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豫天下,十三大姓,二十四豪族,犹如大厦之柱,每家手中都握着筹码。账目疑窦只是一方面,李鉴在乎的,是他们心归何处。
假若先前猜测成真,李正德确实通过林伯祯暗中染指天下盐税,使得世家大族将税钱直接供给给端王府为不轨之事,那这五湖四海实际上已布满端王一党的爪牙。
江宁谢氏、延陵萧氏这样的士族,在三吴之地根深万丈,枝叶伸入人间各处,遮过长安。如果他们皆筹码压在李正德身上,那帝王李鉴所统领的江东乃至整个大豫天下,不过一具空壳。
而要主动破局,只有从小处入手。于江宁之地,所谓“小处”便是何谢故交,顺着此线,能攀入谢氏深庭,再尔争取江宁乃至三吴。
李鉴以查账掩巡盐,以巡盐掩此事,环环相扣如此。
有些真话光靠问是不足的,必然要以身相探。而三吴之地,其水深浅不知。左右想来,最宜做此事的便是远离朝局又手握归涯司之权的许鹤山。
而此间缘由,李群青一概不知。
她年纪十五六岁,身量纤薄落足无声,是别人比不上的。许鹤山在下边擦了火折子,她已自二楼外廊跃到屋顶上,伏在瓦片上。
午夜江宁万家灯火,街巷无人,李群青缓缓立起身,于风露之中,望向脚下没入夜色的孤岛。她眼观八方,转述给许鹤山,后者以秋毫笔在纸上绘图。
五进,二十四间,院中植银杏。堂屋一座,微有灯火;两侧厢房,十间锁九。
这间正堂——或者说,谢家旧宅,竟然果真无一个谢家人居住。
“好蹊跷。”许鹤山喃喃道,“我一进门便发觉……”
他猛地噤声。院中有火光闪过,他抬手灭了火折子,倚在栏杆边往下看去。下边一个灯笼晃过去,那管家巡夜,走路没有一点声响。
李群青也瞧见了。她顺着檐头翻下来,手略抓空了些,被许鹤山在下头接住,自半开的窗中塞进厢房。
他分明没正经练过武,臂力却不小,这一把送得很轻松。李群青滚身到一侧,听着许鹤山摸黑进来,一盏灯被递到身侧,亮色晕开方寸,照见许鹤山提灯的那只手,腕间薄薄一层肌肤下筋脉分明,如铁画银钩,力透纸背。
她走了片刻神,想:怎么有人这样白。
外头脚步声过来,她吃了一惊,将那灯柄抓到身侧。一个人影映在窗棂纸上,停驻片刻,又立即湮于无光处。
“是那个管事的。”许鹤山低声道。
第二日管家带了些饭食到厢房前,见李群青正抱着剑坐在门口,似闭幕小寐。他不敢多看,进了屋内,问许鹤山道:“昨夜睡得可好?仆中宵巡夜,见你们屋中灯未灭。”
“是我在读书,书未毕,先见了周公。”许鹤山笑道,“前辈见笑了。”
那管家将几样餐食取出来,摆在几案上。许鹤山在一旁留心他的面色,忽听此人问:“你们昨夜,出过厢房吗?”
李群青霎那间将眼睁开,抓住怀中剑,听许鹤山从容道:“未曾。”
“切莫出去。”那管家在他耳侧道,“后生,你知道为何此处不住人吗?”
许鹤山心里不屑,却装作吃惊地瞧着他。
那管家缓缓直起身,朝外头大亮的天光投去一瞥,说:“这个正堂,不干净。”
【作者有话说】
明天就回家啦(开心)
大学的离谱必将成为写作素材(bushi
第30章 英物第二十九
“不干净。”李鉴挑着信纸笑了声,“你看吧,人间无解事,皆托鬼神言。”
三彻坐在他一侧的蒲团上,安静地盘着檀木珠,听着李鉴将信翻了两三遍。在那木料细碎的摩擦声中,他垂着眼,也可感到李鉴略带惊疑地出了点声,随后凑到自己面前,将那信纸张开,道:“师兄,你知道何处不干净吗?”
“你不是向来不信那些鬼神言吗。”三彻睁了一只眼看他。
“子觅将那谢家正堂摸了一遍,发觉这是一户空宅子。问了市井,才听闻这江宁谢氏早先有分家之说,虽然后来不了了之,许多人确乎住到了西洲门外。这谢家正堂,是谢海道自长安归去后住的。并且……”
他忽地不说了,还是小时候那副吊人胃口的狡猾样子。三彻见怪不怪,作势要抢他手中纸张,李鉴一招推手化去了。俩人各靠一只手过了几招,三彻岿然不动,自瞧出李鉴略有些疲态,不动声色地收了手。
他抬肘重捡了檀木串,道:“并且,谢海道将自己的衣冠冢建在谢家正堂之下,而尸身葬于东山。”
此举确实叫人摸不着头脑。
“师兄怎么知道?”李鉴嘶了一声。
“谢公遗文,我曾读过一二。”三彻道,“听师父讲,后庭应当还有碑文。”
“师兄好记性,我从前竟然不知。”李鉴叹道,“许子觅写,他清夜暗入庭中,方见那旧冢与碑文。前半面是师父当年亲自撰写的墓志铭,后似是一句偈语——来去不生灭,风露立中宵。”
他诵过偈语,却不解其中意,收敛着声色等三彻来答。这时,那门被敲开,一个司吏进了斋房,匆匆行过大礼,到李鉴耳侧言语几句。李鉴眉头渐紧,挥手将那人遣出,回首将书信叠好,欲言又止地望了三彻一眼。
三彻以执佛珠的手做了个“请”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