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此乃江浙行省、辽阳行省所印。”他道,“还请司务看看,这够不够算到户部头上。”
司务惊诧道:“你竟然还活着!”
这话听得胡伯雎一怔,拿眼去瞄何昶。
何昶不答他的话,将那空印收入怀中,向胡伯雎、萧谢二人款款行礼。胡伯雎一挥手,令人将那两个户部官员押了下去,回身道:“封了户部之所,此间人皆不得进出。”
话毕,他再向身侧三人道:“各位请随我出去。”
长安五月,中午时已然有燥热之感。
何昶踏出户部,整个皇城又开阔起来。他长吁一口气,再回首看了那府库的高门。
一切从此始。
脚下是皇城中轴,一直向外延展便是朱雀大街。顺着走下去,入平康坊,就是何昶的家。若今日不过寻常朝会散,他此时定然三步作两步,去问王安人滚灯可做好。
他向那长道尽处深深望一眼,回过身,快步登高堂。
【作者有话说】
好好好 全英四千+大作业 大创开题模政结项 文献综述安全报告
感觉马上要过去了(bushi
第38章 卷收第三十七
尚书府的大门被破开,兵卒鱼贯而入林府。一中郎将在前,高举圣上手谕,喊道:“禁军奉命搜查!”
两侧肃立的将士间,孟汀扶刀疾步入府。
“林伯祯呢?”
“在正厅里,已经制住了。”
“把门关上。”
“是。”
身后传来沉重闷响,惊落数片榴花。孟汀随手将鬓上的那片红撷了,握在掌心中,遂即登入正厅。
林伯祯高坐堂上,颈侧架着横刀,见他来了,勾着唇角冷笑一声。
“没看出来,陛下还真是信你。”他道,“是老朽目光短浅了。”
“世伯。”孟汀做全了礼,淡声开口,“空印之事已成大案,您尚未经审讯,未曾被定罪。今日小侄前来,只是请您走一趟。”
林伯祯看向他,尽力地掀起眼帘,那浑浊近灰白的目中竟可清晰地映出他的脸。
“想不到你的傲气,也有搓磨尽的一日。”
孟汀没有答话,将手一挥,左右上去将林伯祯架起来,往外走。刺目的光逼进来,那老人费力地抬袖遮挡双目,经过孟汀身侧时,于袖底低声道:“莫忘我所托。”
孟汀立在原地,握刀柄的手用力一抓。
林伯祯却走得毫无犹豫之意,没入天光之中,扔下一室暗沉。孟汀回神之时,要跟上去,思绪却远了——那时他父亲战死,他被召回长安袭爵,手里只有一封拜帖,便是父亲战前亲笔写给林伯祯的书信。
命运往复交错,终又如此。
何昶同胡伯雎上两仪殿时,同李正德擦肩而过。这位殿下仿佛受了天大的辱没,带着一队走卒自正道前走,也没人敢阻拦。
胡伯雎低声对何昶道:“我想不明白,陛下明明随手就能杀了他,为何拖泥带水?”
“将军说笑了。”何昶道,“杀一人易,理千丝难。况且,在陛下看来,让他死是太便宜他了。”
胡伯雎没听明白,讪笑道:“何兄果然是文化人,我竟听不明白了。”
登了大殿,有人引他们向殿后去。何昶从未进过此地,只因两仪殿向来是帝王见贵胄要臣的所在,他今日恍恍惚惚地便上了殿,在其中一走边有些惴惴不安。
见到李鉴的那一刻,不安却被剥离了。
他一向以为李鉴是天生的龙种,即使是初见时的雪夜,李鉴在斗室中一身素服地盘腿坐着,都有些不怒自威的神态。可今日与殿阁中再见,其人红衣束发,倚阑干前,温润眉目竟将此地的肃寂冲融了。二人在他面前一拜,只觉阳光熨贴地落在身上。
何昶也不难看出,李鉴是真的高兴。
胡伯雎将那几张空印奉给李鉴。李鉴拿过去看了,对着几张白纸研究得很仔细,问了些账目相关的问题,何昶一一对答了。
李鉴将那空印纸递给身侧郎官,吩咐其转给御史中丞,以待三司会审,回头看向何昶,道:“何参议这几日受委屈了。”
胡伯雎道:“听闻何参议差点遇险。”
“这又是怎么回事?”
“微臣于床铺上以被褥裹为人形,又求二位不知情的使君替微臣打开了门窗,放微臣出去。”何昶道,“翌日宫中走水,烧了户部的后花园,连同单单我这一间厢房。”
“这要灭你呀,代价也够大的。”
李鉴玩笑了句,三人一同捧腹。何昶其实笑不太出来,只附和着。
胡伯雎又同他禀报了今日长安外巡营之事,李鉴听过,放胡副统领继续去点兵了,将何昶留在后头,握着他的手道:“何年兄,此事将了,寡人先行谢过了。”
何昶被他这一声年兄叫得毛骨悚然,俯身顿首道:“微臣不肖,岂敢言与天子同榜,万万担不起陛下这年兄二子。”
李鉴坐在栏侧,垂眼看着他的发顶,面上没什么表情。
何昶有时太软了,恭谨而近乎懦弱,他很不喜欢。但有时,这个人的勇气又出乎他意料。先前李鉴已得了消息,知道林伯祯要来将何昶封口,便暗中给何昶送令,何昶一口答应入户部厢房作内应,差点死在火里。
他也从谢之问的信报中知晓,何昶已把妻子托给退园,写了和离书,作了诀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