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走一步看一步,实在没有,密闭性好能延长保存时间也好。”江无眠退了一步,日后可以继续改进,只要成品能投入使用,绿色就绿色吧。
  他看了一眼天色,加快速度处理好公文,便去了烧制玻璃的窑炉处。
  白楚寒则是分道去了水师,不与他同路。
  待到窑炉处,一群人正围着绿色残次玻璃转圈,自从江无眠那处得到吹制法,匠人磕磕绊绊掌握住了,但时间尚短,吹制出的玻璃不成模样。
  江无眠见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吩咐身后跟来的负责人,“随时注意附近冰盆情况、通风状况,大夫那处做好解暑准备,绿豆汤、凉茶、金银花茶各类消暑之物备好。”
  “大人您放心,这儿的大夫一直待命。前儿给几位匠人把脉,新开了饮子,小的一直叮嘱,每到时候就去盯着人饮用。”
  江无眠点头,对他道:“自行去领赏银。”
  不仅是他,在场所有参与玻璃烧制的工匠都得了不同程度的奖赏。
  有的是多发月钱,有的是直接翻倍,根据贡献不同,给的量也不同,总之是鼓励人多多研制生产。
  匠人们拍着胸脯保证,“大人您放心!有什么吩咐您尽管道来,草民等人一定竭尽全力!”
  在江无眠手下做事干净利落多了,不用担心被人夺取功劳,不必担忧没烧制成功就被拖下去鞭笞,有了好的改进,能领更多的钱!
  谁会不乐意?
  江无眠道:“目前急需解决的有三个问题,其中前两个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塑型、消泡。”
  “大人,此事草民也在商议,正有了眉目。”老师傅中走出一黑红皮肤的干瘦老人,人瘦却不弱,裸露的上身可以看出骨头上附着的一层肌肉。
  这是自平清县来的老师傅,自从加入工匠行列,日日沉浸在手艺的打磨之中。家中一应物品与银钱都是此地负责人置办的,但也没用到多少。
  江无眠缓声问道:“叶大匠,不知您说的法子是?”
  叶大匠带人来到熄火的窑炉旁边,铁埚里是刚取出的玻璃液。
  吹制法指的是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蘸上玻璃液,在匀速旋转的情况下,吹入空气,形成想要的形状。
  然因为玻璃液无法自行消解空气,在冷却时,会有气泡产生,无法排除,因此玻璃壁上才会有各类空气泡。
  摔打砖坯时能将残留空气甩出,玻璃却禁不得,玻璃液本身高温,无法拿出,必须换个法子。
  当然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是连塑型都无法做到。
  叶大匠让两青年学徒过来,向江无眠介绍道:“大人,宁大郎手速极为稳定,由他向您展示如何稳定翻动。宁家二郎曾是采珠人,极擅长憋气吐气,很是稳定,力度均匀时,能更完美塑型。”
  这话的确没错,两人忍着激动,向江无眠展示如何现场吹制绿色葡萄。
  两人先挑出一部分玻璃液,黏到铁管底部,稳定匀速地旋转过后,肉眼可见,底部的玻璃液称为一团鼓起的圆球,冷却后,成了葡萄样式。
  江无眠眼前一亮,果断给了两人赏钱与月钱加倍待遇。
  现今一个难题有望解决,剩下的只有消泡!
  以他的经验,消除高温玻璃液中的空气泡,可以多次搅动,以此达成目的。
  类似于摔打,但比那个更温柔,所以只会带走大气泡,部分小气泡还是会留存在玻璃中。
  他想了想,“先按这法子一试。”
  这回换叶大匠为难,“大人,煤炭采买还未回来,您刚才看到的是最后一炉烧制。”
  哦对,这儿还是用北地的煤炭。因为试验过多,江无眠虽然批了大批量购买,无奈北地还没运来。
  江无眠的高兴打了折扣,给人放假琢磨消色法子去。他转而去了户房,抽出商队来往的账簿,核对最近的支出来。
  于是,待白楚寒带着醉流霞买回的晚饭回来,就见江无眠瞳孔震惊,进而咬牙切齿道:“做蜂窝煤!”
  依照当前的烧制量,运输费用够再买一船煤炭,更别说等之后玻璃烧制成常态,煤炭量翻倍,连带成本增多……
  江无眠实在不想算水果罐头成本究竟会是多高。
  既然如此,那就从原料开始,缩减成本,煤炭再加工成蜂窝煤,提高利用率。
  白楚寒命人摆好碗筷,好奇问了一句,“蜂窝煤又是何物?”
  听名字应与煤炭相关,但为何是蜂窝?
  莫非要在煤炭中加入蜂窝?岭南这儿倒是不缺,可蜂窝与煤炭,二者有何相关之处?
  不,依小师弟的脑回路,它们绝对不会是简单的掺杂在一块。
  江无眠合上账簿,“一种煤炭,可以降低成本。”
  南康府是有钱,可禁不住这种造作,本能省钱的法子,当然要尽一切努力用上。
  白楚寒递过米饭,挑了挑眉,对此不置一词。
  想要省钱,最为简单的法子是取消翻倍月钱,改为赏银。
  毕竟本质上来说,江无眠与这些人是主仆关系,出钱雇佣、签订长达三十四十年的用人契约,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终身死契。
  如此一来,这些人便是他的家仆,是生是死不过江无眠一言之事,何必要用翻倍月钱与赏银这等法子?
  但让江无眠听劝是不可能的,就此事而言,对方底线顽固,谢砚行都不准备过多置喙,白楚寒也沉默不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