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再说,念书得花钱,他们要是有钱还能进训练营?早送去私塾书院一类的地方读书考科举去了。
  薛文回道,“不过是千八百个字,贼寇都砍了不下千个,还怕那几张纸?去去去,花营中的钱让你们识字念书,别不识好歹。赶紧找人登记,哪个营里不足二百,回头都督找营头切磋!”
  围观人群哗然一散,赶忙回营召集人手。
  而白楚寒,他正在写信给小师弟,试图问人要新编的识字教材。
  走的八百里加急路子,很快摆在江无眠书案上。
  彼时江无眠正与南康府卫所的苏远、卫补之二人商议年底鸿门宴的守卫细节。
  既然是鸿门宴,必然要有足够的武力威慑,衙役称不上“威慑”,此事得卫所出兵。
  苏远问:“理由?”
  江无眠随口便道:“年关将近,恐有歹人作乱,特请苏将军、卫佥事领兵震慑宵小之辈,安抚民心。”
  苏远、卫补之:“……”
  第090章 赴宴
  核对过班次与时辰,苏远与卫补之回卫所预备调兵,江无眠拆开自松江府的来信。
  信中提到因观南康府官学有感,遂在水师中安排识字课,特求一份基础教材。
  ——报纸无法系统教学,可做课后阅读拓展,真要识字得看江无眠的计划。
  江无眠“啧”了一声,盘算着给多少教材合适,毕竟松江府处不太方便。
  韶远县有产纸的作坊、逐渐发展起来的书坊,且全听从江无眠的调动,一应具备,这才能展开新式教学。
  松江府那地界,据他所知,白楚寒只掌握着两样物件的商路——盐茶,诸如书坊一类,不在此列。
  可惜书坊起步要稳,先稳住南康府的摊子,才好向外扩张。
  “松江府还是太远,铺陈开来实在叫人难以管辖,来往之间费时费力,实在叫人可惜。”江无眠摇头,按下心思,向下看去。
  公事仿佛随口一提,仅是半页陈述松江府水师所需,余下两张全是私事。
  譬如出海时深感怒海狂涛之势,随信赋诗两首,让师弟品评一下水平是否进步。
  江无眠本人于诗词一道颇为不善,仅会作上两首制式诗,偶有灵感,也是少数。但因前世所见所学,鉴赏水平倒是高。
  放下镇纸,提笔回了两句感想,再度看去。
  “随信附上一木箱。”江无眠看到这里,想起还回的箱子还在租赁的小院之中。
  看了一眼时辰,卷了两卷信纸与回信,打马回家去也。
  林师爷拟定好宴席单子,一进门来不见人,喊住门口衙役,“知府大人何去?”
  “回师爷,大人道外出走走。”
  哦,这是江无眠提前下值的借口。外出走走,时间差不多了,走回家也很正常。
  箱子还是那个木箱,钥匙随信一块到的。
  打开后,江无眠呼吸一顿,箱子里不是报纸,是个大型场景摆件。
  各类顽石风景,列座其上,栈桥林立,船坞整齐,只不见游人。忽略尺寸,这完全是松江府镇鳌码头处。
  箱子空隙出多用丝绸棉花填充,松江府从不缺这两样物件,白楚寒本身富裕,不缺这点花销,用来防止风景摆件磕碰是再适合不过的法子。
  “棉花再适合越冬不过,松江府上多是棉麻丝绸,棉花多纺棉布,作填充时价格高昂,比不得香料,但也不便宜。”
  江无眠眨眼之间便回忆起棉花的价格,相比丝绸来,也不遑多让。
  在大周,棉花初时用作观赏,后续传开,也因种植成本高、不能当粮食作物交赋税,故而种植量少,价格高昂。
  如白楚寒这般用作防震物,实在奢侈。
  “棉花对温度有所要求,南康府正适合。最近粮食产量上来,再行开荒,种植部分经济作物也无妨。”江无眠心中记下一笔。
  棉花种植如何展开,还要详细计划一番。
  别的不说,光是种子价格就是粮食作物的几十倍。
  然棉花这类作物,必须是成亩种植,才能收够足量棉铃,也就意味着种子需求量大,数目一高,购置种子的支出就高。
  想让整个县的家家户户种上一二亩棉花显然不可能,但现阶段也不能四五亩地大量种植。
  棉花毕竟属于经济作物,无法用于食用,倘若是吃饱饭的富户还能多种些,农家人还是以粮食作物为主。
  撇去棉花不谈,木箱里还有一个大件等他放置。
  江无眠小心翼翼动作,搬出大件放在书案上。
  这是一个打磨得干净漂亮的大型场景摆件,原型应是松江府码头与船坞处,还应参考了部分岛屿。
  船只呈一字型排开,为首船只与韶远船坞形制不相似,又比其他船只大上不少,显而易见,这是一艘宝船。
  镇鳌船坞最为优秀的作品,花费巨大,耗时五年,期间数次重新设计,终于去年入水。
  江无眠伸出手去,稍微用力,船只与底部有一机括相连,只能原地打转,不能拿出。
  码头处并未完全还原,另有怪石覆盖,不见潭水。再向里看,紫碧青红小山一应俱全。
  江无眠脸色古怪,再度上手一试,材质或温润或坚硬或脆薄,全是玉石。白楚寒出手实在大方,买上几年的教材都足够了!
  这般大方,自己也不能小气。
  “算了,重新编纂两本水师所用的册子。”江无眠清理干净周边棉花,收好放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