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赐金吾> 第12章

第12章

  若无身前事,早就当江湖夜奔。
  第7章 归涯第六
  林霁华拨弄着花簪后头的几点珠玉。那珠玉荡着,她垂眸看得出神。一抬眼,就瞧见铜鉴里头自己不施脂粉的半张面孔。
  花簪是李正德赠的,她这辈子却戴不了几回。若一切顺利,端王殿下顺利登基、将她策立,这小半生戎马便算有个交代。到时,这花簪合了时宜,也可戴它一戴。
  说到底,仅仅是个交代而已。
  “郡主,副统领已到了,且去见吧。”一个近卫在帐外道。
  霁华已吹熄了灯,起身冷冷道:“谁是郡主。”
  “督军。”近卫忙改口,待她撩了帐门出来,急急地行了军礼。霁华一身青黑袍,剑袖外束银护腕,右手扶持着腰间长剑,大步向前去。两侧军官皆行礼,将她拥至辕门前。
  稍远处,有马蹄声袭来,直到明火执仗下。胡伯雎与三五侍从翻身下马,行了礼,按着剑走到林霁华身前。
  他一个八尺男儿,比那女子高出许多,却着实感到被人压了一头。林霁华压根没抬头看他,侧身略略抬手,便先行向军营里快走去。胡伯雎大步跟上,道:“郡主召我,敢问何事?”
  “副统领与霁华相识久,背过黄沙咽过血,才捱到太平世。”霁华撩开军帐,辞了左右,便只是负手而立,背对着他,“我拜左将军后,为陕西行省三督军之一,然只我一人,无权可用,与你这禁军副统领更无从属之分。今日你来,霁华权当是你买了我几分薄面,在此谢过了。”
  “不敢。郡主同端王殿下情意深重,万事不敌二人,我来得倒多余。”
  “你也如此谨小慎微了。”霁华一哂,点了盏灯,吹熄余火,“怎么,孟观火身旁站得颇辛苦罢?他手段了得,怕是眼里不容沙子的。”
  “那臣下便直言。”胡伯雎拱手道,“若郡主欲求臣下为不利于侯爷之事,恕臣下手脚动不开,也难为那不仁义之人;再者嘛,京畿重地,兵防禁权,不纳私情......”
  “罢了罢了,打什么官腔呢。”霁华回身看他,笑道,“好啊你,我问一句,你倒要发高论。不过叫副统领平日擦亮些眼珠而已,莫疏忽了。”
  她随手抽了一封文书,掷到胡伯雎怀里。后者本是大字不识几个,亏得孟汀平日里教他,如今见字却还头痛欲裂。将那文书读了一半,他直接想触柱身亡。
  归涯司不经敕令,在终南山鸣钟重开了。
  “那许子觅,果然还活的好好的。”
  李鉴算是清闲了几天。说来也不闲,他翻了几天文告,将存疑处都抄录下来。孟汀将谢之问书架子一般放在他身边,自然知道他所作所为,象征性地拿他的病说了次事,便不再过问了。
  没几日,许鹤山就派人送帖,叫他上终南山。
  若说他李鉴的这一把算计能被冠冕堂皇地饰作存国仇,那许子觅的家恨可算得上光明磊落。先帝在时,用其父许昶为归涯司正使,直接听命于帝王,为其练死士。那会,三十禁卫军不敌一个安放在外闱的死士。
  然而崇宁国府事发,将为太子的嘉王尚含恨饮鸩自尽,许正使更被安上一个谋反之名,落得满门抄斩。
  许鹤山当时恰在云梦之地游历,闻此噩耗,便干脆坐地归隐,暗存隐痛。他平日对着秦烨,颇有一副跋扈张扬的作派,倒也不愧为当朝首辅的门生。然而一旦被触到此逆鳞,他便顿失了疏狂气。李鉴看来,许鹤山不像正使,倒像真死士。
  终南山一开张,李正德必然坐不住,这几日便会动作——但又不会过于显眼,只掩人耳目地行事。归涯司钟鸣,便是要叫散沙重聚。若能得当年十之七八,便算盛况了。
  当年,各路人马中身手上上乘之人都愿来归涯司。一来,司中升迁快,一进去就是官同指挥使;二来,俸禄也不少,逢丰年还有加石。
  这两样,现如今,许鹤山一样都保不了,如何能来人哪。
  李鉴给他打了几宿算盘,结果皆为一声长叹。孟汀晨昏时来见他,常常是煮茗时听见他边叹气边询问如今武官的俸禄,晓得他在想什么,偏不答他的话,笑道:“殿下倒也无需多虑。我内无家眷,亦不置幕僚。府中多养殿下一个,还是周转得来的。”
  “侯爷又逗人呢。”李鉴乜他,抬手拍了下他的护腕,“看许子觅送的私帖了?知道得太清楚,讲起来可就没什么意思了。”
  孟汀留心炉火,还未回话,便听他道:“不过于你处也住不了几时。”
  也对。年关一至,上元自然不远。
  孟汀心下一空。千里之外,他自然有心无力,够不到李鉴。而此刻这位殿下分明安坐在眼前,入九渊抑或登霄殿皆是一念之间。若作壁上观,李鉴必然仗着他的不愈疾,愈发不要命。
  孟汀舍不得。
  对着他没别的因由,不过是舍不得。
  “难却!”他喊了一句,眼见那少年奔过来,便一指炉火,起身寻了毳裘,又要找笔墨来书写。李鉴撑着面颊,另一手替他磨上墨,问道:“你写甚么书帖?”
  “跟殿下去见许大人。”
  “上终南山啊,好说,勿用书帖也。”李鉴扔下墨,一拍手,“惟孔方兄引荐为妙。若此公允许。多多益善,侯爷速速与本王上山。”
  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谢之问正煎着茶,听见厅堂外有人吆喝着备车马。猛抬头时,对面二人已然不知所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