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古代爱情>平沙行> 第9章

第9章

  倒不是因为徐青衡对义字诀掌握得不熟练,或者内力支撑不起而显出剑招不连贯或者疲惫之类的。
  若是简单来说,就是徐青衡使出了属于徐青衡的义字诀。
  最终,徐赋的长棍点了徐青衡的喉。
  然而徐赋却毫无批评之意,反倒是有几分欣慰。
  这样的表情,徐青慈觉得自己已经好久没见到过了。
  “不错,五行相克,却也相生。在义字诀中融合一丝信字诀的要义,倒是小成。”徐赋点了点头,“如是练下去,若能将五式相融,则为大成。”
  徐赋说完,又立马朝徐青慈道:“阿慈,拾剑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观阅!
  第5章 过剑
  论起剑招来,徐青慈倒也不是没有兴趣,但是也许是缺了根筋的缘故,又也许是根本没个师姐师妹的陪练,剑这玩意儿,她使不好。
  徐赋原本也考虑到普通长度的剑不太适合徐青慈,便特意打造了把比长剑短些,又比短剑长些的剑给她。
  有了一把特制的剑,徐青慈原本和稀泥的剑术好了那么几个豆沙包,但是根本上不得台面。
  徐赋在轻功上要求不太严,但是剑式上不太容得放水。
  准确来说,你可以天赋平平,举三/反一,但不得偷奸耍滑,草草练去。
  徐青慈同样拿起了一把木剑,先是站定,然后深呼吸了一口。
  她脑中急速掠过方才师兄们同徐赋过的一招一式,又想了想徐青衡那将义字诀和信字诀融合的一点巧妙之处,方才出剑。
  徐赋顺着她的一刺一挑又一削,见招拆招,起初基本都在防御,待觉得徐青慈动作还算稳当的时候,才有反进之意。
  旁边包括徐青衡在内的都觉得是如此,但是徐青慈觉得并非如此。
  她所能感觉到的便是,无论攻守,徐赋一直在用仁字诀,从未改变过。
  于是徐青慈便也从一开始的仁字诀改为了义字诀。
  义字诀剑法凌厉,出剑速度教其他字诀也要迅疾得多,但放在徐青慈的手上,已然慢了好几拍。
  但是如是虽慢了点,但是剑式虽有成规,但并无定法,所以也无伤大雅。
  而徐青慈除却出剑之外,步法同其他师兄截然不同。
  那步法虽不快,但同剑招倒配合得有那么个样子,一时间还同徐赋的仁字诀周旋了好些时候。
  最终徐青慈被挑了剑的时候,内心松了一大口气。
  “哪里学的三脚猫步法?”
  虽然从徐赋面容上看不太出来,但是徐青慈知道这步法大概还算得入眼的。
  “舅舅,无意间看别人使的。”
  徐青慈半吊子的偷师学艺虽不算得上是优点,倒也不能说是缺点。
  上回见了白如行和楚晔对招的步法变换,给她留下了不小的印象,于是她回来也就琢磨了那么会儿。
  但是估计四成的精髓还没领悟到,但是方才准备以义字诀破徐赋的仁字诀的时候,她觉得配上其间某些步法,瞬间使剑轻松流畅了不少。
  徐赋扬首:“那鬼步?真是不值一提。”
  徐赋估计前脚还没到蜀郡,就已经知道了白如行领人在平沙坡逮人的消息了。
  徐青慈内心也在瞎嘀咕:那鬼步的确不如传说中那般神乎其技,好像也就是跑得快点。
  “此番我去泉城,也见识了不少,听闻了不少。如今吾徐门,后生寥寥,内门弟子也就你们几个,如今这般,平沙五式尚未熟练,何谈出山现世……”
  徐赋一开始啰嗦,徐青慈又开始了走神。
  “……阿衡,阿慈,随我来。”
  “啊?”
  徐青慈莫名又被叫了,然后就被徐青衡扯着动了步子。
  吴响等师兄请了个礼,也自觉继续练剑去了。
  徐赋在前稳步行着,徐青慈和徐青衡跟在其后。
  徐青慈朝徐青衡挤眉弄眼,徐青衡只轻摆头,表示全然不知徐赋要将他们领去哪里。
  徐赋持着棍子在前开路,走的还是弯弯绕绕的小山路,一口气折了不少拐。
  徐青慈忍不住问:“舅舅,我们是去哪里?”
  徐赋回答说:“很快就到了。”
  待又行过小半里,徐赋便拨开遮掩小路出口的树杈子,一条细长的溪流呈于眼前。
  溪流中央有几块踏脚石,徐赋在前行过,徐青慈和徐青衡也跟着踏石而过。
  过了此处溪流,又见一道山涧潺潺,这里竟是一处荒草丛生的地方。
  “到了。”
  徐赋手中长棍点地。
  徐青慈从小在平沙坡这几重山上下打滚撒泼,对此处竟全然没什么印象,更不知这处荒藤掩映之下还有两面大青铜门。
  徐赋并未解释这是什么地方,只朝前走了几步,先握紧了手中长棍,缓抬至与头顶平行的高度,轻旋了木棍中点之处。
  那木棍忽地弹出机簧破开之声,两端同时惊出两枚铁针,飞刺入锁心圆孔之中。
  两道门上的两枚铜锁应声而断,尘封多年的大青门嘎吱而开,仿若在沉声低鸣。
  “舅舅,这是……”徐青慈一时间脑海里转过无数想法,最终定定地落在了其中一个上。
  “你不是要闯鬼门吗?这才是真正的鬼门。”
  徐赋缓声揭晓答案,徐青慈心中的想法也于此时印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