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后来搜寻时没见到踪迹,朝中也急着登基为帝、安抚百姓、镇压各地乱军,也没再派人追查此事。
后有传言道,这批金银被末帝代入酆都,成了人间不存在的宝藏,故而称为金银陵寝。
想不到韩昭鸿竟还未放弃,直接打上前朝遗留内库的主意,令人错愕的是,对方还找到了踪迹。
在白楚寒看来,属实有点匪夷所思。
可转念一想,韩昭鸿是走投无路!
他不得不打着这批宝藏的主意,因为他手中已是没多少钱财支撑。
江无眠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的钱袋子出手,大头应是进了国库与内库,还有部分被投入建设,根本没给韩昭鸿留上几成。
早前依赖的夏家已是没了,后来的王家与诸多商队也是倒了,财产落到他二人手中,哪儿还能再抽出来养叛军?
不对外扩张怕也是没多少军费可发,正等这一批财宝出世。
也就是说,当前韩昭鸿自己没多少钱,全靠他人在背后投钱支撑叛军运转!
白楚寒笑了两声,背景是惊惶又沉寂的定陶府,这两声笑便显得格外瘆人,起码跟随他身后的参军在大热天里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惊恐发现笑声来源是他们将军,顿时无言。
大半夜行军拿人,就算是几天拿下一个定陶府,您也不用这么开心,都能在这儿会笑出声来!
参军一脸苦恼,人是拿了,前因后果也是知晓了,可是建元帝下落还没找到啊!
他这儿没什么线索,倒是江无眠这儿有了发现。
在林师爷这儿得到了疑似建元帝一行人的踪迹,他立刻让人前往此处探寻情况,又对着地图研究一番,假设这的确是建元帝,他们一行人是如何跑出来的,又经过了哪里。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一行人出了行宫所在地,直奔正北方重镇,根本没向东北方向的京城出发!
第166章 路线
江无眠在纸上勾勒出建元帝行踪轨迹,几个大致可能停留的点一一圈出来,最终落到京城东北处的海城。
从地理位置上讲,永宁府再向南过河间卫能快速抵达京城,此地卫所一向是中军都督掌管,然三军都督早已不掌事,实际掌控人是建元帝。
江无眠:“……”
建元帝莫不是要带人杀到韩昭鸿面前?
可中军近来几年越发不成气候,问题频出,尤其是吃空饷一事,更是人尽皆知。说是一地卫所,有上二三百人已是庆幸!
这等卫所的兵带来又能如何达成目的?
不若直接南下回京,调禁卫军围堵关口,再行命松江府水师即刻北上,第一时间镇压韩昭鸿的反叛。
“下令,”江无眠点着河间卫的位置,抬头道,“遣斥候前往河间卫,锦衣卫随行,务必安全接回陛下!”
“是!”
“随行小队皆带便携火药,若有人抗命,先行下狱,待陛下归来再行处置。”
“是,大人!”
斥候与锦衣卫出动的人少,但是武器带的不少。江无眠确保每个人都是行走的炸药包后,一挥手才让人拿上行囊上路。
林师爷大步走来,手上拿着一份信,面上是掩盖不住的喜色,“大人,捷报!定陶县已是拿下,叛党正在集结,日后势必要有一战!”
白楚寒前些日子发来一封信件,先是分析了一番三府的情况,韩昭鸿仅以三府为基础,也不外扩,必然有问题。
一来可能是对方兵力不足,无力再行压制;二来是事有蹊跷,韩昭鸿在诱敌深入或是假装仅有三府反叛,等待瓮中捉鳖,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如今能顺利拿下定陶,想来其他两府阻力应是不少。
照理来说,行军越向西北处,战事应当更加曲折,白楚寒这般顺利,江无眠心有疑惑。
西北处与中原情况不同,此地距离草原游牧民族太近,战事频发,本地百姓武德充沛,当地知府战斗经验丰富,应该不会这般容易被人拿下。
看过发来的捷报,他才了解事情原委,手上一顿,问林师爷,“当年平乱军镇压叛乱时,也有前朝余孽的参与,如今韩昭鸿反叛,莫非是要打着复辟前朝的旗号?”
事过许久,他记得仍然当年近乎是一无所有抵达岭南时,当地乱象丛生,还未被清理干净。白楚寒率领平乱军肃清岭南,投入牢中乱党还在大放厥词,属实艰难迈步。
林师爷仔细分析战报,突然意识到江无眠的意思,“这三府中有前朝余孽联通,韩昭鸿能调动的人比明面上还多,但只有三府显露,与他所掌控的势力不符。”
江无眠又点了点通往定陶府的路途,“正面避开,绕后背刺,切断我等的补给线。粮草辎重运不过去,时间一长,必然要撤兵。”
这样一来,定陶府现在丢了又能如何,等白楚寒一撤兵,自然再派人拿回来便是。
但他话音一转,又向上指了一下,“所以我方粮草从北地穿行,直接从定陶后方入城补给。”
这是作战之处定下的路子,为的就是防止被人从后方拦路切断补给,从而造成千里送人头的成就。
林师爷也是初次得知,粮草补给线竟是朝北去的,路上还有一段和建元帝的踪迹重合。
既然如此安排上,又有何处值得担忧?
江无眠又兜了个圈子,定陶府后方的庆阳府作为起点,南下不过定陶,途径平昌,借由水路东渡再北上,就能抵达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