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毕竟商税奇高,近些年的商队也不好做,没什么大商队依靠,只好寻当地官府帮助,上下疏通。
果真,打那之后,生意上的来往好了许多。
楚领队心下怒意翻滚,闻言重重哼了一声,“倘若有用,眼下轮到我们巴结韶远县的刘家去!”
那刘家,就是被当时的江知县开刀的第一家,如今坟头草都两米高了!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难道这年轻的江知府真就铁了心寻他们错漏之处?
马领队细细一琢磨,灵光闪过,喜道:“听闻江无眠当年高中状元,突遇亲母过世,以至孤身一人,至今未娶。”
楚领队怒意稍平,皱眉道:“你之意思是?联姻?”
马领队喜不自胜,连连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恨不得当下给江无眠下帖子,邀人一聚。
“初任知府,心气高,年轻气盛。”马领队描绘道,“不若与之联姻,有家室牵扯,总能有所顾虑。”
这同样是个方向,江无眠虽父母俱亡,但据他观察,有谢砚行这一恩师为之考虑,前程倒是无忧。
何况,年纪轻轻,已是知府,足以证明人手腕了得,嫁女过去诞下一子就有了足够的牵扯。
只要将人拉入其中,江无眠算不上威胁。反之,则成他们在南康府上最大助力!
楚领队怒而转喜,心中已盘算起究竟有哪个女儿能拿出手,又要何时下请帖邀人上门。
江无眠浑然不知,自己已被人盯上,他正仔细研究南康府上的情况,诸多县中有何特色资源能整合起来,化作县城飞黄腾达的本钱。
林师爷与之一道,手上捧着地方县志,看得认真。
他率先道来,“大人想发展手下县城,应先考虑人手。人手不足,做事拖拉,虚耗时间。另,人不生民智,恐生乱象,不如不做。”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想发展县城,有两件事为重,一是人手,二是管理。
最为重要的是,两者全离不开钱财。
而府上,能拿出多少援助县城?
第082章 印刷
钱,南康府极度缺钱。
翻看过南康府下大部分土地卷宗、旧时的鱼鳞图册,江无眠发现阻碍他的首要之事,是连通各县通路。
而修路,就需要钱。
南康府剩下的钱财,不足以支撑各县同时进行,最多不过是修修官道。县里各路途,要各县想法子。
没钱路难行,这话的确不假,江无眠看着眼前纸张,想到各商队情况,忽然道:“造纸作坊处定出多少纸张了?除却官学处,其他商务往来一律暂停,南康府优先购入。”
“大人准备印刷教材,多开官学?”
江无眠否认道:“不,开邸报。”
邸报,大周当前仅有京中才有的新鲜物件,是建元帝为政令通行所创。
朝中重臣几乎人手一份,邸报内容由翰林院打版,大学士过目后交由皇帝首肯才能发行。
那是大周朝中邸报的待遇。
江无眠想做的是南康府月刊,毕竟人手不足,做不到一日一印刷,先做月刊试水,若是收益能抵得过支出,改为半月刊、周报也无妨。
日报是做不成的,现今没这个本事,待日后再说。
“韶远至府上不远,在县中寻书坊合作。”江无眠刚说完,见林师爷欲言又止,便让人有话直言。
“印刷书籍与邸报不同,书籍有老雕版在,不必更改太多。可邸报每月一换,光是雕版就要不少成本,如此一来,成本太高。”
江无眠一拍脑袋,近来事情太多,他将此事抛之脑后,竟是忘了提。
“换活字印刷。”
“活字?”林师爷琢磨着字面意思。
江无眠口中诸多名字皆要从字面来看,活,活动,意思是能动的雕版字。
可雕版如何活动,一旦活动如何保证所有字排好版,印刷出来的纸张整洁干净?
“活字之难,排版不成问题,手艺上佳的工匠来解决这一难题,另有工具辅助,总不会难住人。另一难题是字形校对,既要‘活’字,那便需人校正排版,所需之人要识字。”
而识字之人,称之读书人。
以大周读书人多受礼遇的现状,多数人会以为此事在折辱他等,故而难以寻人做事。
“韶远县里,识字之人少不了。”江无眠道,“官学里要开二期课程,等活版印刷形成规模,直接去县中官学招人便是。”
某种程度上,算是春招现场?
林师爷连连点头,“连环安排,此举甚妙!”
说到底,识字是上工的一种手段。
提到印刷,就不得不提一嘴“广告”,江无眠郑重道:“千万记得留一版面做广告。”
广而告之,是谓广告。
君不见,古往今来,广告平台有多吸金,历来做平台的只要搭起台子来,便是坐等收钱。
在科技无影,纸媒尚未当道的时代,搭建起一个广而告之的平台,又有官府为之背书,是何等的赚钱啊!
最为重要的是,有了南康府自行发售的邸报,能吸引更多商队往来,做好港口发展准备。
“先做四个版面。周行疏律,每月做律法科普、各种条例、规定、律法,具体内容由礼房出;南康时政,各类告示、通告、规定为主,由各房讨论交给同知决定;人间词话,以当前科举为题,刊登各类观点,交给官学与学政负责;最后一版全留给广告,给钱就发,每个位置定好价格,坐等商队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