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最后,惹事的酸儒被学政以“有违太祖遗训”、“构陷忠良之后”的罪名夺了功名,算是结束了这一场闹剧。
其三是轰动全国的公主“娶妻”之事。
大长公主乃太祖嫡出幼女,亦是当今皇帝的姑姑。她三岁习武,乃长白山凌霄道长的唯一亲传。后来还成了宗师。
战乱起时,她仅十岁,跟在大兄身边去了边境,十四岁时本朝立国,她继续领兵随兄长姐姐们作战,一生战功赫赫。
新朝建立后那些年,烽烟四起,军阀林立,为了平定乱世,朝廷两线作战,所有成年的皇子皇女都领兵征战沙场,她这个最小的女儿武艺不凡,也早早地独领一军上战场。
有一次,公主回京,发现驸马偷偷将一江南歌姬藏于外室。
这位彪悍的公主殿下带着浑身杀气的亲卫闯入外宅,把正在练琴的歌姬吓得花容失色。公主冷笑道:“果然是国色天香,难怪驸马胆大包天。”
当夜打断了驸马的腿,休了驸马,女儿也改了国姓朱氏。
这还不算完。驸马若是寻常出身的男子,早就被她一刀宰了。但驸马的亲族也是立国的功臣,大小算个世家嫡系子弟,天下未安定,她怎能肆意妄为,杀了负心男?
可她作为当今天下最受宠、最有权势的公主,又如何忍得下这一口窝囊气?
有臣属禀报,说驸马对这位歌姬“爱之甚深”。想来也是,若不是爱得死去活,哪敢冒险把人接到别院藏匿?
可她偏不让他如愿。
长公主转身就把人抢进了公主府,让她给自己“日夜奏琴以为乐”,以妻礼娶之,还让皇帝老子下旨,封为七品的安人,让她居住驸马原本的院子。据说之后还被当今圣上、也就是大长公主的侄子封为公主妃,上了皇家玉牒。但此事没登上邸报,不知真假。
然公主娶妻之事大张旗鼓、毫不遮掩,很快就天下皆知。
驸马一度被气得吐血。
不仅仅是所爱被抢,最重要的是天下人都知道他堂堂怀国公的嫡幼子,竟被一个歌姬顶替了驸马之位,简直是奇耻大辱!
于是有了本朝明目张胆正式娶妻的第一个女人,干出这事儿的还是当今天下最尊贵的女子。
林婵以这三件事为例,有理有据。
江秋洵其实不在乎有没有先例,她这个邪派妖女连世人的眼光都不在乎。哪怕全天下人都反对又怎么样?她江秋洵纵横江湖这么多年是吓大的吗?
她是在剑皇楼的生死之战中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真刀真枪尚且不惧,又何惧流言蜚语?
但江秋洵自己不怕是她自己的事,并不耽误她喜欢被林婵护着。
她明白,林婵说这些旧事,是为了让她不为这桩违背常理的亲事担心。
江秋洵满腔爱意的一颗心,被对方妥帖安放,小心呵护,让她的心就像浸泡在温泉中,每一寸都是温暖的。
林婵待她是这样的周全。
她对林婵也生怕有一点不细致。
江秋洵其实并不在乎林婵的舅舅是否同意,只是不想林婵有一丁点的委屈,怕她被看重的亲人责难。
可林婵语气淡定,仿佛天塌下来都能解决。那她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嗯,若林婵的舅舅不同意,她就把他绑……嘶,从前弄剑皇楼太顺手了,这样不好,如今要以德服人。到时候舅舅若真不答应,还是威逼利诱吧……正好晏寒飞能派上用场,别浪费了。
江秋洵按捺住欢喜,望着眼前人,叹道:“阿婵,你怎么这样好?”
林婵轻声道:“只对你如此。”
……
天刚擦黑,在城东入城时派出去的人便回来了。
带来的消息正与金家的金仙茅和林家的林桓有关。
林桓是林婵的亲堂伯父。
林家乃是锦城龙门乡的乡绅望族,在龙门乡人丁兴旺,族中占着大片田地。林家耕读传家,代代都有读书考功名的学子。
林婵的父亲就是秀才。
林婵母亲娘家是商贾之家,颇有余财,看重林父的才学,再加上林婵的母亲本身也有才学,和林父举案齐眉,算得上是一对佳偶。但在生林婵时落下了病根,在林婵六岁再次生产的时候撒手人寰。
三个月后,林父娶了锦城周举人的侄女。几年后有了林二郎林庠。
林父在妻子去世后另娶,其实无可厚非。只是他娶了新妇,却仍然想像之前一样花林母的嫁妆,便令人不齿了。
在锦城,这样的事若是告到学政,便是功名上的污点。林婵舅舅亲自派了两个会武的婆子过来护着,又有林婵乳母管账,林父乡试在即,便暂时妥协,想要等考中举人再理家事。
然而这一考就是十年。十年了,林二郎已经是童生了,林父还是没中举。
林婵快要及笄时,林婵舅舅北上做生意去,迟迟未归,林婵则小小年纪把母亲留下的嫁妆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获利甚丰。
林氏族人便怂恿林父给林婵定亲,以婚事拿捏住林婵,以此要挟,扣了林母的嫁妆。
林婵却早有准备,在林家发难之前,把产业转移去了北方舅舅名下,并和林家决裂,气得林家将她从族谱除名。
之后,唯有林父去世回来奔丧时回过一次林家老宅,此后再未踏入林家一步。
然而林婵的名字虽然从族谱去了,她的生辰八字却不知怎么被透露给了族长一家。族长的长子,也就是林婵的堂伯父,手中竟有了捏着林婵生辰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