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因而白楚寒这会儿最好不要冒头领了功劳,不若让一些小将上战场锻炼。
  江无眠刚收尾,眼皮底下就冒出两张信纸来,岭南特有的水纹纸在当地颇受欢迎,这信纸也是一样,他只看了两眼墨字就问:“前阵子你提议设武举学院一事,尚未与恩师通气?”
  要是去了信,恩师不至于千里迢迢送来此番劝导。
  白楚寒摇头,“已向岭南去信,算算日子,应到松江府处。”
  两方正好错开,也是叫人无奈。
  信中不仅是嘱咐这等战事,还提了一嘴互市情况。
  岭南和北真腊有部分接壤余地,有一城列入互市范围,三司——尤其是布政司上下紧了紧皮,发誓不负皇恩浩荡,将互市的事儿办的漂漂亮亮不出岔子。
  眼下已有北真腊使者借道归乡,岭南有不少商户动心,他们久居南地,见识颇多,知晓其中利润。当地常见的东西运往大周,再送入北地,转手就是一处宅子的钱。
  其中暴利堪比海盐!
  但是海上难免有所损失,撞见海贼,遇见雷暴、台风等险情,能不能有命留下都要两说。
  今有大周和北真腊互市,有朝廷作保,沿路恐怕要卫所清理一番,这样一来只要地方南方瘴气湿热天气和出没的毒虫即可。
  风险较之海上少了许多,利润却是不相上下的。
  这等好事,自然有人抢着上。
  谢砚行在信中强调一番各类工匠秘法都要保密,还列出了一系列不允大规模买卖甚至是不准买卖的物件。
  最为重要的是,不允许铜钱交易,只准以粮米、布匹这等物件作价。
  这时大周附近小国仍有以铜铸造兵器的,因而这等资敌的事儿万不能做。
  江无眠看完又记起来海外白银开脱的想法,还是得想法子开海战,拿了险要之地,再收拢附近岛上的铜铁金银滋养大周才行。
  第201章 上奏
  此事还要整合商队消息,江无眠远在京中,不好时刻关注岭南,可岭南有谢砚行在,这儿相当于他们谢门的大本营了,修书一封即可。
  现有北真腊互市一事,朝堂上下皆是想要掺和一笔,他们夹杂其中也不算起眼。
  写给恩师的信简单,给建元帝写的折子却不能敷衍。当前朝堂上下皆在忙碌官职交接,该提拔的该补官的应是京察的,很是忙碌。
  连江无眠这个刚回来的侍郎都不放过,明日他又要回到兵部,该提拔的司部主事、批下的条子、各地兵备道武器核验等等,全是他和另一侍郎的活。
  尚书?
  尚书那是负责坐镇兵部,临到头给他们一群人在内阁和陛下面前背锅的主,平常不如何忙碌此事。
  白楚寒写完信放在一旁,待墨迹晾干,“明日兵部许是要忙碌一番。”
  江无眠无奈捏住眉心,再度叹气,他又是何尝不知。
  兵部,掌管天下军事兵备,虽然上面还有个五军都督府,可现在实权的就剩下一个。
  顾家犯下大错,建元帝虽是点了左军都督,接下这一职位,但镇西军现在首领是冯志。
  这里面大有文章。
  左军组成,是镇西军与各地卫所,主体是镇西军,附近几道的卫所皆是听其调令,查缺补漏,务必要使边防安稳。
  然现在却出来两个领头之人,摆明了建元帝是对左军大有意见。
  但有此等想法的人还在犹豫,毕竟冯志人还担任京师大营主将一职,总有一天会调回京师,目前不过是权宜之计。
  可建元帝也没说啥时候把人调回去,头顶压着一座大山,有的人心里也不痛快,但也不敢闹到明面上。
  那不是明晃晃的打建元帝的脸!
  再者,那羊毛作坊很是赚钱,当地两府已是尝到甜头,其余诸府极其眼热,正在联名上书哭穷。
  都是边关不受重视的贫苦地方,他们有草场,自己这儿也不是没有,都一样穷,怎么自己这儿找不到出路?
  冯志不管,全扔给布政司协调,赚钱这事儿该去找谁就去找谁,他只要镇西军那一份的钱和羊毛衫产出。
  要是因此耽误了镇西军的东西,自己掂量着请罪吧。
  布政司中部分见钱眼开的主收回贪婪目光,这冯志是建元帝点的人,手中有兵还占着大义,想拿人都能先斩后奏!
  不敢触他霉头,布政司掂量着给建元帝上奏,内容和往常不算太一样,前半段先提了句羊毛作坊产出的事儿,后半段仍然哭穷要钱。
  折子被内阁递了上去,但建元帝没批,现在本地草场养出的羊还不算多,多数羊毛靠着抢小部落的才能维持这等产出。
  要是羊毛作坊大批量建设起来,羊毛分散供应,每家只能产出十几二十几个,耗费人力还达不到建元帝想要的成果。
  不若待大周产出稳定后,再行扩大作坊。
  哭穷?
  哪个地方没有哭穷的,朝廷近些年也没余钱,何况现在还要建武备学院,光是想想建元帝就想摔折子不看。
  然而他不看,次日朝会上,兵部尚书石遥又提及此事,他衡量一番让人递折子上来,尤其是所需银钱,需得详实,不能夸大。
  这倒是难不住石遥,他们兵部有个极其会算账的江无眠啊。
  石遥喜气洋洋找来江无眠,叮嘱道:“兵器全报一遍,作为首个兵备学院,不说收有天下兵器,大周各类务必要有。冷兵器首选岭南百炼钢的,轰天雷、火炮和战船全备上,马匹和草场不能少,骑兵水师都是兵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