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还不满四岁的他是如何答的呢?
随便找借口搪塞过去罢了。
那之后,德娘娘没少给做吃的给他。
但她作为一个年长又有孩子的母亲,都一直不曾看出他喜欢什么。
眼前跟自己一般大的少女,又是如何得知的?
她仿佛生来就知道自己所喜爱和厌恶的一切,从她陪在自己身边之后,事事都变得顺心。
萧韶安曾经为此欣喜过。
人都说小孩子忘性大,但从遇见桑楹开始,他们之间的回忆在他脑海里一直很清晰。
萧韶安现在都还记得初见时的场景。
他在窗边听先生讲学,少女跟在姑姑身后走进内苑。
本来寻常,不值得他分心,他却因注意到少女的视线鬼使神差抬头看了一眼。
少女随即甜甜一笑。
没规矩。
这是他的第一感觉。
作为奴婢,走路四处张望,甚至直视主子。
但他心里又莫名升起一抹异样。
她记得那日先生布置的课业繁重,比平时歇得更晚一些。
夜色如墨,灯火寂灭,唯有自己眼前烛光摇曳。
伺候的人换了一趟又一趟茶水,旁边的补品小食凉了再摆新的上来。
唯独没人敢开口说话。
他反复翻阅着书卷,来来回回却不得要领。
期间两位姑姑来劝过该歇了,但他手里的策论尚有疏漏之处,若不完善,总归是难以安眠。
便是他有意应付过去,次日也难以招架先生的责问。
但对于年幼的他来讲,一时想做到尽善尽美不是易事,越是不得要领就越是急躁。
偏偏还不能表现出来。
当手边的茶换到不知第几盏时,耳旁忽然传来奉茶的宫女的声音,“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他本就心烦,如今竟还有下人不知轻重暗中窥伺他的笔墨。
用余光瞥见是今日新来的宫女。
“你读过书?”
“奴婢外祖姓冯,是上任太傅。”
他自然知道冯太傅是父皇早年的先生。
小宫女说话调理清晰,也不似寻常宫女唯唯诺诺,很容易让人为之侧目。
她说的对自己没什么帮助,毕竟变法之说涉及良多,需纵观古今,细论诸朝,绝非泛泛而谈可解。
但她突然出声的确让他的头脑略微清明了些。
他起初本有处罚小宫女的念头,到底顾及她外祖的身份,再加之更深露重她仍辛苦伺候,他也不好过分苛责。
“冯太傅博古通今,难怪你能有如此见地。”
他顺嘴夸了一句冯太傅,毕竟是父皇的先生,他自然也得有两分敬重。
小宫女听见他的话,灿烂地笑了。
微微露出两颗虎牙,俏皮又锋利。
约莫跟她人一样。
萧韶安记得那时自己虽还年幼,但早已习得将人以性格、脾气、秉性区分开来。
他身边没有小宫女这样的人。
说不上来什么感觉,干脆问了小宫女的名字。
“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名唤桑楹。频应泛桑落,摘处近前楹。”
“举酒属客,临楹赏菊。好名字。”
他夸着,心中却另有所思。
若是以此诗立意,这名字对应的人该是恬静闲适、悠然自洽。
与眼前的小宫女并不大适配。
他忙着课业,也没再跟初次见面的小宫女多言。
渐渐地,他发现这个叫桑楹的小宫女的确有很多不同于常人之处。
她出身书香门第。
却连药理也很通。
但凡他有任何不适,只要她察觉出,便能立马找到对应之法。
远比请太医更简单直接。
就好比他困倦时,她会备上提神的汤饮。他咳嗽时,她调配的枇杷膏功效甚至比宫里的还好。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也数不清。
他那时还不满十岁。
虽说觉得怪异,但也并未深想,只在逐渐习惯中安心接受了这种照料。
而且宫里终于多了一个能和他说话的人。
在王府的时候,他偶尔还能去找妹妹。
德娘娘也时不时来逗他玩。
但进宫之后,似乎一切都慢慢变了。
他不能经常去找她们,她们也不能经常来找他。
宫里的规矩比王府更甚。
再加之他的时间日渐被课业填满,疏远似乎是必然的。
不过年少的他其实并未想到这一层,只觉得烦闷不解而已。
能偶尔同德娘娘和妹妹待在一块儿,他便会觉得开心。
直到桑楹对他说出那句,“奴婢没有别的意思,您年岁大了,她毕竟只是您的庶母,太过亲近容易惹人非议。”
他那时才恍然大悟。
原来所谓的人言可畏、亲疏远近的重要性是远胜过他的所思所想的。
偏偏她用一句话让他把周围的人的推远,自己却在肆无忌惮地靠近。
但那时的他仍然没有发现。
他逐渐把她当成孤独中的唯一的喜乐。
纵容、破例。
他总是情不自禁答应她的要求,即便那些要求放在别人身上,他是必定会拒绝的。
……
之后当母后送来其他几位小宫女时,他彻底体会到一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