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令贾老太太和王氏心塞的事情还未结束,众皇子圈禁之后,新皇下旨,可恩放未孕侍妾回家另嫁。
  七皇子府中,只有柳妃生下一个嫡子,其余人都没有身孕,而且七皇子不能生的事,不知怎得就传开来。
  近半年来不管卫氏如何努力,依旧没有怀上。
  对于府上这等流言,七皇子为之抓狂,事实却是,府医确诊他真的不能生育。
  可柳氏生了,足以说明在此之前他是可以生的。所以,是什么时候开始伤到的?去江南的时候吗?
  恩放的旨意一下,卫氏、贾侧妃两个,自请离开。
  七皇子同意了。
  元春再一次回到荣国府,王氏看到她,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荣庆堂的屋子就那么几间,住了这么多人,只能将探春又挪一下,二太太为了恶心探春,让人去奴仆们住的东大院收拾出一间来。
  探春巴不得走远点,但绝对不住东大院,是以求了邢大太太,想要搬去梨香院。
  邢大太太本不同意她一个女眷去住偌大个梨香院,便说给贾赦听,贾赦想都没想直接通知她,让探春住过去,梨香院往后就自给自足。
  少了笔开支,邢大太太还是满意的。
  然后,看到探春那十几个箱子沉甸甸的好货,羡慕至极。
  元春灰溜溜回来,探春搬去住宽敞又有个门通向外头的梨香院。彻底远离王太太,探春把门一关,称病不出,自个过自个的,不知多安生。
  原本,大家都在等贾赦的最后一击,结果这一击没来,先等来了宫中的消息。
  不知为何太后突然下了道懿旨,要见荣国府的所有未婚姑娘,也包括元春在内。
  这道旨意,犹如晴天霹雳,给王氏最后一丝期盼。
  得了口信起,就将元春打扮得端庄得体,口中全是算计之声,元春已通人事,有些黄花闺女不能沾的培养,如今也不讲究那么多了。
  就如之前探春那样,元春若无用处,只怕日子也不会好过。
  如今王氏只想元春进宫讨好太后,或者讨好新皇,如此,才不负她大年初一的好命格。
  荣庆堂的所有人,都觉得这便是元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兆头。
  宫中觐见,一早出行。
  黛玉和探春没进过宫都有些害怕,元春自个心怀算计,同样胆战心惊,强打精神。
  宫门口,一直等着的老太监瞧见贾家的车架,弓着腰迎上来。
  “可是荣国府的姑娘们?”老太监是认识元春的,此人正是太后身边的大太监夏德。
  太后让他来接,一早等候,足见重视。元春心里想着,不知等的是谁,总不能是她吧。
  “夏公公,许久不见。”元春盈盈一拜。
  夏公公淡淡一笑,恭维道:“贾姑娘也是稀客,几位姑娘,跟老奴来吧。若有什么想看的,就大胆得看。娘娘吩咐过,年轻的小姑娘哪有不好奇的。”
  意思就是不用讲究那么多的规矩。有夏公公引着,谁敢说什么?
  元春挑着眉,注意看了眼黛玉和探春,最终视线落在黛玉身上。
  莫非,太后娘娘有意留下她?太子年岁的确大了些,不过七八年,肯定等得起黛玉长大。
  如此的话,宝玉的婚事……
  元春想到二太太的行事作风,她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的。想到此处,嘴唇的颜色暗淡几分。
  太后娘娘的慈宁宫比想象中来得安静,走进去一股檀香味,曾经的太后可不信佛。
  走进内堂,打眼一看,抱琴站在那儿拈香,元春瞳孔骤然微缩。
  抱琴……怎会在此?!
  探春和黛玉不识得抱琴,自然不会惊讶。一道行礼后,安安静静站着。
  太后娘娘看着面前的三个姑娘,扫来扫去,目光最终落在探春身上,冲她招了招手;“可是探春,过来,让哀家好生看看。”
  第一个被叫过去的,竟是探春。贾元春不解。
  探春也意外。
  规规矩矩走过去后,太后娘娘目露慈和,抚摸着她的手,分外亲近,那笑容是元春从未见过的。
  “真是个标志姑娘。”太后娘娘说罢,还动手捏了捏探春的脸颊,“才这么点大,嫁人还要七八年呢。如今住在荣国府可安生?”
  探春诧异地瞪大眼睛,有些家丑,必然不能当面说,只得温顺道:“回太后娘娘,荣国府一切安好。”
  “瞧瞧,这是跟哀家生分了,哀家能不知道你嫡母的嘴脸?”太后娘娘不满意这个回答,“哀家一直想要有个姑娘,可惜生了太子后,就再没有开怀,如今瞧你倒很是投缘。”
  说着说着,又动手捏了捏她的脸颊。
  那目光像是看着探春,又好像并非看着她,视线并不对焦。
  周遭几个嬷嬷没有近前,都低着头不说话。
  元春看着她们,很诧异,她们不该上去附和吗?莫不是……不许靠近?
  黛玉和元春,直接成了陪衬。
  从头到尾,太后就只看着探春,手就没离开过她。有时候感慨她年纪小,有时候感慨她身份不高,有时候不知怎得,又开始叹气。
  探春摸不着头脑,唯一的解释,肯定跟林泽脱不了干系。
  荣国府的二房?那都不配一提。
  太后娘娘絮叨许久,有些话不能说,憋在心里,但总想补偿一二。
  只可惜,那人不愿意收,态度很决然,只能换个方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