问题问周探风,京中情况如何、物价怎样,风向舆论谁为主等等。
  此外,还有春耕时肥料销量,去年各地税粮入京情况等。
  周探风条理清晰,知道的部分说的一清二楚。
  诸如风向舆论,最热的当属传到京中的《三救海船》、次之备受追捧的是海带。
  另还有一个意外消息。
  “至于肥料,北地与南方不同,肥料原料取舍不一,相同的是骨肥,多用牲畜骨架,少见鱼骨。”周探风见过运肥船自岭南江南北上,于淮南道下,转为马车入京郊。
  林师爷笔墨一顿,看了江无眠一眼,后者折扇一敲桌面,门外传来伙计上菜声音,遂顺势道:“先用过饭再说,下月应能远航,注意事项繁多,稍后再议。”
  饭毕,送走周探风,院内仅剩三人。
  林师爷晒着纸张道:“北地与南方作物不同,用的肥料大多不重合,部分基肥用来肥地,不至如此之多。为何从南方选运?”
  江无眠揉着额角道:“事因不过有二,一来不信,二来是为幌子。”
  拿运肥料的船只做幌子,名义上是肥料,实际上谁知道里面是什么?
  假设全是肥料,为何一定要从江南运往北地?
  北地能轻松找到多种肥料原料,运输成本比南方价格低了不止一成。
  商人逐利,背后一定是有利可图,才不惜做出看似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林师爷轻声道:“商队有诈亦或是商队背后有所企图?”
  商队贪图的或许仅是金银财物,背后支持商队的人则不一定——权力、财富皆有可能。
  江无眠想到之前纸张涨价一事,卷起林师爷记录的东西,去府衙寻谢砚行。
  “师父,弟子有事相问!”江无眠提着纸堵在厨房门口,里面站着偷偷来寻摸酒的谢砚行。
  被小徒弟吓了一跳险些真跳起来的谢砚行:“……”
  这哪是徒弟,讨债的莫过如此!
  “你先等等。”谢砚行制止小徒弟说话动作,捧起茶杯先喝了口茶压惊,“行了,说吧,为师撑得住。”
  江无眠觉得自己内涵了但没证据,他同样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装作没看到恩师无语目光,“京中部分消息,江南制出的肥料似在大量流向北地。”
  肥料?
  江南道的肥料?
  谢砚行茶盖一撇泡沫,不见诧异,淡然道:“继续。”
  江无眠又将前段时间的水纹纸价格与书籍定价拿出来,得出结论,“土地兼并。”
  毫无疑问,此番结论最能解释这一系列古怪情况。
  谢砚行同样毫不意外,他笑了一声,“好好好,能看出情况如此,为师倒是不用太过担忧日后入朝为官,你不适应的情况。”
  他笑完又叹口气,满是疲惫,“徒弟啊,与肥料、土地产出、价格上涨相关的,除却土地兼并还能有哪一种可能?”
  几月之内,谢砚行自然是没停下调查,他好歹是府衙中的实权知府,能调动的力量比江无眠多,看得也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