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你往这里搬,离我又远了许多。”他低声笑道,“我以后不来见你了。陛下要召臣,就回太极宫。”
最好回退园,他心里想。
“等许鹤山五月回来。”李鉴就着他的玩笑,推了他一把,抽身去看火炉,“怎么,我还喊不动你了?吃了趟喜酒,不会真把自己搭进去了罢。”
“这倒不至于。”孟汀替他将炉火压了,先斟了一杯尝温寒,“林伯祯果真同我见面了。你猜如何?他虽不交什么底,却竟然想将霁华安危交付于我。”
“什么!”
“哟。”孟汀看了他一眼,“陛下莫不是醋了?”
“不是,不是。”李鉴定了定神,替自己倒了一杯,“郡主已入端王府,交付谁也轮不到交付侯爷你啊。莫非有什么渊源,是李某不知晓的?”
“确实。”孟汀道,“我十七岁前都随父镇守云中,与胡伯雎、林霁华少时相识,沙场浴血,棋柝联句。那林伯祯,同先考也算故交,能说上一二句话。”
“那便说得通了。”李鉴点头。
李正德给林伯祯如此位高权重,实则是同登巍巍高楼,不知哪一刻便倾覆。林霁华虽同登此楼,毕竟牵涉不如其父深,若要苦海回身,也是有法可想的。
“林伯祯这个老狐狸,看出你此刻决不会笃定地站到端王那边。”李鉴饮了酒,道。
这样也好,戏还是一步步做才显得真。
他靠着火炉烤了烤手脚,回身去将一个小木箱抱了出来。那里边是三月中与许鹤山及巡演王御史往来的奏折、信件,每一件上都有李鉴用朱笔做的标记。
“他们马上就要到三吴之地了。”李鉴将箱子打开,抽出前几日的奏疏,“江宁、延陵、姑苏、湖州,乃天下第一税源。而何平明查账目后,也称是此地延陵萧氏、江宁谢氏最生疑窦。”
“这事怎么查?我等在明处,恐怕人家早有防备。”
“王大人是王大人,子觅自要另辟蹊径。你若想要了解其中细故,我一会带你去一处地方。”李鉴执着酒盏,碰了一下孟汀手中杯,“话说回来,那私宴之中可还有什么事?”
“这倒没有......”孟汀顿了一下,微皱了眉,“不过我有一事不解,霁华为何私下称端王为二郎?”
“皇叔有两子,李正德排行第二。七王之乱时,等我父皇赶到洛阳上阳宫,只剩一地焦土、一个幼子和一把长平剑,皇叔头颅已悬于应天门上。那长子不知所踪,大抵是......”李鉴抬眼,“化为飞灰了。”
世事亦如此,不袒帝王家。
“走吧。”他拍了拍衣衫,站起身来,不想衣袖被人拽了一把。李鉴只是一呆,便被人捧着脸颊讨要了个药酒味儿的吻。
他脸热了,嘴上不饶人:“喝这么点就醉?”
孟汀不搭他的话,替他将薄纱斗笠带好,动作轻缓地捉过他覆着薄疤的那只手,笑道:“要带我去什么地方?现在就走吧。”
李鉴说着要自己带路,却也在颇恼人的雾里时时驻足。他也没来过终南山白石峪几趟,偏偏有副指点江山的气度,踩着乱石与芳草到处撞,且信心十足地对孟汀说,很快就到了。
孟汀倒希望李鉴走得略微慢一些。
无需赶路般去赴那东瀛人口中不得善终的命数,只是在仲春,走过万山横素。
如此,他也算,占得人间半春光。
【作者有话说】
一编:不知道为什么,写木头和霁华私宴相见的时候感觉木头是她前任;写木头对着小二犯贱的时候,他们俩又有一腿(百搭木头属于是)
二编:希望大家珍惜为数不多的正常xql日常(
第28章 海道第二十七
走到一处崖边,李鉴停了下来。孟汀原以为他又要若无其事地回身换路,目光越过他的肩头,竟一时恍了神。
这终南山谷之中,居然还有一个城镇。
“这先前有子午道,涪陵荔枝经此道,只需三日便到长安。后来武关道通,子午道逐渐改为百姓所用,周围便渐渐聚了人。”李鉴用手指点着道,“这是子觅从前与我说的。”
子午道。
这已经是个很遥远的称谓了。
他们自崖侧石道上一路下去,路遇几个砍柴翁。那些人负着沉重的柴薪,在狭窄的边道上躞蹀,望向他们时便道:“午炊将歇了,二位司吏速速速。”
“很少有外人会进子午道,因而世称此处为小桃源。”李鉴回身,轻声对孟汀说着,“一般来此的生面孔,大抵都是归涯司的人。”
石道的底部落在一线天之下,周围有些昏暗。复行数十步,果然豁然开朗。
二人越过一头正在俯首吃草的黄牛,自薄田梗上过去,入了砖瓦之间。炊烟仍不少,已有人抱着农具坐在石街旁谈天,清澈的渠水从人脚下奔过。他们也不看这二位生客,自顾自饮酒或睡去。云天外有人吹折杨柳,听其声色,似是胡笳。
向镇子中央去,眼前开阔起来。渠水都汇入一方八卦潭,而那潭后立着一座三进古屋。绕到正门前一看,其门前上书四个斑驳大字:“谢氏宗祠”。
“这件往事,说来话长了。”
明帝驾崩,遂发七王之乱。京畿之地,烽烟四起。开国之时,天圣帝曾令天下豪族尽迁入长安,此时一朝祸起,各世家先后仓皇出奔。谢氏一门出了长安,来此绝境定居,以待时局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