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依旧是举着书看,贾珠面上带着笑意问,“怎么就不习惯了,你这话说得我不像是这个家里的人一样。”
  贾珠虽话里这么调侃,但是也知道妻子这么多年来操持家中事务和养育儿女的艰辛,他看着听完了自己的话开始笑的妻子,心里也是知道李纨为何会出此言,于是也认真地说道:“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贾珠这么一句话出来李纨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把手里的东西收了最后几针之后递给丈夫,“好了,这个给你,本想给你当生辰礼的,谁知道倒是机缘巧合让你提前看着了。”
  看着那件儿被妻子抛过来的衣裳,贾珠看着那袖子上排布精美又不死板的绣花,“做这些干什么,又要耗费你许多精力。”
  李纨却一叹气,“本来是想给你们都作一身儿的,可是现在也只有你还有乐容的份了。”
  知道妻子是有些想念儿子,贾珠也说,“男孩子走动走动没什么大妨碍的,这小子出去历练些才是对他好呢。”
  贾珠作为他这一辈里面荣府内年岁最大的公子,比之弟弟妹妹们其实还见过几分荣府最鼎盛时期的气象。
  这种鼎盛说的不是府中豢养了多少仆婢,家中一日要花费多少银子,而是说当初荣公在世时贾家还是京城内一等一的权贵人家,家中往来之人都是晏城中握有实权之人及其夫人。
  贾珠这么些年以来家中的排场比之之前倒是没有什么削减的,一直都是一副富贵之气,但是有段时间祖父去世之后家里面往来之人变成了所谓的名士先生之时,他也感觉出了其中的落差。
  等贾珠渐渐长大为家族前途命运挣扎时,他也庆幸自己遇到了李纨这样的妻子,点醒了当时已经开始钻牛角尖的他。
  而现在儿子已经逐渐长成,贾珠渐渐体会到了当初祖父的艰辛,把儿子送到江南去,这也是贾珠深思熟虑之后才下的决定。
  京中的荣府至少在祖母以及伯父母、父母去世之前都会维持现在的繁花富贵,贾珠虽也有孝敬长辈的心意,但是也知道这样的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说不上是太好的事情。
  李纨不是不知道丈夫这些道理,她只是越来越临近年下,总是担心儿子现在也算是离家飘零会不会不习惯。
  “姑母和林姑父都是慈和人,江南这阵子节气不好,但是再过几个月开春了却处处都是人间盛景,这两个别乐不思蜀就不错了”,贾珠听妻子这么说也是安慰道。
  “也是,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之前宝玉和兰儿寄了信回来,还说书院的先生也看中他们,说是要带着他们去拜访自己的故旧”,李纨想了一会儿之前儿子寄来的信也是笑了一下,心道还是年纪小呢,没有这么多愁滋味。
  贾珠见李纨想开了也点点头,“也就是这几年,若是兰儿有造化得中,日后未必还有出京的日子了。”
  第169章
  大抵是天下当娘的都是一般心思,王夫人如今觉出京中的风雨欲来之事态,也是有些担忧远在江南的儿子宝玉。
  “晏城国子监已是天下读书人最向往的地方了,宝玉在那儿读书本来也读的好好的,怎么就非要让两个孩子南下游学”,王夫人看着窗外又开始飘雪,也是忍不住念叨了起来。
  探春姐妹们带着两个小侄女儿在王夫人处做针线和摆弄玩具消磨时间,此话一出王夫人身边侍候的人也好探春姐妹也好都不敢说什么接话。
  探春更是只是当做没听到一般,动作自然地拿着一只小布偶逗了逗侄女儿,只当自己没有听到太太这句话。
  好在王夫人也不是非要人回应她只是感慨了一句罢了,她没得到回应也没有什么反应,看着自己的小孙女儿在咯咯地笑,也是又说到:“哎呦,我们的乐容生得真是好,这一笑起来倒是很像她父亲小时候。”
  贾珠和李纨之女名为乐容,这个小姑娘如今年岁不大,但是已经能说出一些零碎的句子,刚才被姑母逗弄就是不是蹦出一两句话,现在见祖母夸了自己也是嘴里嘟囔着又朝着人笑得像是一朵花儿一样。
  贾惜春虽是宁府的姑娘,也是一直在荣府里面跟着王夫人和其他姐妹们生活,她听到了王夫人的话也没有什么反应,见到小女孩儿笑了自己也才显露了几分笑模样。
  等晚上姐妹们各自回了房之后,探春洗漱后总想着白天还没做完的针线,叫了自己身边儿的小丫头过来。“你去把我白日没绣完的东西拿来,还剩几针没做完我总觉得不舒服。”
  侍书过去拿了绣绷来递给探春,但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姑娘这个时候了还是仔细些眼睛吧,明天若是熬出来眼圈儿就不好看了。”
  探春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下针,闻言回道:“哪里就这么夸张了,还有几针就成了,我答应了云妹妹要给她绣个帕子,倒是不好失言。”
  贾府中的老太君出身史家,史家现在的情况也有些微妙,一门两侯看着也是鼎盛但是这些年过于奇诡的朝堂局势也让史家有些摆不对位置,一直以来爵位虽高但是两位侯爷的实际官位却是平平。
  贾探春说的史湘云身世则是更凄苦一些,她父亲本是家中长子但是却早早故去,母亲后来也是去了,是以她曾在贾家里面被贾府的老太君抚育了几年,当时和几个姑娘的关系也都不错。
  就算是史湘云长成以后也因着这个缘故常到贾府小住,贾母也是十分怜惜这个内侄孙女,每每史湘云来府中也都是备受宠爱,贾府中的众位小爷和姑娘也都和她关系不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