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念及边疆形势,白楚寒垂眸,收了账簿,茶也未喝,急匆匆唤来锦衣卫出门。
  江无眠眉头紧锁,以他的了解,南康府的牢狱恐又要迎来一批新客。
  日后之事,的确不出他所料,白楚寒直接将犯人范围扩大一倍有余,行省上下一片乱象,着实让江无眠意见颇深。
  其实仅看日常交流与实力切磋,他倒是没什么,甚至还称得上交情颇深,然而两人理念不同,实在是说着说着容易呛声。
  白楚寒其人像是半个谢砚行,在底线范围内用尽特权,有事他上,有利益就拿。
  能给同阶层的人分一口汤,不至于独吞,倒是能其乐融融。至于不在本阶层的,有利可图可以拉拢,没有利用价值则不被他放在眼中。
  江无眠本人对阶层之间的认知很少,阵营之分倒是鲜明。
  在他眼中,百姓天然是他的责任,他是自百姓之中走出的一员,即便是争权夺利,最终落点仍然在百姓身上。
  从他上任韶远知县,再到今日的南康知府,不难看出,他本人的立场倾向。
  因而,某些时刻,江无眠确实不满白楚寒的做法。可他深知,不仅是白楚寒的问题,而是大周官场的环境问题。
  毫无权势的白身摇身一变,成为大权在握的官员,即便是拥有鸿鹄之志的学子,踏入官场,也会不由自主被卷入权力争夺。
  江无眠不禁摇头,一旦卷入漩涡,连为民请命的初心便很难找回。南康府的官员便是如此,为权势利益所迷惑,失了本心。
  由此来观,白楚寒这难得做事的,竟被衬托成了好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恩师,学生这就去准备公文,查抄出的家产也登记造册,回京时一并送去。”江无眠看过乱象,咬牙切齿处理白楚寒管杀不管埋的乱摊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南康府看似风平浪静,商队往来虽说是恢复了,但总归是受到影响,不如往常一般客似云来,海上旌旗招展。
  只是苦了伍德信,快要待到十月了,眼看就要在岭南过年,他磨磨蹭蹭去问江无眠此事该如何回禀。
  ——众所周知,他的确来蹭功劳,但不能一问三不知,起码建元帝问个基本情况,他得言之有物。
  江无眠一愣,险些忘了这儿还有个副使。
  自打伍德信来了,没弄出幺蛾子,不折腾事,加上白楚寒一到,江无眠多半盯着白楚寒,又连夜处理南康府育婴堂、慈济院、工坊清查、安置失业之人等事,就把人忘了。
  “伍副使辛苦多日,正好北上船只已到,不若一同前去?”
  北上船只分为两队,一队要押送犯人上京,毕竟当年叛党便是如此上京斩首以示皇威的;另一支则是了不得,满载此次抄家所得,由白楚寒亲自押至京中入库。
  至于入的国库私库,金银珠宝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伍德信迟疑道:“这是否合乎规矩?”
  按理来说,他和江无眠这钦差队伍还得再等等,等彻底安置好商队留下的烂摊子才能入京。
  眼下他去京中了,留江无眠一钦差在南康府收尾,这像话吗?!
  第100章 北上
  事已定性,作为钦差,的确能回京述职。
  可江无眠仍是南康知府,暂且脱不开身。
  安稳此地百姓,调任知县、县丞与主簿等事皆是知府之责,白楚寒折腾出的烂摊子总得收拾好了,年关时回不来,府内大小之事全要做个预案。
  伍德信见了,为之变色,做个纨绔二世祖又有何不可?
  自然,其中有多少是被锦衣卫行事惊到,不得而知。
  江无眠安抚道:“伍副使不必如此,陛下挂心此案,我等身为臣子,当为陛下分忧。今结果已出,自是要快马加鞭送至御前。况本官又是一地知府,应为百姓负责,加害之人早些得了惩治,也是好事一件。伍副使尽可入京,将此事报与陛下。”
  伍德信心觉不妥,还是决定随江无眠一道入京,来前便说过,万事有江无眠在前,他仅是个工具人、不,且还是当不存在吧。
  江无眠思量着,“既然如此,那便辛苦伍副使在此逗留些许时日。”
  此事处理过,江无眠整理好文书,将一干证据留档,做好备份,这才将之用封条封住。
  又去寻他师父师兄二人,这两人同是在收拾东西,预备上京。
  “见过恩师,师兄。”江无眠入内行礼,递过提来的箱子,“账簿原件皆在箱内,封条已上,此极尽韶远县内师傅所能,打造出的钢铁保密箱。”
  在刀剑还停留在生铁、粗糙钢铁制造时,这等硬度的箱子足以抗下大部分攻击。
  即便是敌人想暴力破坏,也要考虑什么程度的武器能破开。
  谢砚行刚想提箱的动作一停,自然而然转向白楚寒,“庭越你来看管。”
  白楚寒默然,钢铁打造?!
  韶远县的工艺几经改革,江无眠自然给他试过,家中还有更换下的横刀,的确能看出不一般来。
  自韶远县打造的刀锋更尖锐,刀身韧性很强,不再偏脆。砍骨头时虽然还会卡顿,但不会崩坏,极受欢迎。
  水师更喜长槍,然那时老师傅还在摸索之中,技术尚不娴熟,只好作罢。
  现今他怀疑江无眠是不是给老师傅加塞任务,以至于完不成,其余订单只好延后。
  这么大只箱子,以钢铁锻造,光是铸造范模少说得有一月,中间万一质量不行,还要再开炉锻造,没个三五月,是得不出这般大的箱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