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赐金吾> 第39章

第39章

  “那我们慢慢走进去。”孟汀侧过身道,“或者,我再背你一次。”
  那就,再背一次。
  李鉴将脸贴在他颈侧,卸了力气,浑身重量都落在孟汀身上。宫门一开,长风灌过来,他头一次发觉太极宫如此之大,台阶层层叠叠,似从天上来。
  孟汀走得慢而稳。身后的侍从、郎官不再跟过来,他们二人在猎猎的风里,穿过早春未散的氤氲水气,步步上行,至高堂之前。
  万寿节,众人休沐,朝贺全在宫外,此时并无早朝。
  李鉴忽想,若是这样一直走便好了。不必日升,不必高堂。
  “生辰不知还能过几个。”他轻声说,“孟汀,你要一直陪着我。”
  “少说些丧气的废话。”孟汀将他颠了一下,“回去好生歇着,待到元气回复,我陪你去登慈恩塔,看长安三万街巷,算是补你一个好寿辰。”
  今日出入此门,门外传言早已四起:雍昌侯跪雨夜、踏长阶,似是一心护主,却频遭帝王猜忌。一半虎符已收,就算是少年权臣也是折翼,长铗入手,要么继续锁在座下当疯狗,要么吞主血肉为帝王。
  而此时长铗在握的李鉴似乎并无此警觉。他将传闻与市人言语编织得当,自己沉在杜衡香里,做了个少有的长而宁静的梦。
  他独自站在一扁舟上。
  回头望,他发觉离岸不远;朝前看去,是白露茫茫的江面。
  船上没有樯橹,可谓是欲济无舟楫。远处似有欸乃之声,他抬衣坐下,任凭小舟穿过烟波,江浪在足底起伏,向空远处去。
  江心雾气渐散,他望见,另一叶渔舟。
  一个人立在船头,穿蓑衣披斗笠,浑身潮湿。靠近了看,李鉴才看到一张脸——他所相熟的孟汀的面孔。
  比他曾见的苍白,还带着点虔诚的稚气。
  李鉴有些迟疑,这样渔父打扮的孟汀于他而言有些陌生,不像方才梦外背他登高堂的人。他站起身来,对面的年轻渔父大梦初醒般跪下身,向上托起掌,接住李鉴落下的指尖。
  李鉴握着他的手,跨过了两船间的浩浩江水,站到孟汀身侧。
  “我不要你的剑。”他一站定,孟汀便抢着说了句。李鉴疑惑地皱眉时,一身蓑衣便披到肩头,屏去了周遭的雾霭。
  江上潮生,他索性在孟汀身后盘腿坐下,望青年理棹行舟。
  “君向时曾见我耶?可知我姓名?”他在梦中明知故问。
  “你是李鉴,李翰如。”
  “君又是何人?”
  “何必问我姓名。”孟汀挽着桨道,“我只是,来此渡你。”
  他讲得很沉静,李鉴却自他叩紧樯橹的指节上探出些别的。天风江涛中,他稳坐船头,望着不是侯爷也并非将军的孟汀替他行舟。
  如此,万顷茫然之上,水波也温和。
  船靠岸之时,他自行起身,越过孟汀,先一步上了岸。身子不可思议地轻捷起来,他看了掌心,没有伤疤。
  孟汀在他身后行礼,撑船要走。李鉴动了心思,自知这是梦中,便干脆放下了手,回身快赶了一两步,将孟汀的手臂抓住了。
  孟汀看向他,眼里有些错愕,连声说:“我不要你的剑。”
  “我没有剑,给不了你。”李鉴拽着他向自己拉了一把,把他拉下了小舟,扬眉大笑道,“如此,你愿意跟我走么?”
  “你还要我给你渡河吗?”
  “我不要。”李鉴道,“跟我走吧。”
  他拉着他的渔父,穿过一望无际的苇荡与沼泽,无车无马,一路前驱。直到烟雾尽散、朝阳华光布尽天地,面前是开阔得无边际的原野山林,再无川流。拨开一人高的蓬草,他望见,一匹白马悠然俯首,食野之苹。
  李鉴转身,将孟汀身上的湿蓑衣与旧箬笠都取下,笑着说,这趟请君上马,我来牵。
  不入宫城,不染是非。
  李鉴醒时,见孟汀伏在他榻侧,也已睡沉了。孟汀一只手覆在他背脊上,面孔枕在另一手臂弯,脸颊被炭火蒸得有些红。
  红得不正常,却叫他有了些人气。
  梦里的吉光片羽还留存了些。李鉴裹着被褥挪到榻下,孟汀没醒,手却还压在他背上。他此时精神大体恢复了,分出神来念及孟汀在冷雨里跪了许久,再背着他两进两出宫城,心中似被锐器刺了一下。
  这下欠大了。他思量着,孟观火这桃花潭水深千尺,此时还真接不住了。
  一时无法,他用被子将二人密密地裹起来,将孟汀的手捂着。孟汀似是半醒,不怎么自知地将他拥得紧了些,低声地喊李鉴,李鉴不答应,他再改口叫翰如。
  他面颊还是烫,定然是受了风。
  李鉴不动声色地点了信铃,命人取姜汤。此时雨早已停止,长安依旧,宫中大小事物繁杂照常,不多不少一例姜汤。
  只是李鉴想得有些渺远。
  他依在未名的爱人心口,摩挲着掌心的绷带,眼中尽是梦里空阔无边的原野山林。
  【作者有话说】
  个人认为李鉴对孟汀态度完全转变、放下心防实在古原跑马后。
  这一章的梦参见伍子胥的故事,渔父拒剑。参考冯至《伍子胥·江上》,这是一个核心意象。
  第24章 远游第二十三
  “不可能!”李群青在帐内叫道,“这绝不可能!”
  巡盐使挑了帘子进来,叹气道:“李姑娘,这信报就是自京城送来的。老朽几十年用这一个线人,传讯还从未有差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