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天下以孝为先,楚氏夫妇是有功的官家人,唯一的儿女想要回乡祭祖,自然没有受到阻拦。
杜容和主要干的事也是收集情报,一路过去还能打听下附近的官员有没有在做坏事,所以这份请安折上上去没几天,就有人告诉杜容和,——你交接完就能走了。
“老主子不让说。”杜容和直接推给大爹,道:“过几日儿子就要出去,这时候只怕不短,家里丫头先住三房吧,屋子不着急,慢慢让舅舅帮着找个好的。”
他没说要带楚韵一起走,说了人反而不容易走,干脆全瞒着,总不能他走不让媳妇送他。
这走不走的,等人跑了,家里还能不知道?
洪氏听得在心里哈哈大笑,她爽快道:“这有什么,兵啊人啊郎家多得是,小孩子奔前程,做父母的哪能拦?你们哥儿几个都放心,郎家院子大,等你们都有了,我和老爷一起过来把家里人都接过去住着,等你们回来,新屋子也修好了,不是两全其美吗?”
郎氏舍不得三个儿子一起走,听着说可以回娘家长住,疯话在嘴边转了一圈又让她咽回去了。
杜老爷盯盯这个盯盯那个,实在忍无可忍了,道:“不行!”
他不想做上门女婿!
他不可能做上门女婿!
想都别想他做上门女婿!
楚韵低头作小媳妇状,一副我什么都听丈夫的表情。
洪氏话说出来,就溜了,想把战场留给两父子。她客随主便,也遵守了一个优质客人应该有的德行,——把耳朵悄悄竖了起来。
要说三房夫妇赚了钱,谁最不高兴,在杜家非杜老爷莫属。
杜老爷对几个孩子是有感情的,不让他不会从筷子长就带着这些奶娃娃四处溜达,他只是过够了忍气吞声的日子而已。
对郎家对郎氏,他一句重话都不敢说,在外边更是一个屁都不敢放,难道对着儿孙他还不能做一个主子爷吗?
虽然杜容和要走是老主子说的话,但自己是他的老子,自然也是他的主子啊。杜老爷认为,只要自己说不能走,家里就连只蚂蚁也不能出去。
杜老爷吃不下了,看刚刚语气吓着人,他又笑着往回拉,道:“儿子有出息,做老子的也高兴,就是爹年纪大了,不知道你这一走,爹还有没有机会再看看你,唉。”
杜容和就告诉他:“儿子要去的地方是陕西,还不至于一辈子不能见。”
杜老爷哪里听得进去,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清晰的念头:一定要留下一个儿子,不然自己这个老爷是肯定做不成了。
第147章 二合一(昨天的补了哦)
洪氏来了一趟, 丢下十几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和见面礼,欣赏了好一会儿杜老爷阴不阴阳不阳的脸色才慢腾腾地带着丫头婆子回去。
她是贵客,回去时杜家的女眷都跟着送。这时倒用不着杜老爷了, 他毕竟是个男人家, 跑出来送女眷不像话, 以前杜老爷在家也没送过几个媳妇的妯娌什么的。
所以当看到杜老爷跟在后边走过来时, 闵氏和魏佳氏连带着几个姐儿都瞪着眼珠子往后瞟, 想着这才来一回老爷跟郎家可真够亲热的。
那以前人家不来是怎么回事?再一看杜老爷脸上的笑容说不出来的怪, 不像是送亲戚, 倒像是自家长辈, 带着一分小心劲儿。
难不成以前竟然是郎家没看上杜家?
闵氏魏佳氏眼珠子转了两圈心里就存着这事打算回去问一问家里老人。
杜容和作为唯一在家的成年小辈男人,这大舅母要回去,自然得他亲自送到家。
洪氏可不是什么傻子,一路上都在想杜家的事。
郎家是个大家族, 不似杜家, 除了清明节啥时候都清闲,这点洪氏都有些羡慕自己这个小姑子。
当年入旗时本家是把洪氏丈夫这一支逐出来了的, 所以明面上郎家跟杜家一样, 都是孤家寡人, 日子也难熬,可郎家人有本事,竟真弄了个不错的差事逐渐肥了。
本家在那鸟不拉屎的山堆堆里当山大王,说自己血脉纯粹、尊贵、每餐要牛饮巴掌大的一碗奶,吃一条鱼一块肉,想着郎老爷那边出去了, 肯定独木难支,不能跟他们似的吃香的喝辣的。
本家在山里躲了几十年, 年年靠着皇恩度日,不知怎么忽然有一天差点混成了关外满人。本家还以为这个是——我老家乃育龙之地的意思,摸清楚关外满人连奴隶都不如后,一大群人连夜把郎老爷这支添上了族谱,接着呼啦啦全部上了京里,说他们早就是汉军旗的人了,怎么会又是关外满人?
满人的天下对满人哪里都松,从此郎家本家大部分人都成了汉军旗的人,他们一人交点儿皮子肉干带着奴隶往郎老爷家里冲,可一进来就傻了眼。
郎老爷家的房子大得超乎他们的想像,人根本不用在外头打猎叉鱼,他们院子里甚至有个树影憧憧到处都是石头的小池塘,即便秀秀气气地跑着十几条鱼。
这时郎老爷曾祖母精心养的小鲤鱼,当场就让犯了职业病的老家人用树枝叉起来扛着走了。
这事儿至今都在郎家流传,洪氏头回听了简直笑得气都接不上来,可日子越过这些笑话存在感就越来越强,她也跟着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