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赐金吾> 第116章

第116章

  李鉴不置可否,替他笼了个发髻,伸出手去。孟汀将紫金冠递给他,感到那金簪入发,轻声道:“幼年时,还见过我娘给爹束发。”
  闻此言,李鉴一顿。
  “那侯爷想必是思念他们的。”
  “永志不忘。”孟汀直起身来,“不忘,不在于睹物思人。我爹说过,万事逐流水,人总要往前走。就算身上已然没有一点来时的留念,只要我还能提刀、还能上马,就永远是他孟扶桑的儿子,是将门忠烈之后。”
  雍昌侯的烙印,是刻在骨里的。那是比任何信物都更为恒久的传承,是为天责。
  “若有朝一日,战乱再起,”李鉴平静地道,“你会愿担孟家的责,回到来处吗?”
  孟汀不明白李鉴为何问这个。
  可他心中,一直有个答案。拉过李鉴的手,他望着那双澄明似镜的眼,恳切道:“会。”
  【作者有话说】
  vocal怎么又酸啦!下一章赶紧乐一乐罢!
  第76章 谶谐第七十四
  骑马回城的路上,秦烨越想越觉得奇怪。
  李鉴莫不是有点什么事,瞒着他不成?
  他把许鹤山往终南山下一扔,头也不回地打马回去了。一路穿林,木叶如蝶翩跹,时时落在肩头。秦烨在江陵戍守,许久没这样一身轻捷地在林间跑马,只觉得新鲜。
  这长安是不常来,他竟也成客了。
  于蹄声中再回想起方才席间的话,他的思绪自身侧纷纷叶拽回李鉴身上。这次李鉴赚他入京,说是因为身侧缺人,听着倒也合理。不过李鉴疑心虽重,但也不至于找不到人来用。除非,他最近要做的事儿,对旁人不可说。
  他们打小如手足,秦烨还要比李鉴年长一些,却看不清当今陛下眼里究竟有什么。
  到了朱雀门,他先下了马。宫里已有人在此处等候了,他向那些人交了自己的牌符,一身布衣,向大内迈步而去。
  这宫里真大。
  秦烨少年时来过几次。当时并不能随意走动,他跟着秦大介,抬起眼却不见青天,只能看到满座衣冠。
  此时,他跟着宫人走过宽阔的石坪,见有人在洒扫,有人来往着传送文书。他想得很远,念着,若此时自己再和老爹一起进宫,自己往旁边一站,想必是要比秦大介高了。
  这一路走得恍惚,引路者停下时,他差点左脚绊右脚摔一跤。面前是一片池水,远处枯山堆叠、银杏连片,负有澄明天色。
  “阿烨。”李鉴转到他身侧,笑道,“看了一圈,你想住在何处?”
  那宫人行礼后离开了。秦烨松下来,摆着手笑道:“住哪?当然是住陛下甘露殿的悬梁上了。既然召我来,那我必然尽职尽责,给殿下照顾好了。”
  李鉴面上似乎闪过一丝局促。秦烨没看真切,有些疑心地停了一停,李鉴却已恢复如常,淡声道:“你自己不挑,那我一会给你做主了。来吧,陪我走走。”
  “陛下果然还是闲不住。”
  “这么好的秋天,难不成叫我天天在那批折子?”李鉴弯着眼道,“你看那一处便是山水池,山水池外又有小阁楼。我们所在,是为千步廊,乃明帝所修建,缘池半周。往东北,将至大明宫;往西南,即是功臣阁、凌烟阁。”
  他一一说来,尽数家珍,仿佛只是在带许久不见的友人看新院子。
  “陛下真是富有天下之大啊。”秦烨叹道。
  “这话不真。”李鉴回身看他,“我有的,不过是这个空笼子。天下之大,山河之远,见者有份。”
  “可若按你所说,这古今君王打江山、守江山,又是为何?不是白费力气嘛。”
  “怎么算白费力气!”李鉴笑起来。风叶鸣廊,一叶银杏飘过,他以双指捻来,将其平置于眼前,瞳孔中映出那灿黄。秦烨也望向他指尖,他却略一用力,将那黄叶碾作齑粉,凉风一过,便将那几点金掠去了。
  “天下安和,才有一隅给我容身。”他道,“阿烨,我终要做那世间人。”
  秦烨一愣。
  他自觉,同李鉴是有些生疏了。
  “阿烨,我有一事,不知说与谁听。”李鉴垂下手,“这件事,钱夫子、许子觅,都不会再帮我了。”
  他也不想告诉孟汀。
  假若因此生发出什么祸端,虽说不至于无可挽回,却一定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这次,他绝不能再让人为他的谋划而作无谓的牺牲。
  “狄道大捷,来得蹊跷。”
  “陛下是说,此战功有诈?”
  “不是。”
  李鉴望向那微起涟漪的山水池。
  “我观先前诸战报,白水关等战役,打得都很艰难。我朝在西境的军队,都称不上最精良——你知道,我朝禁军为精,厢军优劣参半。此番西羌来犯,绝非游寇作乱,而是有预谋为之。如此轻易地在狄道受降,很蹊跷。”
  “那边的战况,我也有了解。”秦烨点头道,“光一个白水关就打得那么吃力,狄道可是大要塞,怎么可能半月即下!”
  “再者,今日长安不太平。”李鉴低声道,“端王失踪,我怀疑......”
  他皱了眉,看向秦烨。
  “或许是我忧思太过。可所相非相,而凡事间自有联系,非眼观便可得其实。”
  秦烨被他绕得有些晕,但还是连连颔首。他能听懂李鉴的忧思,便问:“那接下来,陛下打算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