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平心而论牡丹是很适合小荷老师的花。但再适合的东西遇上半拉青脑袋也要打些折扣。
楚韵觉着,杜容和要是穿个唐宋的汉服会更衬他,可惜不能让他穿来看看了。
这年头说话行事都得小心,许多剃头匠都是吃皇粮的,瞅着谁头发没剃好能充大爷直接拉人过去剃。
杜容和揽镜自照,也跟楚韵英雄所见略同。
所以这支极漂亮、又不能簪的白边黄蕊的绒花牡丹,就被他放到了书房笔架上。
他每天在外点头哈腰,回来看着这一朵朝气蓬勃的绒花,多少心酸事也能消散北风中呀。
楚韵呢,为了躲傅家的风头,憋在家里实在没事干,就跑去库房把嫁妆箱子打开,将自己的老木妆奁放在桌上,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往里放,足足数了两刻钟。
卖了三十斤瓜子,挣了三百六十文,加上卖油桃僧衣僧布挣的钱,一共是九贯半。
杜容和拿惯了银子,也不要她说,听着声儿就道:“一共得有九贯半钱吧?”
楚韵私房叫人戳破,心头一跳,捂着盒子跑出去,想重新寻个宝地藏银。
杜容和心里发笑,脑子里却老想着楚韵那只老红木妆奁。
原来她藏钱用的是那个妆奁?
那她梳妆的那个盒子呢?杜容和起身走到梳妆台前,看到上头摆了几支素银簪子,并不见他放进去的银子,心里有些奇怪。
光他放进去的都得有二十两了,那钱串子手里怎么会只剩九贯钱?
他也没看见楚韵添置了大宗物件啊。
楚韵抱着妆奁出来,又在院子里撞着巧红。
上次巧红从她手里回来得迟,后来求到她手里,楚韵就没敢再放她出去。
巧红也有五六天没出门了,杜家修天棚连只狗都不放,今儿天棚修完,她便迫不及待地提着豆腐脑,凑到闵氏跟前可怜兮兮地说:“奶奶,有没有要跑腿的差事让我做?”
闵氏脾气不好,巧红这回找到她,可见在周围主子身边都问遍了。
必然是其他人都不放她出去,她才壮着胆子问登门。
闵氏不耐烦管这些鸡毛蒜皮的杂事,开口就要骂人,只是看她已归了婆婆管,自己不好骂了,拧着帕子,没表情道:“替我买碗凉饮罢。”
巧红千恩万谢的,又出门了。
第036章 家贼
楚韵和闲着也是闲着, 干脆让何妈诓了守门的婆子去打牌,亲自跟着巧红出去了一趟。
不知怎么,她总觉得这个巧红不对劲, 让人心里跳跳的。
或许是跟黄米胡同这群叽叽喳喳的太太交道打多了, 耳濡目眼之下楚韵也会了不少“太太技”。
一路上巧红都没发现自己背后有个人。
这些婆子妈妈, 手上活儿少, 整日想着出去找耍子, 几条胡同的太太奶奶都心知肚明。
只有她们以为自己很隐蔽。
楚韵就瞅着, 巧红蹦着、跳着、笑着跑到姚太太家门口敲了两下门。
姚太太家的丫头娟子一探头, 喜道:“巧妈妈, 您来啦!”
接着两人靠在门口说了不下两刻钟的话,期间巧红还给人算了一次命,家乡何处家里何人生辰八字样样对得上,说人家红鸾星动了, 哄得人给了她二百个钱买了道桃花符。
等走到黄太太家, 她又跟在洗衣裳的黄太太借了把小银刀,说要回杜家给几个姐儿刮前额的头发。
黄太太一擦手就把小银刀递给她了。
楚韵看得目瞪口呆。
这些饶舌婆子一天过得可真够精彩的, 黄米胡同才多长啊, 出门三刻钟还在家门口打转, 难怪她出去一下午都转不回来。
要不是巧红出门和傅家被抓的时机太凑巧,她都要回去了。
巧红完全不知道有人盯上了她,她巴不得傅家倒霉,一路都跟人闲话,把傅家骂来骂去,还说主家闲话。
道:“对对, 是我家奶奶们路过遇见了。回来吓得虾米似的,路都不会走了, 成日打哆嗦,可怜得,晚上还做噩梦,一日要吃三四钱的汤药下去。……唉,她们哪里好意思说。……对的呀,不像太太你,铁骨铮铮的一条好娘,鬼上门都不怕的。”
这么说了一路,等走到蔡婆子家,巧红手上东西多得都拎不动了。
楚韵看到里头还有一小节火腿,这可不便宜。
巧红口干舌燥地坐下来道:“蔡美女,给老婆子看碗猪油萝卜面罢。”
蔡婆子可都五六十了,喜得起手用熟猪油炒萝卜,又往里加了点虾米慢慢煨,临起还给她撒了把葱花,饶她一碗浓茶。
楚韵远远地瞅着琥珀色的面汤,就没忍住咽了下口水。她吃猪油萝卜面时,蔡婆子给的可不是这个分量。
她都没想到,这巧红在外头竟然混得风生水起,看来人巧的不只是手还有嘴呢。
巧红舌灿莲花,捧着面吸溜着喝汤,最后只把炒萝卜和虾米挑着吃了,剩下的面将将动了两筷子。
楚韵看到这里就知道自己没来错了,那卖鲜鱼面的大爷说过。
傅家上下从姑奶奶到守门大爷吃面都只吃浇头。
如今杜家这个外来的山东妈妈儿也是这样。
那她的前主家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