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江无眠蹭着谢砚行刚上的点心,同他算账,“作坊要买地,不买地少说也要租上数十年,城中地贵,让人去乡下问,附近的要价较之前些年上涨不少。作坊占地不能小了,雇人要工钱、买面更是价格高昂,于是转而买米磨成米线米粉,磨粉碾子磨盘要钱,培养熟练工要本钱……零零散散加起来,投入的成本太高,一时不凑手。”
那就只好找谢砚行要钱了。
个人不出钱,那以布政司的名义出钱也无妨,总之,他就是想建个加工作坊。
至于肥皂精油这类,则是被他放到工业园区。
在当下,这两者还是精贵东西,价格比之香料,无疑是赚钱利器,还不能像日后一样写入教科书,随便在家中玩玩都能做出手工皂或是精油来。
另外,这不是蜡烛弄出来了,精油也能萃取了,组合组合弄出香氛蜡烛不是难事。
等之后出了结果,再在工业园区设置生产线。还要找到靠谱的人管理,实操上怕是只能等金不换教出的徒弟能出师了,届时问问有谁想去,现今是没人的。
“吃食一处你倒是放的宽松。”谢砚行粗略对比一番,便知这里头的文章。
工业园区与村中,哪个地方看守得更严,这不是明摆着呢。
说到这里,江无眠已经一盘点心下肚,慢悠悠喝着茶,“徒弟预备在醉流霞开个菜系品评大会,卖几张菜谱。”
谢砚行:“……收钱的?”
不怪他第一反应是钱,实在是最近江无眠手上的确不算宽裕,每日除了在三司用饭,便是去师父师娘师兄手底下蹭饭。
建元帝给的钱也要一段时间到帐,在今年年底之前,还是要江无眠的钱撑着,也就是说,他当前要想再投钱建作坊,就得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找补点钱出来。
字画一类,不方便落到他人手中,还是菜谱最有操作空间。而且眼瞧着就是年底,正是年夜饭时,哪个厨子的看家功夫都要用出来。这样来看,菜谱大有市场。
江无眠点头,“交一定的钱,可入内吃一定时间的饭菜。再给一部分门票钱,就能上后院参与菜谱竞拍,保证人拿到的是全新的秘籍。”
当天采取预约制,限制人流量,一人只能在自助区停留半个时辰,过时不是出门就是去参加拍卖。
以南康府目前的人流量和富商巨贾含量,从现在开始预热一个月应是足以。
第140章 种植
在那之前,却有一人来寻江无眠,以至他立刻放下手中万般事务,赶往南康府。
“大人,这两块是甲字号的地,全是育种长势较好的土生植物,能稳定成长,尚未结果。”陈平指着暖房前面的牌子说道。
他们一行人眼下正在南康府的暖房处。
自从南康府码头开放过后,南来北往的行商增多,也有人做起植株买卖,这附近种的便是搜集来的物种。
因着里面有杂草、植株、块茎果实等物,种类繁杂,分辨起来格外困难,很多东西也无人见过,更是不知种植方式。
如何种植、种植气候、水分土壤肥料需求更是一概不得而知。
陈平等人也是连蒙带猜,看植株叶子和根茎、看果实情况、派人一日十二个时辰盯着记录,这才有了今天这一甲字号暖屋长成的植株。
江无眠看着暖屋里长势喜人的葱翠植物,满心期待地走进去,期盼里面能有一二株是他要的高产作物。
现代人熟悉的高产作物,有的是来自其他大陆,有的是经过多年培育才找出的适合大面积播种的物种。
起码江无眠是没在这儿见过玉米、马铃薯一类,估计还在遥远的原生产地待着,且不知产量多少。
这儿还种植了传教士带来的种子,以外形粗糙分为几类,据说部分是果实部分是作物,具体怎么样还得长出来再说。
即便是培育出来,能不能推广也是问题。现代的品种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演化与人工干预,才有高产丰收抗病毒抗倒伏等作用,现在还没开展育种工作,一切都是原生化未被驯服的野生物种。
江无眠率先去看分割出来的苗圃,这是单株长成的作物。植株各异,他熟悉的几种食用性植物并不在列,但眼前土地一片碧绿,生机盎然,实在让人心生喜悦。
在毫无前人资料的指引下,陈平以一己之力育出多种番邦外来物种,足以说明其人能力。
他当即以私人身份给人以奖赏,虽然没多少钱,但他还有布匹纸张等作坊的份例在,这些家用物品多给些,也能分担不少养家糊口的压力。
“多谢大人!”陈平又趁机要来一些肥料,决定缓慢给植物追肥,做对照实验。
江无眠给人写了个条子,去肥料作坊那边支取,年底时他会付钱。
“你这儿可是要招几个学徒来?最近官学里又有一批学生结课,有几人明确不去科举,去跟商队或是去报名参与水师又年龄太小。你这儿也需要人过来伺候,不若考核一二,也带带学徒如何?”
最好带出来几个农科生,包揽以后的育苗育种优化等物。
大周当前的教育很是偏科,大多以治经为主,下一代连武德都不怎么充沛。早些年不太平,出门还是要有武艺傍身,下一代人已经习惯了安逸生活,早没习武的心气,一心往圣贤书里钻,有的看也不看,摆明要做二世祖。
被归类在杂学中的东西,更是少有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