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当日拜见了江无眠一面,便带头扎进马场,修整马厩、清理草场、调整喂马草料、深入调查豆菽马草等物的质量,还照着江无眠曾经的文书格式写了汇报。
  今日是江无眠首次来马场查看情况,韩勇乐呵呵地随行,指着每个建筑说得头头是道,但还有一事是今日最为关键的,“这等是突厥养马之道,马匹耐寒,可在雪地奔波,不遇冰层,也能日驰几百里。不过我朝还要多一事,才能用到战场上。”
  韩勇没有明说,江无眠心中明白,他要提的是火药。
  匈奴一战,火药声响居功甚伟,马匹不堪惊吓,骑兵阵根本不成形,反而自乱阵营,不少人丧命马蹄下。
  这些马匹也如曾经的匈奴马一样没经过训练,是万般不能投入作战之中的。
  可要投入训练,就必须另外选址,草场是不能炸的,附近雪多的地方也不行,万一雪崩,有多少条命他们都不够赔的。
  那就只能是到了军中再行训练,反正那地方有轰天雷,还有大量地盘,比祸害安夏马场好。
  江无眠没给韩勇准话,转头将事情和韩勇的文书报告一并交给了建元帝,事情由他老人家定夺去吧,这儿还有事儿要处理呢,就不掺和了。
  新来的官员内不乏新科进士出身、同进士之人,江无眠看见他们心中发愁。
  搜罗出来现今能看的工具书,让人对着书和事件结合来看,遇见事情再带人观政学习。
  在此期间,还有当地知府假装偶遇,凑上前来听政,顺便观察江无眠本人的行事作风。
  ——往后负责督察一道的就是这位了,再不多看两眼表现一番自己,回了京中,这位就再也见不着了!
  若是能有幸从中得一二指点,或是表现好了在建元帝面前提一嘴,布政使的位置不说有望,参政参议给他们留一个?
  江无眠清楚他们想法,也没做其他反应,有能力的向上走,这不丢人。
  能在这场风波中保全自己的,不说彻底的身家清白,但总归是没到量刑的地步,往年怕是只差一个机会。
  真有能让他另眼相看的能人异士,他也不介意推举一二。
  故而,众人发现,新上任的江宪副为人虽是杀气重了些,但行事公允。对待下官一视同仁,有真材实料的能得他一句夸赞,本事不足的也能得他指点。
  行省之内,府县上下,竟然是难得的一片平静。
  有人心中喟叹,这位江宪副真是手段了得!
  而江无眠本人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心中一直算着日子,希望他们赶快成长,来日好接过重担,放他回京。
  第217章 回京
  时过六月,京中了结此案,新赴任的官员终于能接手事情,但江无眠启程入京。
  来时的钦差队伍早早入京,他这儿没几个人,只有彭启和留下的两个主事,因此一行人轻车简行,直接骑马回了京城。
  临到入京前,江无眠还递了一封折子给建元帝。事关重大,建元帝虽是一早听了钦差队伍的回复,估计还会喊他入宫对答一番……
  毕竟他是个文官,又是底下混出来的,有些东西是他能察觉的,另外就是新去的这批官员行径如何,是否有失职之处,都是要汇报的。
  因此先在城外驿站处停了半日,换了衣服又好好吃了顿饭,这才进城。
  果然,一入京城,就有齐盛带人候着,“江宪副,陛下有请。”
  先让彭启带人回去述职,又请人给家中管家递个消息,好生打扫一遍,估摸他得明天才能回家。
  随齐盛一行人入宫,他先借了偏殿打理面容,一路风尘仆仆,脸上全是热出的汗水混杂着尘土,实在有失容仪。
  衣服只是用干布巾擦过一遍,反正他昨日在驿站处过了一遍水,衣服都是现叫人买的。
  “江宪副总算回京了。”齐总管还在御书房外候着,见到齐盛带来江无眠,满面笑容迎上来,“接到大人的折子,陛下就一阵念叨您,今儿总算回京了。”
  江无眠先行和人见过礼仪,随后便听御书房内有人声传来,“江恒阳回来了?让他进来!”
  除了建元帝的声音,他似乎还听到了内阁几位阁老的说话声,等他入内,果真是三个阁老、刑部与大理寺卿都在,还有北上入突厥的李主事几人,看见他也好似松了口气。
  这一行人显然是在议事,江无眠估摸着应该是之前那场大案,正要等他回来说。
  “当事人都在这儿,你们朝他问,如何决定入突厥,又怎么查证的。”
  江无眠进去见礼后就被赐座,直对着建元帝,好叫人能听清说的东西。
  事情要从一开始出京说起,他是如何决定要分开的另一队又是如何伪装的,商队有什么弯弯绕绕,中间两方如何联络,又是怎么下套的。
  此前建元帝已经从各方向听了汇报,白楚寒的,商队的,跟随去的一行人的,各种视角上来看,此案能被勘破,还真要多亏了江无眠的算计。
  这回补上他的视角,众人总算知道这“马政三转案”是如何露出破绽,叫人插手其中的。
  “……微臣去时,时机称不上好,这才耽误时间,迫不得已入突厥。若是早先一段时间查到人在互市,暂先关押钓、查证清楚其中参与的案情,才是最好。”
  这样耗时短,证据也好搜查,不像是这回,证据查了一堆才弄明白其中状况,转头拿人,人一早跑了,不得不钓鱼或是主动找上鱼塘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