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他非常熟练画饼:“试想,若是几家船坞联合,打造单个船坞最为出名的招牌战船,此后若是要定哪家船只,岂不是有了章程。若是造船技术更进一步,战船可淘汰为民用,便能让民间自行建造船坞,打造商船,也是一大进项。”
  建船坞不是简单的事儿,当年韶远还是请了镇鳌船坞的船匠,加之江无眠等人的重视,用将近十年时间打造成如今模样。
  其余等地的船坞也是见了他这例子,才动了心思。自然也不乏是看了海商盈利,想从海商这儿赚一笔快钱。
  且当前建造船只无甚规定,船只大小、舱室设计、水密隔舱等等标准都没有个说法。若是由镇鳌船坞与韶远两方联合,暂先规定了行业标准,也方便其他人入这一行。
  当前有人捧着银子上门,也不知从哪儿找门路来,现有了规矩,倒是好让人拿钱上门买船。
  朝中近来所得,户部已经是盘算得一清二楚,边关辎重粮草、伤亡抚恤、城池修检、赈灾银两、买药买粮、开春粮种、武器新船……估摸一个铜板都剩不下。
  实在没能力再去建船坞,不如底下人自力更生。
  江无眠所提的这个法子,具体而言就是,先放出早前几条商船名额,商队拿钱来买预售,待到船坞建设完毕,先给商队建了船,再付尾款。
  这样一来,商队得了商船,卫所也能自行建了船坞,双赢。
  简单解释了一番,杨素听得双眼冒光,这样也不必往余尚书面前自讨没趣。只要朝廷拨一半银钱,再加上商队给的押金和定金,船坞能修!
  只是建一船坞就要几年时间,商队何至于等得起?
  江无眠终于露出尾巴来,他道:“此船订单可交本地船坞交付,但此船的确占了排单名额,因此双方可签订一张契书,交付部分利润,或是船坞建完几年之内,需先承接韶远船坞处的排单?如何?”
  船坞再想扩展地盘,也到了南康府承担极限。地方不够,再扩张只能向附近搬迁,可不远处就是水师看好的大营,最多搬过去一条生产线和检修线,其他线仍是留在府上丁点大小的地方,深感逼仄。
  江无眠几经衡量,和应总司以及其他两司商议过,待时机成熟,就将生产线分开,每一种船单列一个船坞,往后就做一种船只生意。
  应总司带领的核心研发人员就是本部,以后只承担新船研发以及实验,其余生产线上卖船所得利润都将以分成形式注入本部,当作研发资金。
  相当于母公司在各地开设不同的子公司,虽说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从形式上来看确实相似。
  如果当地卫所有意购置一整条生产线,这也不是不能谈,要看诚意。
  最后江无眠道:“事关重大,诸位可详细思虑一番。”
  反正正月里是不可能定下了,当前正忙着雪灾,有什么结论要求的也是要过了正月十五,大家再行商议。
  吃喝一顿,自行散去归家就是了。
  临走之前,众人还摸了一个红封递给江无眠,大过年的都沾沾喜气。
  好在江无眠也备着,互相送了一番,气氛其乐融融。
  江无眠提着一盒福饼,带上一袋子红封,悠悠然回家去了。
  刚到家就自白楚寒手中递过来一封信:“岭南来信,近来海上不安生,难民之中混入了他国百姓。”
  岭南与他国交界,更有南方最大最为繁华的港口,来往商队不知凡几,期间混入偷渡客也是常理之事。
  往年只要不是犯奸作恶与略卖人,官府方面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然而去年大雪扰了当地安宁,近来多有难民,实难安排,以至官府严查,偷渡之人集中安置。
  此法非长久之计,单是粮食就支撑不住,三司正在商议,是否要向南迁移人口?
  或是待雪灾过后清查人口,核对隐户,让人前去开荒,总之,不能继续放任不管,否则将会冲击岭南本地秩序。
  此外还说了几句水师情况。
  北地冬日降温降雪,岭南就是瓢泼大雨倾盆而落,时间一长,熬打不住。
  水师已转而防御,少有出海巡航时,实在是这等气候下,出海一趟很容易染上风寒感冒,环境再严峻一些,怕是能转成高烧发热,人就这么没了!
  也是因此,水师抓捕了几船趁雨来袭的海贼,投入大牢时海贼竟还泪眼汪汪吃得头也不抬。
  水师:“……”
  水师当即改成一日一顿,饿不死就成,多余的粮食用以救济灾民去了。
  江无眠看完若有所思,将信件放置一旁,“是海贼还是他国百姓落草?”
  大周国内也并非没有前例,实在过不下去就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为生。
  人都要活不下去了,谁还在乎那点道德心?求生欲面前,谁都要退一射之地。
  岭南当地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们既然打着海贼的旗号,那就说明有犯边之心,当以贼人来处置,论律流放边关苦寒之地或是卖到石场上开采石头。
  毕竟真要让人得了手,受苦的可是大周沿海附近诸多百姓。
  白楚寒与之同等看法,“由信可知,南方受灾情况不容乐观,来朝拜的几个小国应和大周一样,面临内忧外患。”
  此时向他们要求,在当地设驻外驿馆、驻防军队应当有很大几率同意。
  只要他们还在乎自己的统治,在乎自己治下的百姓数量,就不得不应允了条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