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如今能在江大人手底下做事,小手段都没多少,金道长也多次强调以技术与人品为上,什么旁门左道都是使不得了。
  从这一点看,他就对江无眠与金不换二人死心塌地。
  另外两人对视一眼,心道这还是个有故事的。
  “是这个理……”
  “不错,江大人与金道长做事大气敞亮,我等楷模!”
  江无眠浑然不知背后讨论,他在回衙门路上,碰到刚打水师回来的白楚寒,后者眼前一亮,与之前后脚入了衙门。
  “师弟!火药一事如何了?”
  白楚寒倒了盏凉茶,递给江无眠,万般期待火药研制进度,恨不得今天出结果,明天试验火炮,后天就能拉着火炮上船!
  研制之事非一日之功,就算有人透露部分情况,试验过程是不能也绝对不会省却的。
  “火炮弹药进入收尾,过几日只要火炮打造好了,就能进入实验阶段。新的应用在开发中,年底应能有雏形。”
  白楚寒问道:“依你之见,火炮是用于广阔草原战场上,能否发挥最大作用?”
  火炮实验数据还未出来,白楚寒不清楚它的长处,但从投石机投掷火药来看,可用于攻城,不适合丛林、山林等复杂地形作战。
  这种地方地形复杂,又有树木野兽山石作为阻碍,难以掌控火药落点,掌控局势。
  若是放在草原战场上,火药能起的作用更大,选在秋日里,火药引起的火能烧透整个草原。
  尤其是草原上的匈奴总在秋收后进攻,当时温度虽不到夏日那般高温,但还没低至于让水结冰,这便能点起大火,加之风大,自然能引起草原大火灾。
  然此等灭绝草原的法子不可多用,用起来必须挖防火带用以控制火势。
  不然,直接烧到匈奴不顾及部落死活,全体出动,倒霉的还是大周。
  因此,火药可以当做威胁不启用,但必须要有。
  若是换成火炮……
  “火炮虽然有火,但以当前技术而言,这个‘火’指的是点燃引线。”江无眠解释道。
  他还不想做灭绝草原的千古罪人,这一点必须说明。
  “填充的弹药多是针对人,对环境影响会控制在交战区。”
  把金不换的设想和霰弹雏形说过一遍,听得白楚寒是战意激昂,恨不得拉上十门火炮对匈奴轰炸一番。
  “不如埋地雷。”火炮当前的射程才多远?骑兵都冲到拒马前面了才能打,不如提前埋下地雷,炸个人仰马翻。
  地雷?这就是火药的新应用?
  白楚寒感兴趣地挑眉,具体原理他洗耳恭听。
  关于热武器,他所了解的不过是一点.火药与轰炸,注意事项很少。毕竟是江无眠提出的新东西,能看到的例子格外少。
  眼下有机会深入了解,白楚寒自然不会放过。
  江无眠不吝啬于解释,相比于冷兵器,热武器需要注意的东西可太多了。
  先说保存问题,天气不能太潮湿也不能太热,需阴凉但不湿润的通风处。
  火药,自然是不能见水的,随做随用。
  岭南这地方太过潮湿,说实话,在这儿研制热武器,环境一类是减分项,奈何这项技术现今必须保密,不好移动。
  研制院外头驻守的南康卫可是不少,比山上铁匠铺更加重要。
  另外就是各类应用,不同热武器的应用场合不一样。
  譬如海上水战,远程打击控制为主,近战为辅。最好使用火铳控制人,再开船过去接管船只,这样一来会多缴获一艘完整的船。
  次要但很有必要的就是远程火炮,控制打击船只,跑了也跑不远。
  换了陆上作战,地形更加复杂,需考虑多种因素,这就要求多种热武器混用。
  “北地能多用地雷,一是地面平坦方便埋地雷阵;二是北地风大干燥,火药容易保存,制作时方便。岭南不然,地雷只能埋家门口,墙上放守城火炮。”
  岭南地形多是丘陵山林,进山后不知东西,埋了地雷都不知道自己埋哪儿,谁知道最后是阴人还是葬送自己?
  这就不成了。
  江无眠慨叹一声,“还是囤积物资守城为上,主动进攻谁知是不是陷阱?”
  因而才有了盐禁城,这是当下最为合适的法子。
  “以城做诱饵钓海贼?”白楚寒道,“真是大手笔。”
  考虑岭南现状,不得不说,放个明显的盐禁城在这儿,的确比主动出船靖海来的快。
  海域茫茫,追人追不利索,很容易失去目标。有盐禁城这一鱼饵在,吸引大部分海贼注意力,借此一网打尽,何尝不是靖海?
  白楚寒仔细一想,便笑道:“蜂窝煤针对北地民生,地雷针对战场。师弟这两物一出,伍陵怕是能当场与你定下契书,指定打你这儿购入。”
  届时,韩昭鸿的商队能否起得来还要另说,但伍陵总是不亏。
  江无眠将凉茶一饮而尽,“师兄思虑高远,不过是为省钱罢了。”
  说的是实话,但谁信?
  接到崖山商队拜帖的伍陵就不信。
  第122章 合作
  实话实说,伍陵对谢砚行一门印象不错,放于此前,可行拉拢。如今对方已成气候,再说拉拢不太可行,称之合作还差不多。
  若非谢砚行一门全在地方,朝中多是韩党,势力暂时无法渗入中央,也不必来信商议合作之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