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白瓷,又叫骨瓷,烧制时掺入动物骨头,烧制出的瓷器釉色是白色。
  齐总管与太子一同松了口气。
  蜃珠是瓷器总比是真能延年益寿的金丹好,前者还能得建元帝一乐,后者那是要命的东西!
  太子左右看看,最终从釉色上发现端倪,确是瓷器无疑。
  近年来因南康府上出产了青瓷,宫中也是逐渐换了瓷器,但不管怎么说,其他瓷器颜色和质地足以让人一眼看出本质,但眼前的蜃珠足以以假乱真。
  说是假的,倒也不然,这瓷器外真糊了一层珍珠粉,原本是想开拓一番商路的,阴差阳错被送到建元帝面前。
  到算是达成原本预期。
  建元帝仔细端详一番,心满意足,让齐总管收起来,又瞅了一眼江无眠,问道:“这一窑烧了几个?可是有名?”
  江无眠:“……就一个,其他配比不行,这是头一个自窑里成功出来的。还没取名,便让臣带来了。”
  建元帝沉吟片刻,“海中蜃珠,雨雾中得见。岭南又多云雨,既然如此,便唤作云瓷。”
  江无眠:“……”
  他就知道!
  不过金口玉言,既然是这么叫了,那之后算不得是虚假宣传!
  江无眠谢过建元帝赐名,脑海之中浮现出一连串的赚钱计划。
  今日一出,百官都得了消息,就算用不得云瓷,那青瓷总能沾沾边不是?
  届时来南康府购买的商队恐怕只多不少,商队一案的影响也能压到最低。
  时日已晚,不是商谈制糖做水果罐头的好时机,但得了这一好消息,江无眠心下也有了对策,赶在宵禁之前回了暂住的地方。
  次日一早,江无眠人刚用过早饭,便被谢砚行带着去正堂接旨,“即日起,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翰林院内部最高层是四品掌院,也就是万大学士。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三人。若从品级来说,不过五品之位,不如知府一职。
  可要看这是什么地方的物品,翰林院!天子秘书处,又名天子近臣。
  当年因韩党之故,江无眠来不及入翰林观政,便已是到岭南,如今予以翰林院侍读学士之位,无疑是建元帝表明自己态度,又是对韩党的无形打击。
  谢砚行是早有准备,江无眠倒是出乎意料,他没想到建元帝会来这么一出。
  领旨谢恩后,前来宣旨齐总管也是万分感慨。短短几年,从当日只身离京的江知县,到如今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足以见其本事。
  大周有一不明言的规矩——入翰林者入内阁。
  言下之意是,入翰林并不一定是辅政,但内阁辅政之人必定出自翰林院。
  而江无眠一入翰林院,得的还是侍读学士,更是能看出建元帝的隐含之意。
  两学士虽是一字之差,然其中寓意很是不同。
  侍读学士大多是为皇帝皇子解答政治难题,与其说是侍读,不若说是师爷、幕僚、门客一类。
  侍讲学士则类似国子监夫子,侧重治经学问方面,与官途一道,比侍读学士弱了两分。
  江无眠如今入了翰林院做侍读学士,可见建元帝对其“入内阁”的期盼。
  倘若之后官途坦荡,应是回京入六部轮值熬资历入内阁。
  但谢砚行琢磨了一番,以他弟子的邪门情况来讲,还是莫要早早下定论才是。
  齐总管又对江无眠道:“陛下另有口谕,明儿请江学士入宫讲学。”
  正是巧了,江无眠还有一事要问过建元帝!
  第104章 盐课
  送走齐总管,谢砚行与江无眠道来他所探听来的消息,“前儿还与你师兄思量,陛下将如何升任。”
  弟子前年任知府,资历尚浅,不好再行擢升。
  何况江无眠不到而立之年,太过年轻,要知朝中有人在这个年纪还是知县,如江无眠这般做了四品知府者独此一例!
  “韩昭鸿不必担忧,伍陵防他如防川,前儿还有动静要参他一本,等他二人斗上一斗,顾不及你。”谢砚行这么一说,江无眠便懂了。
  北地二月寒意未散,他呼出一口白气,拢起身上斗篷,“难怪韩昭鸿没能上表陈情,原是朝中拖住了他。”
  南康府一案,办得虽然快了些,仍能找机会脱身,奈何韩昭鸿被人拖住,江无眠以雷霆之速拿到证据,直接钉死了。
  中途险之又险的是伍德信,其人若是死在半路,江无眠区区知府,拿不动他人。
  耽误下来的时间,足以让韩昭鸿一脉毁了证据,直接来个死无对证,江无眠纵使有通天本事也奈何不得,还容易被韩党一脉诬陷。
  好在人命硬,朝中又有伍陵等人拖住。一步慢步步慢,让江无眠得了机会,有了当下判决。
  谢砚行笑道:“至于李阁老,他上了年纪,惯不管事,老早等着乞骸骨回家让位。户部余尚书乃是他的弟子,且你这番送钱入国库之举,大大缓解财政紧张,算是自己人,此番他明面不好说些什么,暗中能偏帮你一二。”
  近年来,随着耕种工具的革新与肥料的普及,户部是挺直腰杆办事,连边关重镇军饷都不再一拖再拖,多半与江无眠的点子相干,得了如此好处来,李阁老和余尚书私底下偷着乐就得了,自然不会在这事儿上使绊子。
  翰林院掌院,万大学士对新来的侍读学士也是万分满意。
  如无意外,当科状元本该入翰林院才对,可惜当年局势,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又入他翰林,好事,当是好事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