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如果孟扶桑尚在,绝不会如此。
那日清晨探马来报后,孟汀同诸将商议后,当机立断,决意分兵五千戍守甘州,再五千探往瓜州,其余四万中军北上。
行过居延海,风沙忽至。
三月将近,塞北的天仍寒。先前纥干说不太会下雪,他如今有些疑心了。
行军不得,只能临时安营扎寨,他在帐中理了理思绪,将该写的军报写完,遣人送出。在门帘侧,他望向东方,不觉面上落飞沙。
与军报一同送出的,还有一封手信。
他有些预感。面前是一场恶仗——对大豫而言,更是对他孟汀而言。君子死国,他祖辈父辈都为此天责而战,死无全尸、不保余年。他继承了来自先辈的尊荣与重负,天生握刀枪平战火,身后是苍生,苍生之中是他的爱人。
他嘱咐送信之人留在长安、不要回来。万一传来他战死的消息,再将那手信给李鉴。
“臣恐与陛下永诀矣。”
这是他信中第一句。
少年时就一眼记下的人,爱到如今,孟汀很知足,也忘记去探问李鉴究竟爱他几何。他忽视李鉴面上的无心无情,凭那许多不为人知的瞬间确认那一怀风雪曾属于他,甚至庆幸——厮磨一年,倘若李鉴用情尚不算深,就算自己死了,这负心汉悲伤半载,还能独活。
长安有胡伯雎、秦烨与许鹤山等,都是可信之人。禁军易帅、金吾易主,换人便是,磨合一阵,便又复无恙。
想到此,他点着眉间笑了。
一想到李鉴,他就难以自制地将近乎不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全都搬出来,去估量自己与李鉴是否能承受。
七年解一梦。
他不愿梦醒,却也怕睁眼时此命将终,更怕怀中人醒时扑空。
将眼一闭,孟汀方将思绪按住,抓在手中的门帘被人用力扯起。朱允进帐就差点撞上他,吃了一惊,急忙抱拳,而后道:“请大统领随我来。”
“有异常?”
“有人要见您,是从云中来。”
孟汀太阳穴间一跳,仍从容地拿了一柄佩剑,随着朱允走入风沙中。一匹高头大马立在中军帐外,孟汀走近看去,见那马匹的尾巴与鬃毛都已烧焦,皮表似有干透的血渍。
他一入帐,方拽下掩口鼻目的面纱,一人便拜倒在面前。
“末将卢鸣涧,拜见大统领!”
朱允看向孟汀,有些意外地见他低眼看着那位将军,眼底透出惊异之情。
“云中有祸乱。”
卢鸣涧身上本负伤,一路过来,皮开肉绽,却拼命抓住孟汀的靴子,身子不住地抖。
“端王旧部要造反......云中要守不住了!”
孟汀俯身拉住他,连续道:“叛军多少人?战况如何?除我处外,可有其他援军?”
卢鸣涧吐出一口血,缓缓摇头。
“朱允,传诸将来此!”孟汀回身一喝,朱允得令即出。他转过头,只觉臂间一沉——卢鸣涧已昏死过去,口中血不断溢出。
帐外风沙之中,角声乍起。
【作者有话说】
省流:李正德狼莫声东击西打云中
第97章 愈之第九十五
云中暴乱之事,千里飞度入长安。
许鹤山匆匆从内阁抽身到东宫,眼见一大群臣子跪在光天殿前,那阵仗将他弄得一愣。一个宾客迎面过来,见了他便拜,道:“许大人,殿下不在东宫,正在陛下身侧。”
“好。”许鹤山定了定神,“这些老东西,是在作甚?”
“他们么,做做样子。”宾客轻描淡写道,“求长平殿下退储君之位,让位于端王——李庶人的男嗣......堂上明君,殿中悍臣,许大人莫怪莫怪。”
这群人精,正是看准了李鉴被云中祸事所困、无暇抽手,到东宫面前来弄下马威。
“那就让他们多跪会儿。”许鹤山冷笑道,“反正天也回暖了,就当强身健体。”
他转身朝两仪殿奔去。
李鉴将手落在群青发顶。
身侧还有许多人,他平日里鲜少当着他们的面流露出那不该存留于帝王身上的、带着人情味的温存。
“储君监国。”他叹道,“长平,亲贤臣,远小人,从良言,成你所求之业。”
李群青眼里的喜色已被猝然冲淡了。她不敢信李鉴再前一句话,一把抓住他的手腕,颤声道:“皇叔,你说什么?亲征?”
“是,亲征云中。”李鉴说,声音里带着疲惫,“我意已决,不必再问。”
他话音落,殿中的云中旧部接连跪下。
“陛下,末将请同往!”
“末将愿往!”
李鉴将手抽了回来。
他看向那些将士——能够想见,他们当初跟随孟扶桑时也是少年,渴望为国为家征战,愿戍守边关、不作望乡之词。今日再称“云中”二字,有人鬓星星,有人身已死。
“多谢诸位。”他淡淡道,“烦请诸位招旧部、放军书。若有人不愿再为国赴死,那也无妨——这是寡人的决定,无需他人不情不愿地为此丧命。”
“我麾下三千人,皆是云中旧部。”一人高声道,“他们已请愿于末将,誓死追随陛下、为云中一战!”
“善。”李鉴垂眼莞尔,“已足够了。”
待那些将领出去,他站起身,衣袍被跪坐在地的李群青一把扯住。李鉴眸光闪烁,轻叹一声,低下身来,认真地望着大豫的下一代帝王道:“群青,你难道不想问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