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小安乐郎在母亲的怀抱中睡得很熟。李群青将他接过来,垂眼看向那孩子的眉目——还没长开,却能看出来这双眼也是吊梢眼。那一刻她心绪万千,仿佛是从烈火与厄运中捞出一轮小月亮,这月亮映照着李鉴与她破碎的运命。而这一回,月亮在手中,完整如初。
光天殿前,那些来求她退储君位的臣子还没走。眼看着时辰到了,样子做足,其中几人拍着膝头的灰想站起来,就见自殿中走出两个侍者,其后是林霁华。
她冷冷望了他们一眼,按着赋权剑离开。
他们正惊得哑口无言,只见李群青一身红袍紧随其后,将长平剑刷地出鞘,提着那三尺青锋杀出来了,寒光刺得众人俯首。她一手握剑,另一手抱着一个襁褓——不用看就知道其中是那个男嗣。
“明日起,我来监国,东宫问政。”她抬剑扫向面前每一个人,“有何疑议吗?”
无人敢出一声,全埋着头不看她。
群青见他们都不动,只得回想李鉴平日里对付他们的神态,冷声道:“滚。”
很快面前空无一人,只余殿前冷月光。
她叹了口气,抱着李昭昭在石阶上颓然坐下来。她的这位小堂弟不知什么时候醒了,也不哭闹,睁着一双尚未染尘的眼睛看她,不知为何笑得很欢。
“一切劫波都会渡尽罢。”
李群青喃喃道。
【作者有话说】
如果以后写《赐金吾》的同系列古耽,零昌从死人堆里捞出来的小杂种和被两个小李捞起来的小月亮可能是主角,,,写这一本的时候太仓促了,反而写着写着出现一个更成熟的想法,但很后悔这一本写不出来了……
酝酿两年再写吧(感觉像是挂科重修
抓住胡汉一家这个概念和冲突,,,被家人爱大的小殿下和被揍大的将军养子(我流阳光快乐小狗和阴暗批!!!
咳咳但下一本还是《不仁》求预收hhh
第98章 雪满第九十六
李鉴别宫阙时,长安道上落花飞似雪。
他第一次披盔戴甲,有些不习惯,暗自佩服孟汀被这铁浮屠压着也依旧来去自如。昆吾刀在他腰间,他翻身上了白驹,手握住缰绳,回眼望见身后众人。
许鹤山不在,钱穆未能来。
李群青代李鉴宣军誓毕,走在他马首侧,奉上长平剑。
“把这个带走吧。”她道。
“陛下。”二更遥遥在他后边道,“我说,你已经可以用剑了。”
“不用。”李鉴笑着推开长平剑,“小师叔已经有一把刀了。我不在的日子,要果决于事,实在不行就问子觅。你想做的事,一定能做成——若我一去不回,山河之重将皆负于你一肩,群青,你可曾怨我叫你睁眼看世间、拽你上九重天?
“当然不怨。”
李群青持剑,忍着泪向他拜下。
“这已经是群青最好的运命了。”
李鉴拂去肩头白梨花,抬眼看向那些伴他立于长安的故人。秦镜如与胡伯雎同立马相送,他向着他们遥遥拱手,再对二更、何昶皆作平揖,高声道:“我去也!”
“何时归?”二更笑道。
三彻与李鉴同去云中,此时坐在马上,向李鉴合十道:“到时辰了。”
李鉴勒马,看向身后。
“不必归!”他大笑,“何须归!”
说罢,号角一声起,三千人马如百万师,出于长安道。李鉴身侧是林霁华与三彻,其后随云中旧部,头顶旗猎猎,花落如白雪。前几日寒食节,接着便是清明,他去钱穆陵前祭奠,那处的白梨也是这般好,浸湿在纷纷细雨里。而今日,确是清明之后难得的好天。
可青天之下,雪满长安道。
急行军六日,出河之北,兵马暂歇。
林霁华摆白米堆的手法已生疏了。她立在帐中,久久地凝望舆图,再以米聚成云中郡的山川。大青山,西河,云中城关——一处处名称,至熟悉也至陌生,是她年少颊上血,亦是今日心头霜。
李鉴从前没见过白米堆,在一旁看着她摆弄,微皱着眉道:“这些米不会坏吗?”
“这些白米用特殊的草药水浸泡过,可长久不腐烂。”林霁华道,“从前在云中,常常是就地取材、以黄沙成盘布阵的,米粮太珍贵,铺一盘也要好几石。”
李鉴默了默,道:“今后都复用沙盘吧。”
他从未经过干戈,知术业有专攻,便在一侧看着林霁华等诸将摆小阵、论前线,意在学些书斋与史册中学不到的东西,亦不干涉他们具体的决策。这句“复用沙盘”,是李鉴下意识出口的要求。
“其实也不少这几石米。”林霁华犹豫一下,道,“不过,陛下说的对。纵是太平世,不可忘云中。”
这是先帝李长卿在孟扶桑陵前的话。
他当时必然也不会料到,在他身死后不足二年,云中烽火又起。
思绪及此,李鉴蓦地笑出来。他生得美,不看一身甲胄,那面孔一带笑意就无端显得天真,只在眼梢里带着几分冷冽。
“再行一日,就离云中不到三百里。”
诸将退出,林霁华一人留下。她不看李鉴,将旗帜摆放好,就听李鉴在她身后用话家常一般的语调道:
“阿姐,我本是打算杀了你的。”
林霁华手腕一滞,猛地回身,对上李鉴方看向她的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