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因朝中分为五军,营苑也沿用了这番分班方式,现今人少,便没有再细分丛林作战、山林作战、沙漠作战,白楚寒的意思是全都要学,不精通但也要会纸上谈兵,培养军事素养。
  真正的将军还是要在战争征伐中磨炼出来,现在不过是开始,往后有的学。
  江无眠尚在处理马政时,白楚寒先行带人回来拉练,顺便复盘马政案中众人的表现,可以说加强的部分战斗反应,用在秋猎里是够了。
  秋猎前有禁中军提前清理林子,圈定狩猎范围,并且分出大致的猛兽地盘,以防万一,若是有熊一类的必然先行猎走。
  另外再放入部分家养牲畜,以免有人双手空空,丢了面子。
  转眼便是秋狝,众人的车马陆续赶到猎场内。
  一早有禁中军和锦衣卫包围四处,另有甲士驱赶林中野兽,使得兽群鸟群惊惶散开。
  突然之间,鹿群自林中夺路而逃,为首雄鹿一跃出现在车马之前,得见众人,不安地踢踏几下,试图返身逃回林中。
  建元帝一早搭箭上弦,看见鹿影,三箭连射,雄鹿倒地身亡,气息绝断。
  此为秋狝必要流程,即便天子改为考验小辈能力的入学测试,狩猎头鹿的事还是天子亲身上阵。
  狩猎完毕,又发表一番重要讲话,便开始宣布入学测验的规则。
  不少武将翘首以盼,期待自家子侄得一个好成绩,文臣们也掂量着新一代小将实力,寒门、世家、勋贵三种代表,谁能脱颖而出?
  诸多朝臣看在眼中,不断衡量得失。
  本次入学考验极为简单,没有多少规则,以不得重伤人为前提,三人组为一队,随行有一位夫子跟随,监督流程、估量打分,此次测验成绩将作为日后培养计划的参考数据。
  规则上是可以随意攻击其他小队,以此获取猎物,直到三日后秋狝结束,携带猎物最多的小队是胜利队伍。
  “赢者,朕有赏赐。”建元帝目光扫过年轻人,轻描淡写许下一句赏赐,被鼓励者眼睛发亮,摩拳擦掌准备入林狩猎。
  入林分队,随机抽签,于内侍处领了带有记号的羽箭和防身用的刀剑,又在白楚寒处拿上半日口粮,这点东西是为他们捕猎之后做第一顿饭之前补充体力的,多了没有。
  江无眠准备了最基础的驱虫药,岭南出品,效果极佳,东西不多,只能省着用,但是坚持两晚上没有问题,还备了其他基础的止血药物、干净的绷带以防万一。
  拿好东西,白楚寒做了最后叮嘱,“林中行动注意隐蔽,获取食物和饮用水的规则不仅要熟记于心,更要知行合一,如何催吐急救的方法已经说过,希望你们能交出满意答卷。最后,检查穿戴武器,入林!”
  猎场林地范围广泛,最近又放了家禽吸引食肉动物,保证里面的猎物充足又不会失去危险。
  叫江无眠来看,这和秋游相似,和岭南的热带亚热带丛林根本没有可比性。
  建元帝多问了一句,“北真腊环境与岭南如何?”
  江无眠回忆他在韶远看到的原始生态环境,“微臣未曾抵达北真腊,然韶远却有一二能道。当地丛林丰富,树冠堪达几十米,遮阴蔽日,人入其中,伸手不见五指。”
  “越向南,气候越加潮湿闷热,风雨多变,泥泞不堪。不瞒圣上,臣赴任时,晴日可行几十里,一遇雨天,万物蒙蒙,路如沼泽,十里难行。
  “植被更是加剧南行的困难,树木越多,能供养的食草性动物越多,食草性动物一多,引得天敌居于此,林中蛇鼠穿行,竟有不避人者大若狸猫。
  “由此,人多有水土不服之状。兼之瘴气多发,所以北地迁居南者,初至时常有病痛,不得不多饮当地人的凉茶。”
  建元帝对韶远的印象仅是剩了个骑楼,他大半辈子都在提防北方突厥与西域匈奴,没多少精力放在南方,因此听得是津津有味。
  岭南尚且如此,北真腊要在更南方的位置,想必气候会更加炎热,当地又热又多雨,却又能长成三季稻。不知此物移栽岭南后,,谢砚行能否种植成功,使大周粮食不必受人辖制。
  建元帝既然想到此事,趁机问了出来,想听江无眠分析。能在南方任职的还走上高位的不少,但是岭南……能在当地大刀阔斧改经营,又活着顺利走出来的,目前仅有江无眠一例。
  说来他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岭南人,这人根还在北方。
  倒是方才的队伍里,有不少出自岭南,是此次武举出身,听闻还能识文断字。
  “稻米生长条件主要条件是光热温度和水,北真腊能满足的条件颇丰,简而言之就是短时间内提供的东西充足,稻苗成长快,如此能有三季稻。”
  既然说到稻米生长情况,那就不得不说一句北地突厥现在占据的地盘上同样能种植稻米,品质还不错。
  ——前提是好好开荒,不能浪费。
  竖着耳朵听的一众朝臣听不下去,户部尚书斗胆插嘴,“江宪副所言确实,稻米生长需求光热。然北地突厥所占的地方一年四季多是冻土,土壤坚硬,虽是春季化雪做水足以灌溉,然光热不足,无从种植,何来稻米之说?”
  朝中部分人不通庶务,然尚书侍郎这类不在其列,户部尚书还举了岭南的例子,以此对比突厥地盘上的土壤。
  一地是水田一地是冻土,这是如何种下秧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